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金陵驿文天祥写的阅读答案 |
范文 | 金陵驿文天祥写的阅读答案 文天祥的《金陵驿·其一》这首词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本诗中的旧家燕子傍谁飞 ”一句诗,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3.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三个采分点) (4)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答案: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5)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6. 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答: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概括景象2分,简要描述3分) 7. 这首诗用多种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6分) 答:.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离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②用典。本诗多出化用典故。如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道尽国家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又如杜鹃啼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③反衬(对比)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重情感。(分析一种手法3分) 8.诗中哪一句是述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2分) 答:末句。(1分,答其他不得分)表达了作者决不曲膝求生的崇高气节,和心向故国、哪怕死了也要让一腔忠魂化鹃而归的心志。(1分,意思对即可) 9.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用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托情于景,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产能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中。 (4)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 10.这首诗首联有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5分) 答:首联有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3分) 11.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而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更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首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3分)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译文 草合离宫转夕晖: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孤云飘泊复何依: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元:同"原".) 城郭人民半已非: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旧家燕子傍谁飞: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化作啼鹃带血归: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