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
范文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准备:课前分组、介绍自己、说说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为这节课铺垫(引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导入 出示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想怎么分? 生反馈。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生:商是整数。 生:有没有余数。 引出课题,并提出因数和倍数主要在非零自然数中研究。 (二)授新知 1、出示分组后的表格,给出定义: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a、尝试让学生说一说12÷2=6每部分之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b、小组相互说一说其余四个算式 c、让学生自己想一道除法算式,说一说 2、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一般情况吗? 生:a÷b=c。 师补充:a、b、c是非零自然数。 师:它们的关系是? 生: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3、师:除了整数除法外,你还能在其他算式找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吗? 如:12×1=12 6×5=30 生说一说 师:一般情况怎么表示? 生:a×b=c,(a、b、c是非零自然数) 师:它们的关系是? 生: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师:刚刚是在算式中找到的这种关系,如果只给你两个数,如4和24,能找到吗? 生:能,24是4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接着出示81和9 ,24和8, 2和8) 师:比较24和8,2和8中,有什么发现? 生:里面都有8,可是表示的意义不同。 4、小结 师:因数和倍数实际上指的是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在说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或倍数)。 (三)练习巩固 1、闯关的形式 第一关:判断 第二关:说一说它们的关系 第三关:填空 2、介绍完美数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培训项目二 主讲人:张国红老师 1、首先张老师先点评了这节课: (1)课前导入环节,老师应该给学生观察这组算式的时间,然后再去分类,而不是为了赶教学任务而设计这个环节。 (2)拓展“完美数”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这节课讲未免有些牵强。 2、教材解读 (1)就新旧目录评价教材的内容和变化 (2)具体分析五年级下册前面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考查:给出一个方向还原立体图形 给出三个方向还原立体图形 建议:强调是同样的小正方体; 用实物操作。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变化:补充了奇数和偶数之间的关系。如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等等 建议:1、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中,可以引入“整除”或者“除尽”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2、在教学“2、5、3的倍数特征”时,如果班里学生的底子比较好,可以拔高问:为什么他们的倍数特征是这样的?(当然,老师首先自己要心中有数) 3、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让学生亲自去找因数,思考哪些比较特殊?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建议:1、认识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即4条长+4条宽+4条高) 2、拼长方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棱之间的关系) 3、体积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要合理:主要体现在注意表达的严谨和数据的合理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强调:分数的意义很重要(由一个物体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