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何艳玲《公共行政学史》第九章治理理论读书笔记 |
范文 | 何艳玲《公共行政学史》第九章治理理论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何艳玲《公共行政学史》第九章治理理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治理理论既是一种重新定位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策略,也是一种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再造和转型的学术旨趣 治理理论的重点不在于分析公共部门内部的公共预算、政策制定等问题,而在于分析公共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大量复杂关系治理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组织架构,可以据以求得对变化中的统治过程的了解 一、治理 1.含义: 治理是个人和机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管理它们的共同事务的所有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容纳冲突和利益分歧、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 治理的要点在于,目标定于谈判和反思的过程之中,且要通过谈判和反思加以调整 2.特征: 斯托克总结了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①治理主体的多样化 ②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③主体间权力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 ④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 ⑤公共部门作用范围及方式的重新界定 3.善治: 善治就是治理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八点: ①参与;②法治;③透明 ④回应;⑤共识;⑥平等 ⑦效能;⑧问责 二、治理理论 1.治理理论内部虽复杂,但都基本认同以下三个观点: ①在治理过程中,网络在事实上已经存在 ②治理本身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并符合一定的社会逻辑 ③治理理论热衷于总结好的治理模式和特征 2.治理理论可以分为两大路径:网络治理和元治理 ①网络治理: 1.含义: 网络治理视角中的行政世界是一个网络,国家权力或公共权力并不是被公共部门完全垄断的,而是不同程度地分散在大量网络中,并由网络中的大量相关公共、私人和非政府组织所共同影响和推动的 2.网络研究的`三个传统: 贝瑞等人区分了网络研究的三个传统,包括社会网络、政策网络和公共管理网络: 3.政策网络: 定义: 政策网络是由于资源相互依赖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群组织或若干群组织的联合体 治理路径的政策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领域内的组织间关系上 政策网络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于非等级制协调之上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定治理形式或治理结构,是与市场、科层制三足鼎立的第三种社会结构形式与国家治理模式 作为处理公共问题,供给公共服务的治理路径,政策网络主要是通过在组织间,群体间的政策网络进行资源交换、共同合作、最终解决公共问题 特征: ①主体间相互依赖 ②政策网络是一个过程 ③政策网络的活动受到制度制约 分类: 以罗茨的分类最为瞩目,根据利益团体的分布、成员、垂直的相互依赖、资源的分配、平行的相互依赖五个标准,罗茨把网络分为五种类型: ①政策社群;②专业网络③府际网络; ④生产者网络⑤议题网络 续上表 罗茨依据成员资格、整合程度、资源分配与权力关系四个面向,将政策社群与议题网络作为两大极端类型: 政策社群在一端:组织稳定,资格限制严格,内部有纵向的权力等级关系 议题网络处在另一端:成员资格开放,组织不稳定,纵向的权力等级和权力支配很少 形成: 韦伯分析了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①政策制定者对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②政策制定者对资源,信息共享的需要 ③结盟的需要 ④追逐权力的需要 ⑤协调的需要 政策网络路径瓦解了传统政策研究的政治行政二分模式。政策网络路径认为,官僚机构不仅是政策执行的工具,它们因为拥有不同的部门权力与责任,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偏好,同时也兼任政策制定者,此双重角色在官僚机构与社会相关利益团体互动时也会得到加强 ②元治理: 含义: 元治理通常是指那些支持、建设自我管理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管制结构,它同样认为治理的本体从科层制转移到了市场或网络,但它不认同使用网络就要削弱国家权威,而是仍然将它作为治理中的重要一员(而非网络或市场的对立面),认为真正应关注的不是如何将公共服务转移给更多的NGO主体,而是分析公共部门在网络治理时代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和使用怎么样的政策工具 元治理理论试图在自由裁量权和控制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公共部门被理解成更积极角色,其在本质是一种公共部门改革 元治理有非常多的理论面向,如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指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其本质在于对话与共识 a.理念:从竞争选票到合作共治 b.过程:以投票为中心到以对话为中心 c.结果:从多次一对一博弈到几次一对多博弈 总体而言,协同治理是一个复合体(多元主体的复合,多源声音的复合,多元界面的复合)并指向共识决策 治理网络和协同治理是治理理论回应真实世界的着力点 三、治理的具体实践 1.公民的观点表达与舆情搜集 史密斯将治理中常见的民意采集方式总结为12个类别: 征求意见稿,民意调查,公听会,公开调查 部门开放,真实规划,社区可视技术,参与式剧院 基于特定身份的信息收集论坛,常设公民小组,焦点团体,请愿 2.治理实践的具体类型 ①协商创新平台 ②审议平台 ③公共部门与多元主体合作机制 ④公民直接参与平台 ⑤基于信息技术的公民参与(E—Democracy)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