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大的书》的教学回顾 |
范文 | 《最大的书》的教学回顾 揭题: 书写“书”,让学生说自己看了哪些书?用的书说一说。然后引出课题——最大的书。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希望激起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听了他们自己同伴的介绍,可能那本“有趣的书”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孩子的参与。]通过学生的预习感知,在标题中加上“”。 [双引号的作用在目前为止都只是对话的专用,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教师没有硬加给他们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实际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根据是什么? 岩石怎么会是书呢? 在教学中先提出一个感知的要求: 读课文,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最重要的一点理清课文思路,从易处入手,从简处落笔。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地摄取课文中的信息] 生轻而易举地从课文中找出:岩石就是书啊!抓住这点,让学生读出问题,因为我也觉得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通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提出了好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岩石怎么会是书呢?岩石这本书上写的是什么东西呢? 岩石这本书是怎么样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设计安排了这个环节,而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且自己的`问题更愿意来解决] 而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进行解决。从书中找出答案。当然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上课中,教师还是没有能够放开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地完成。而是扶着学生。 进行有步骤地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书上应该有什么?学生当然知道是有字有画。 第二个问题是岩石上写着的是字?画着的画?从书中找出来? 第三个问题是书上还写有哪些内容? [这样把学生的问题给全都解决了。但是却没有发挥好他们的主题能动作用。如果说能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那样的话也同样能够解决好,而且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这里就看出了我这当老师的对学生的不放心,其实学生的能力是好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而后理解川川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说川川成了什么家?(地质学家)过了三十年,川川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想象他能为中国的地质学做出哪些贡献? 学生是纵说纷纭,妙想连篇,课堂进入了高潮。[这个环节后面的这个部分是临时发挥的结果。没想到却把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虽然说他们所说的一些,现在已经有结果了,有一些是很荒诞的,还有一些的想象可以说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却让他们能感受到理想实现了的快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总结语: 岩石是最大的“书”,大自然是一本很神气的书,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就能从中读懂很多很多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也结合了以前学的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一篇选学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的连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