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比大小》教学设计 |
范文 | 《比大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大小》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大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 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 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比大小》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2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做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第3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19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比大小》教学设计4课型 新授/练习/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形象统计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出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地使用“>”、“<”“=”号,并将数的大小比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3张符号卡片和1、2、3、4、5、6共6张卡片,小棒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三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野餐,他们带了许多水果,可三只小猴不知怎么将它们分类,你能帮帮他们吗? 2、让学生动手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将其分类。 方法:分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 3、展示学生摆放水果的结果。 4、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个香蕉?生回答后在图形下面写3、4、3、2。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3=3” (1)小猴子说:“我们可喜欢吃桃子了,我们每个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2)每只猴子可以吃一个桃,桃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猴的个数与桃的个数怎能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能用等号“=”表示,同时讲解等号的书写方法,并在上图下在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小猴子说:我们每人都能吃到一人香蕉吗?为什么?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香蕉只有2个,猴子和香蕉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讲解“>”的书写,同时请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以帮助学生记忆,教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板书“3>2”。 3、教学“3<4” 小猴子每人吃一个梨够吗?会不会有剩余?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梨有4个,小猴子和梨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4小可以用“<”表示,讲解“<”的书写,同时请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以帮助学生记忆,教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板书“3<4”。 4、区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的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大、小于号。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三 第6、7题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5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5、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 3、第9题《数学游戏》。 四、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根据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