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
范文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

《三只小板凳》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三只小板凳》,与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课后思考题提问:“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学生回答不出来,于是和学生再逐步读课文。结果总感觉学生学得心不在焉,小爱因斯坦的形象也没有树立起来。下课后好好想了下,不需要按常规要求一段一段教学,而应该和学生想象爱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过程,体会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在想象体会的过程中扣住文章具体语言文字朗读!具体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从哪里看出爱因斯坦做了三只小板凳?找到具体语句后读一读,读出爱因斯坦的不慌不忙,想象情境,爱因斯坦怎么做小板凳的?要选木料,要量尺寸,要挖窟窿,要组装。先感受做小板凳的不容易再思考:做了第一个小板凳之后,爱因斯坦心里怎么想?做第二只小板凳时爱因斯坦有什么注意改进的?第二只小板凳做好了为什么爱因斯坦还要做第三只?把这些爱因斯坦内心的想法具体话,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爱因斯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另外一年级组织教学还要加强!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2

这个故事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老师检查作业的第一天,爱因斯坦没有上交作业,到了第二天交上来一只难看的小板凳,当老师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看的小板凳时,小爱因斯坦又从抽屉里拿来了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故事想让孩子们了解爱因斯坦不怕失败,坚持努力的精神。但是这是一级非常高的台阶。尤其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第一天爱因斯坦为什么没交作业?不交作业对不对?为什么他要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作业拿出来看?诸如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虽然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课文重点,但是理解这些,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直接铺垫作用的。如果这些内容不理解,孩子们很难达到最后的理解阶层。像上一篇课文一样,仍然是我讲得比较多。觉得很是无奈,我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对于这样的课文很有些腹诽,一年级的课文,有必要让孩子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吗?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体会语言的曼妙,然后熟读成诵,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让还没有太多生活积累的孩子去跳起来摘那看也看不到的苹果呢?试想,如果,一篇充满想像的,充满童趣的课文摆在眼前,在老师声情并茂的带读声中,孩子是不是更愿意去接受它,喜欢它?老师是不是也会更愿意让孩子们去诵读去积累?联想到今天所看到的一篇文章,写的就是现在小学课文,同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但是在两个版本的语文书中,盘古的年龄相差九万多岁,是不是神话就可以随意地编造?是不是小学的课文就可以信口一说?

课文是供亿万学生学习的模本,编者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得比我们更多一些?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3

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但识字不是孤立的,呆板的。识字要放入具体的情境中(语言情境、生活情境等),学生才会记得牢。本课导入,我抓住课题中的一个生字“凳”,由熟字“登”引入。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分析字形、熟字加偏旁。他们由“登”马上联想到前面学过的“瞪”。在此基础上,我乘热打铁,马上加上“几”,引出“凳”及词语“板凳”,并指导读准字及词语。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自我重构的地方,身心愉悦的地方。没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才规格的多样性。这是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基础教育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而教师创造性的引导与评价,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获得发展。

三只小板凳的教学反思4

从新课改、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精神来衡量,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个语文学习活动在教师创造性的引导与激励下,学生获得了主动、健康的发展。华东师大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个体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批判、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人就具有了主动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个体发展意识和能力,……是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生命价值、获取幸福人生的内在保证。因此,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被新基础教育定为基础教育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叶澜教授这里通过“主动”一词来界定“人的发展”,即人是通过主动对外界的作为,从而实现自己和谐健康的向前发展。就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只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在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才能得以实现。

纵观以上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或者说在教学的推进中,崇尚简约,能从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出发,让他们主动学习,得到发展。首先,教师以学生自读自疑的方式直接切入教学。其次,在学生再读文本中,教师让学生选择的问题在数量上考虑适度(即1-3个问题);对于问题的难度由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与心向进行选择(即“自己有把握的问题或认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事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而设计的策略,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再次,小板凳模样的想象、学生首次接触的反问句含义的领会、对爱因斯坦课堂表现的谈论、对人物品质的深入体会朗读以及其余问题的探讨的提出等,都是在依学生的发言、他们的补充说明、他们的读文的过程中自然地推进、解决、领悟。

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被动的顺应学生,任随学生的思维、兴致的走向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无序的状态,恰恰相反,在这种看似无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根据学习活动的一步步展开在有意识地调整本课的预设目标、调控整个教学推进的态势,在自然地弱化或摒弃那些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与教学目标相背离的“碎片”。这就是教师课堂上的积极的教学作为--合理巧妙、激励性的引导与评价(激励性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导引)。现在的很多教育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这些方法、策略、视角、路径、经历、体验等无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引导(点拨、导引、指正、激励、鞭策……)。特级教师高林生说“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左手拉着学生,右手拉着文本,通过有意识的点拨,让学生凭借着已有的‘前经验’去与文本碰撞、交融,以实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下的自我构建。”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发展才能更加顺畅,更加迅捷,更加健康。

本教例中,教师的导引与激励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质疑后老师又补充了一个问题(即“那三只小板凳糟糕到什么样?”),这是一个与学生感悟主人公爱因斯坦内在精神(不怕失败、有毅力、有志气等)是否真切相关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一增补很有必要。其次,问题的选择思考与交流时“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问题或认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这种提法,将有助于增强个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信度,也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必然提升学生学习期待,提高学习的成效。这种富有创意的策略其最终的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显然已超出了问题解决本身,它是与现代社会对个体应具备真实地估价自我、相信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与素质是完全相吻合的。再者,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评价简洁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体现出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激励作用,能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往深向发展。如第一位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学生发言虽然的猜测,但很有见地,教师顺势就他的发言角度来评价他学习所得(“即使很糟糕爱因斯坦也要尝试,你选择的问题具有挑战性的,也是一种尝试,你很勇敢!”),可谓巧妙。再如,就“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一问发表看法的同学读书能够前思后想,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学习品质,教师对他的评价是“你能联系上下文作推测,是一种很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方法!”。另外,一位教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阅读教学教什么?指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培育联系”(就学生而言就是“习得”),通过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以上教学中,教师就“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究竟糟糕到什么样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作想象,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积累(“联系”的含义之一)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最后对于学生一开始提出的众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懂得在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之后也许其它的问题也会随之应的得到突破。最后,“那么,他的板凳到底糟糕什么样呢?我们能想象出来吗?”、“看看书上哪些地方提到了小板凳的情况?”、“大家有没有注意课文前面说平时爱因斯坦说话很少,怎么今天……?”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实际上是在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者之间架起的一道无形的桥梁,从而把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感悟引向深处。这样的教学引导显然是极为重要的。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自我重构的地方,身心愉悦的地方。没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才规格的多样性。这是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基础教育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而教师创造性的引导与评价,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获得发展。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