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
范文 |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精读课文,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古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揭示课文中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是谁为谁送行吗? 3、是啊,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请大家再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验情景。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随李白一起登上飞檐凌空的黄鹤楼送一送友人吧! 2、齐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3、当时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呀!你能来描绘一下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对,柳絮飞扬,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就是烟花三月的美景。 4、引: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在这离别之际,他们是在欣赏这烟花三月的美景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或许两人都不愿意去破坏对方的心情,或许两人心中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或许……太多的或许,真是耐人寻味!让我们再读第一、二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深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生接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生接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出示这一段话。) 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对话。反复诵读、讨论:哪些词句体现了两人间的深情厚谊?从哪里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4、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5、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这里对这一自然段段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6、指名表演。 [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性活动。] 三、品读诗文,融入情境。 1、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 2、生自读,边读边体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 3、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一起吟诗。 诗句的语言是如此简练,却同样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是诗句的具体写照,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4、孤帆渐渐远去,终于融入到碧水长波之中。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刚才分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 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此时会说些什么? 5、朗读成诵,深情萦绕。 让我们一起伫立江边,目送白帆远去,深情吟诵这首诗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情景来轻声吟诵。 指名背诵。 6、此情此景将如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一样,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可谓是一箭三雕。] 四、小结拓展。 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作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搜集一些这方面的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送别诗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出示并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或诗句。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贯彻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诵以下反映送别情的诗句(点击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不舍 李白 孟浩然 深情厚谊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2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体会句子含义等。学生想象力较丰富,能通过自 己的感受个性化的.阅读。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课文写谁送别谁?板书:李白孟浩然 3、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此时的心情? 4、“依依惜别”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导读。 (二)、抓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到长江边,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离情别意。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红色的字。“藏”的什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从哪个词知道的?谁能读出这种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三)、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 2、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从李白的话中读出哪些情感? 3、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以及不舍离别之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5、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师背第四段)指名生读。 6、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伫立”吗?“依然伫立”呢? 7、指导学生体会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四)、扣诗眼,升华感悟离情别意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出示诗。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孤”呢? 2、指导学生抓住诗眼,升华离别之情。 3、指导学生读、背诗。 4、小结升华情感。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3设计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感悟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诗文对照,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在品读中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入手,观照全文 1、教师:让我们跟随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黄鹤楼,去看看两位友人送别的情景。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描绘的情景,你能从课文中看到哪些图景? 2、交流:美景图话别图目送图 三、品读1、2自然段(美景图) 1、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到了美景图? 2、学生交流语句:多媒体画面展现美景图 3、引导学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黄鹤楼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蓝天、白云,江上美景 4、教师:如此美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两位即将要分别的友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中描写两位友人的句子,仔细地去体会体会。 5、学生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藏”一个“藏”字你品出点什么深意了吗?为什么要藏起来?(不想让离别来得太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真的是像游人一样在欣赏美景吗? 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他们不会像其他游人一样尽心地欣赏美景,只是借赏景掩盖自己心中的惜别之情,想让这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一点。 6、教师小结板书:这真是满目美景无心赏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边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边想象那情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到了饮酒话别图?(课文的第3小节) 四、品读第3自然段(话别图) 1、出示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从他们的话别中感受到什么? 2、出示句子李白的话 (1)指名读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当作兄长和老师) (2)“人品”(人的品格、品德)补充资料介绍有关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誉满天下”?(名誉满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赞美)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见(还没有分别就已经想再见面,可见难舍,可见情深) 满饮此杯(这满满一杯装着的仅仅是酒吗?你仔细体会体会。更装着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达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像这杯中的酒一样,满满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指导朗读,读好语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话 (1)指名读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劝慰之情 (1)从哪里感受到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知道这诗句出自哪一首诗?了解诗句出处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诗句告诉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谊……永世不绝) (3)指导朗读句子 4、教师总结板书:这真是依依话别见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齐读 五、品读第4自然段(目送图)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图?(第4小节) 2、出示图片: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从目送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关键的词语下圈圈画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深情,难舍(依然、伫立、凝视) 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心情失落,忧伤,难过) 4、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5、教师:友人登船远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6、出示图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 他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听录音诵读古诗 2、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3、教师: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就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这首诗的情境,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4、诗、文对照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这首诗? 5、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6、教师:诗句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7、质疑:“孤帆”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为什么说“孤帆”? 8、教师小结板书: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见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千帆过尽皆不见,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读古诗教师: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和当时的心境都融进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深情,读出诗人的心境。 七、课外拓展 1、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3、推荐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4一、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 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5)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 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c.评读激励,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 b.体会"依依惜别"。 (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 (1)读:个别读。 (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悟: 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 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吗? 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 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谁能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师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 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 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阅读专题(1):阅读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 阅读专题(2):阅读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我准备……,你准备怎么做呢?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篇6设计理念: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发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问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初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长江边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鸱点点、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2、用心地读读每个词,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3、齐读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人文本;美美读词,初人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铺垫。另外,引导学生读词,说出理解,无疑引导学生读中恩,读中想,有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感悟情感 1、就在这伤感而又美丽的烟花三月,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呢? 2、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边默读边勾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出人物的动作,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A、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B、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此时是什么样? C、谁能读出这样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学过孟浩然的哪些诗? D、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导学生抓句子,谈理解,谈感受,使得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再通过引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说,说中品,渐渐地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谁愿意做做那伤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学生表演并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的“演”不是装饰,是为了再现话别情境。拉近古近距离。以“演”促读,以评促读,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感受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这种“演、评、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由图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图)“相见对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们看,江边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敛了笑容,他们在为这对友人的分手而伤感。 2、(音乐起)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怎么样了? 3、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李白伫立江边,望着一江春水,不忍离去,此时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文本中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充分利用这一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细观画面,引导学生围绕美景想象,给景以人的灵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强烈的渲染,学生深受感染,融化在离别的忧伤里,欲罢不能。) (五)配乐读诗升华情感 1、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出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课文学到这儿,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诗句的意思。 3、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诗让学生配乐朗诵) 4、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盂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 (设计意图:由乐曲导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发,同时凄婉惆怅的乐曲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佳境,学生感伤的情怀随之升腾,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伤感的音乐中学生动情地诵,感伤地读,那伤感的情怀彼此传递,那思念的话语静静地流淌,那感动的真情打动人心直至心灵深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