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范文 |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活动目标 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 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习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 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 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 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习。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花朵 师:一共有几朵花? 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 (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幼:有6个1。 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蝴蝶的数量找到同数分解。) 2、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3、师:除了1以外10以内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至少有几种方法? 幼:一种。 师:是怎么分的? 幼:都能分成1、1、1、1…… 教师小结:除了1以外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至少有一种方法,就是“是几就分成几个1”,如3分成3个1、8分成8个1。 四、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同数分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会的小朋友举手,谁举的最快我就叫谁来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10以内的数,幼儿以抢答形式进行同数分解。回答后,电脑显示正确答案,答对了,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幼儿对同数分解掌握的很好,兴高采烈的抢答,都想得到小企鹅的夸奖。) 五、活动延伸游戏“编花瓣”。 1、师:“除了10以内数能进行同数分解,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现在,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编花瓣的游戏,老师说编成几瓣,小朋友就几个人手拉手蹲下表示编好。没编好花瓣的小朋友不能蹲下,现在我们就来报数,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 (幼儿报数后,知道班级有30名小朋友。) 2、幼儿游戏:寻找30的同数分解,如“编、编、编花瓣,你也编,我也编,快快编成5瓣花”,教师总结游戏结果:“小朋友都找到伙伴编花瓣了,一共编成了6个5瓣花,说明30能进行同数分解,能分成6个5。”幼儿继续游戏,分别编成1、2、3、4、6、7、8、9、10瓣花,找一找30能否进行其他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热烈游戏,每个幼儿都极力的快速找到伙伴来编花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理解了同数分解的含义。) 六、结束: 小朋友,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有些大数同数分解的方法更多,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其它大数的同数分解,好吗?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2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3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4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九、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5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负数有关资料,如气温、收支,股票涨跌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银行有存钱和取钱……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课件2、3、4、5、6)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7)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8)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课件9)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说一说。(课件10) 生活中还有能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3.进一步认识“0。”(课件11) 以温度计为例,观察“0”的作用? 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4、联系生活中的气温;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应用。 (1)介绍温度计相关知识。(课件12、13) (2)一次读出4个城市的温度。(课件14、15、16、17、18) 三、练习应用 (1)辩一辩:“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课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数中的正负数。(课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课件24) 四、课堂小结:(课件25) 五、课外拓展: 负数的历史。(课件26、27、28、29、30) 六、板书: 负数的初步认识 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读作:负六。“-”,叫“负号”。 像“+6”这样的数叫正数,读作:正六。“+”,叫“正号”。也可省略不写。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3-85.6 +0.9 +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6一、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常见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快乐,亲身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同在,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对象: 广外外校小学部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11月20日~12月6日 四、活动地点: 田径运动场(若因天气原因,则地点更改在田径场风雨棚。) 五、活动程序: ●第一阶段:动员指导(第十三周:11月20日~11月24日) 三年级数学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数学冲浪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培训和指导,为下周活动开展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第十四周:11月27日~12月01日) 三年级数学老师继续对学生进行活动前各项目的培训和指导,并实地组织三年级各班学生到田径场参加竞赛活动。【比赛具体时间:11月28日(第14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16:30学生到达场地。】『因为天气原因改为12月5日』 ●第三阶段:汇报展示(第十五周:12月04日~12月08日) 结合数学冲浪活动,学生写一份活动后的`感想(数学日记形式)展览。 六、出题说明: 题型分四类:算一算、填一填、选一选、涂一涂。题目可涉及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解决问题等领域。如算一算部分可考虑出些口算题、笔算。填一填、选一选属综合题型,出题老师可自行决定。涂一涂可让学生涂学过的图形、统计表等。但每份题目的解答时间尽量控制在30秒~1分钟之间(越短越好),每类题型10题,每题占满一张a4纸。 七、比赛规则: 本次比赛是一项团体赛。将三年级同学按班自然分为10个代表队,各代表队参赛人数以最少班级的参赛人数为准。竞赛以趣味迎面接力形式,将各代表队参赛人数分为两组,按30米迎面接力形式站立。 1 、哨声响,拿小旗开始跑,到中间交旗拿题,开始答题,答题完毕,交题换旗,继续跑向对面队员,对面队员接到小旗后如法炮制,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跑回终点将旗交给计时裁判。 2 、裁判老师按答案正确与否即时计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对题目得分,答错与不答均不得分,答题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选手若答不出,可选择放弃。 3 、评分:评分分为做题得分和速度得分两部分。凡做对一题得10分,全班累加得到做题得分,速度评分是按各班的快慢排名先后分别积:50 、 45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5分。两项得分相加得出各班最后的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高低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并颁发奖状。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7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在学习了6以内加法的经验基础上,我由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 “超市”入手,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从而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应用加法解决问题。整个活动让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从过去的数学知识情境走向生活实践,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方法极为宽广的迁移应用的机会,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创造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更能突现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功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法,复习加法交换律。 活动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幼儿学具:数字卡片1——6、+、=,6元纸币 教具:数字卡片若干、算式卡片若干、价格标签若干、音乐 环境创设:超市一角:饮品专柜 活动进程: 一、布置“超市饮品专柜”———— 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各种饮品,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2、引导幼儿分类放置饮品,并请幼儿介绍分类的方法; 二、统计饮品数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问题,复习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的意义; 1、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按颜色不同列算式 a发现营养快线的不同(颜色不同) b点数记录橙色、蓝色的数量 c引导幼儿列加法算式,并说说列示的原因; 4+2=6 2+4=6 (2)按大小不同列加法算式 1+5=6 5+1=6 (3)按名称不同列加法算式 3+3=6 (4)观察第一组、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复习加法交换律 a发现两组算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b用手势表示 三、看算式口述加法应用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口述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购物游戏————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1、出示物品价格,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 2、说一说6元钱可以买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可以2种物品,可以3种,可以更多(突破2步加法的模式,熟练运用加法,举一反三) 3、分配游戏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所购饮品价格总和必须为6元,多于或少于6元的必须及时调整货物,否则不予结账。(渗透排队交费的社会教育) 4、师幼共同游戏,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小超市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8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习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结合分物活动,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通过具体情境,探索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 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图形与几何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