标题 | 课文匆匆教案 |
范文 | 课文匆匆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匆匆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匆匆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情感。 3. 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作者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匆匆》。(板书课题) 二、 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 反复诵读 1. 学生自读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轮读 (二) 理解句子 找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感受。 例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深感时间匆匆而过,流逝很快,既然来到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不能白白过此一生。 三、 读写结合,注重实效。 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练习仿写。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二)练习仿写 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再整理写下来。 四、 拓展思维,陶冶情感。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一)讨论达成共识: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唯有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才能不因终生一事无成而悔恨。 (二)交流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是啊,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尽情表达。 (四)师生总结: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风,细腻的刻画,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而著称,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凡学生对此篇佳作无一不知,我在教学此课前,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纵观全文,作者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作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燕子来了又去了,杨柳枯了又青了,花儿开了又谢了,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作者确触景生情,追索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慨叹。作者又依托大自然可感的景象,使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可读性。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奇妙的构思。 这篇课文的含义应该说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子上狠下功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小学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文巧妙的用词使句子变得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更生动,更能感染学生。“伶伶俐离”、“跨”、“飞”几个词的运用,使看不见的时间一下子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既天真又调皮。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下来。由于学生对文章体会较深刻,虽然文章较长,大部分同学在一天的时间内都能很完整的背诵下来。 小练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短小的文章,把自己对珍惜时间的新认识写下来,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学习了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 课文匆匆教案 篇2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课文匆匆教案 篇3【设计理念】 1、以读、评、议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由于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悲伤、惆怅、无奈之情。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感受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意识。 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恬淡、优美的画卷和忧伤低沉的乐曲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4、引导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获取情感体验,得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合作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你能不能也用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形容时间? 2、学生发言。 二、总体把握 1、教师小结过度: 大家谈得真好!时间就象同学们说的那样,总是匆匆而过,不留痕迹。那点点滴滴、分分秒秒的时间究竟是怎样流走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匆匆》。一边听一边思考:在作者的笔下,时间是怎样流走的?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2、学生欣赏课件。 3、学生划出描写时间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作者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5、看着时间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样?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 三、讨论探究 1、小结过度: 在作者的眼中,8000多个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走。那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有4000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溜走,你们同作者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抽学生说。 3、出示课件。(关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资料) 4、小组讨论交流: 时光既然如飞驰的马车,匆匆而过,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时间呢? 5、学生用座右铭小结本环节。 四、进入角色 1、学完课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读这篇文章? 2、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 五、小结质疑 1、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回答。 六、课外延伸 课后读一读朱自清的《绿》、《春》、《荷塘月色》。 课文匆匆教案 篇4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当中,让学生在读书当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当中得到飞扬。 教学内容: 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请齐读课题:匆匆。 2、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在课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二、配乐范读课文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去来匆匆。认真听老师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听老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些什么? 三、自由读文 1、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非常不错!散文是需要细细品读的。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CAI出示) 自读自悟: 画出你特别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汇报读,相机指导朗读 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评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点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1)读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呢?你能不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你读读。——听他读,你感受到什么?——谁能超过他,读得更好? (3)这是个排比句,我想请三位同学轮读这句话;(指名三人轮读。) (4)是呀,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日子的匆匆吧!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点击“跨”“飞”变色) (1)你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 (3)指名读。 (4)喜欢这个句子的站起来读。 五、配乐齐读 1、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之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板书:溜去 过去 跨、飞)小结: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 2、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 一一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课文,寻找答案吧。 课文匆匆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悟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上堂课的学习体会,过渡新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匆匆》这篇课文有什么认识或感受? 过渡:是啊,这篇课文的确写得很美,令人百读不厌。那么,她美在哪里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细细品味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吧! 二、读中感悟:悟语言之美,悟情感之真,悟表达之巧。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注一注,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桌间交流交流。 学生边读边悟,同桌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适当点评、补充。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三、指导朗读、背诵。 师: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背下来,好吗? 指名背诵。 四、仿写练习,拓宽课文内容,加深感受。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不但要能读进去,还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你能把他们写下来吗?假如你能仿写就更好了。 学生仿写练习,或整理有关时间的诗句、格言。 学生交流。 五、编座右铭,深化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时间、对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编成一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送给自己或送给你的同学呢? 六、课后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分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课文匆匆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 ⑵ 学会六个生字。 ⑶ 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⑷ 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2、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3、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四、课后练习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写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2、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3、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4、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5、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板书设计】 匆匆(无奈、追寻) 只有徘徊 只有匆匆 课文匆匆教案 篇7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 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 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课文匆匆教案 篇8教學目标 1.學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學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學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习第1段。 學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學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學习第3段。 學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學习第4段。 指导學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學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學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學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學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學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课文匆匆教案 篇9知识与技能目标: 1、根据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朱自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朱自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朱自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朱自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朱自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朱自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朱自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朱自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朱自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朱自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根据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朱自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朱自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朱自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朱自清不想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朱自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朱自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朱自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朱自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课文匆匆教案 篇10课文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案介绍: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匆匆》教案。 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 第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第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第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第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第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第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第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第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第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第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第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第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