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 (板书:下雨了) 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 补上课题: 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 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 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 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 读读说说,例: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 ( )正忙着( )!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 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 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 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7、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 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1、口头填空: ⑴ 要下雨了,燕子( )。 ⑵ 要下雨了,小鱼( )。 ⑶ 要下雨了,蚂蚁( )。 ⑷ 要下雨了,天气( )。 2、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 燕子低飞 捉虫 16、要下雨了 鱼游出水面 透气 蚂蚁搬家 防水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成词语。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运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 2、说说识记方法: ⑴ 熟字带生字记忆: 池──潮──湿 悄──消 吃──喊 门──闷 ⑵ 加一加记忆: 申──伸 车──阵 华──哗 皮──坡 害──割 ⑶ 虫也可以熟字去部分记忆: 蜂──虫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字贴: 学生说出关键笔画,教师描黑。 3、学生临写。 4、同桌同学互换课本再写。 5、展示评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 )( )( ) 2、读句子加标点: ⑴ 是要下雨了吗( ) ⑵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 ⑶ 天气很闷( )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诗句 作者和出处 全诗内容 诗句大意 作者情感 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调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发一张卡片,内容如右表,要求学生课外时间选择课本第136页的不太明白的两句诗,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完成表格。有兴趣的可以多选几句进行研究, 2.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例文,了解报告要求; 交流研究所得,进行口头习作。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那些古诗呢?(学生展示课外积累) 2.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会读这些诗句吗?指名朗读,同学互相正音。 3.激发: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这么多古诗,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它们?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写给别人看呢? 二、读懂例文,了解要求 1.过渡: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课本137页) 2.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⑴这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⑵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写,而报告中没有写?你准备怎样写,说给同学们听听。 ⑶读了这份报告,你认为写研究报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报告写得更好。3.小结过渡:对,写报告之前要查资料,分析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头作文 1.学生按所选定的诗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 (先说说自己的所得,互相补充,再推选一位作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资料。 3.同桌口头作文,相互评议。 4.指名在全班口头作文,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口头修改。 四、课堂小结,评价学习 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布置下节课书面作文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面习作 一、激发谈话,学生习作 二、交流草稿,作文评改 三、修改习作,誊写完备 四、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⑴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⑵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⑴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⑵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小练笔: 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信客的职业及其品质。 3.学会抓住具体事例分析概括人物的方法。 4.从单元整体感知人间真性情。 教学重点: 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 2.诵读品味。 3.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信”字入手,信,书信,诚信。会意字,人言为信。 二、作者简介、字词 三、整体感知 1、信客是一种什么职业? 用简洁语言概括 2、信客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突出重点 3、与现代交通相比,过去的信客存在哪些困难? 四、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人物 我认为信客是一个的人,从文章————可以看出来,我想对大家说(或我想起了)。 从上面的句子练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1、怎样分析人物。 记住一定要联系具体事例。 2、学到了一些写人物的方法吧。 3、积累了作文素材。 五、回顾、感悟 同学们,人是世间万物的主体,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着书写着我们的人生,也用心感受着生活。从第二单元一路走来,阿长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背影》和《台阶》中的两位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拳拳的`父辈之爱和父辈的辛酸,老王让我们体会到了做人要有道德良心,而信客告诉我们的是沉甸甸的诚信二字。 六、做个好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略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智能小猴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过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 机器猴是多么有趣啊!机器人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课文: ⑴ 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⑵ 在课文中找出指定的词语并想办法用相近或相反的词来代替。 4、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因为( ),所以需要机器人( );因为( ),所以又想让果园机器人( )。 5、反馈: 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 板书: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6、课文中的机器人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7、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 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四、综合拓展 1、交流: 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机器人除了为果农采摘果子外,你还想让它们干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⑴ 小组交流。 ⑵ 班级交流。 2、总结: 机器人的能干令人赞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令人赞叹,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人类更令人称赞! 五、小练笔 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 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 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 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 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①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 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