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蜂》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蜂》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蜂》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快看他是谁?(出示蜜蜂图) 谁知道小蜜蜂每天都在忙什么呢?唐代诗人罗隐创作了一首描写蜜蜂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二)初读古诗 读正确 1、介绍作者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也不丢字。 3、同桌互检 4、找个别学生读 (三)了解诗意 诵读古诗 1、轻声自读,思考,蜜蜂都去哪采蜜?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 “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2、边想象蜜蜂采蜜的情景,边读前两句诗。体会蜜蜂采蜜的辛苦。 3、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4、作者用创作诗的方式来赞美小蜜蜂,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小蜜蜂吗? (1)个别学生展示读 (2)有必要的话听范读 (3)自己练习诵读 (4)展示读 5、采的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罗隐为我们记录了小蜜蜂勤劳、辛苦的一生,后来人们为这首诗普了曲,下面让我们听一听唱一唱。 (1)看视频边听边学 (2)唱给同桌听 (3)展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桌两个人一起唱。 三、巩固练习。 1、用诗来赞美蜜蜂的不仅仅是唐代诗人罗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还有谁来赞美蜜蜂。 《咏蜂》: 葛显庭 (当代) 三百天来九州跑, 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 甜蜜人间世人效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咏蜂 宋 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三首中选一首或两首) 2、蜜蜂最爱劳动。它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酿的蜜甜,可自己吃的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此时你想对小蜜蜂说些什么呢? 再美再多的话也表达不完我们对蜜蜂的赞美,就让我们带着心中对蜜蜂的这份浓浓的情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板书: 蜂 苦 甜 《蜂》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