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
范文 |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氏献璧》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7.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20.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21.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e (5)hōng 18.(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19.(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20.(1)它,代玉璞 的 这么 (2)以……为,认为 用 21.(1)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22.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2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以和为诳( ) (4)而刖其左足( ) (5)厉王薨(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3.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4.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5.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6.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 1.(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2.(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3.(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4.(1)它,代玉璞 的 这么 (2)以为,认为 用 5.(1)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6.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