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
范文 |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浙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课 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同学在设计创作飞行器漫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漫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同学分组交流自身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 欣赏图片。 (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局部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同学创作。 (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在太空漫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3)同学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①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同学展示自身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同学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准备小组创作竞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 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教师) 有关绘画和手工的资料工具 教学过程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漫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示出来。 2.同学制作。 (1)主题:体验太空。 (2)准备:交流2分钟,布置好分工。 (3)建议:①注意平安;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和同学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 (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妙。 教后小记: 第2课 我们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察、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同学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 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同学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同学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身从事过的劳动。(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同学介绍自身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褒扬提示。 教师褒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示好的同学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欣赏分析同学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示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示方法?你认为这些同学作品哪些地方处置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除画出自身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和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同学创作。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同学课后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和的劳动。 教后小记: 第3课 绿化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示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同学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同学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同学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同学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和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干变成一棵树,用什么方法? (2)同学得出结论:以彩纸做资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同学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同学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示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方法。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2.分组讨论并创作:用不同的资料表示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资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示方法。 6.同学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交叉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资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教后小记: 第4课 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笼统的)城市雕塑。 (2)同学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板书课题) 2.了解感知。 (1) 教师课件展示笼统雕塑作品。 (2) 同学欣赏讨论:作品表示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资料?运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师小结:笼统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资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示。这种将形态要素依照一定的法则发明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1)小组内欣赏交流: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同学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5.交流评价。 褒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同学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同学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同学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