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范文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1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一。李赋婷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100以内的数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精心策划了一个比较好的教案。其特点主要是注重了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在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的活动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数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应重视估算,活动中指导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每次学生汇报完所收集的数据后,都应引导他们小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用了什么方法?要注重估算策略的渗透。

在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李赋婷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将一大堆的数据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李赋婷老师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地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综合运用100以内的数描述实际问题,强化数的认识,估数的方法,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中增强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认识的数》评课稿2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这一节课中, 曹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是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

首先让学生说年龄,老师是精心设计、层层推进的:和学生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其年龄一般是8岁或9岁;他们父母亲的年龄一般在30多岁;爷爷奶奶的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让学生对年龄范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选择,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描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知识和经验,需要老师的点拨。高老师要求的两次不同的(一次有数,一次去掉数)读,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比较,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对于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三、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估计

在“猜一猜”活动中,老师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1)说一说。首先,教师作了必要的示范。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才是合理的“一把”。

(2)数一数。请学生抓一把糖,数一数有几粒。

(3)猜一猜。抓一把花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进行验证。

(4)比一比。你猜得怎么样?

(5)想一想。为什么你猜得比较准确?

(6)估一估。如果你抓一把赤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六个环节以“猜”为目的,这里的“猜”,是紧紧围绕糖、花生、赤豆间的大小关系层层展开的,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在体验中深化了认识,发展了数感。

四、让学生操作后正常思考

在数学各种类型的课中,实践活动课是比较难上的,因为操作活动后,小朋友往往不能迅速地“放手”。在数学课上,一年级小朋友的手还会不停地抓抓这里,摸摸那里。这种胡乱的动手,会分散注意力,阻碍操作后本该正常的思维运作。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面讲三点建议:

1、教师的语调应该还要有点激情,有轻重缓急,那样才有感染力。

2、在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手有大有小,抓的时候有松有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智力一般般的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能再给学生创设一个统一的条件,比如,每组提供一只相同的杯子,放糖、放花生等,能降低思维的难度,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3、假如能让学生用学过的数,把生活中的事例说得更宽泛点,是否能展现一些生活的图片,创设一些情境,效果能更好。

总之,上课要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但也要细心琢磨教学细节。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对细节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实践教育理念,接近教育理想。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