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课稿 |
范文 | 关于说课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二)实际操作 认识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第一层:创设情境 感受平均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观察猴妈妈怎样分你觉得最公平 2、观察问题 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 3、揭示课题 第二层:实际操作 认识平均分 1、提出小兔搬8个萝卜,可以平均分几次搬? 2、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认识理解“平均分”。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分法的机会。 第三层:拓展应用 理解平均分 1、按要求分小棒,交流操作。 2、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3、分别做练一练的第1、2、3题,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一样多。每份分得的结晶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平均分”。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看图作文是借助图画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快乐的儿童节》这篇看图写话,以图片的形式讲述小朋友欢庆六一的情景。另外参考新课标对学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4、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有序地观察图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深厚,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另外他们生活经历不丰富,写话水平偏低,写出来的内容空洞,写话后还不会自己检查修改。因此教学时我先采取谈话法,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接着,用引导法,帮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对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看图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但是完全看懂图意还需要引导。所以我只要引导学生们去看图,他们就能很快看明白图意。然后,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们分小组说说图上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感受写画的乐趣。最后,要求学生把图片上的内容写下来,并加入自己的联想,训练他们的写画能力。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导入——看图解图,练习说话——展开想像,拓展内容——看图写话。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六一并不陌生,幼儿园时也过过六一儿童节,因此他们对这节课也比较感兴趣.并且让学生明白六月一日是儿童节的基本常识。 (二)看图解图,练习说话 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给大家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我会先让孩子们把这四幅图先浏览一遍,提出一个问题: 现在每位学生差不多都会对图片上的内容进行简单地叙述,但是可能有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会表达的还不够完整、准确。现在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分小组说故事。 把同学们四人一组自由分组,给大家五分钟至八分钟的时间自由讲故事说内容,看谁的说得得更通顺、具体。这个环节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也给大家一个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并从中体味与伙伴们分享内容的轻松和快乐,还能给写话能力差的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听一下别人是怎样用自己的优美语言来讲这个故事的。 (三)展开想像,拓展内容 (四)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写话是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好才能写好,怎样说的就怎样写。现在可以让学生们写话,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加以整理,使它完整、具体、有序地串联在一起,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排列起来,这样写话的基本思路就清楚了。要求学生写完整、通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200字,还要注意写完后要自己读一遍,进行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师生双向交流为主,以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为辅,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为了降低起始阶段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思考、表达能力。”因此,这次看图写话训练中我让同学们先观察、思考,再帮助他们分析图意,然后讲练习说话,这样待他们握笔在手时,学有东西可写了,从而激发学生对写话的浓厚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写作内动力,就能使学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使写话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儿,从而迎来一个收获的秋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寸之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 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单元课程,是继《黑白世界》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篆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表现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B、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发展目标: A、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篆刻艺术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的两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刀法尝试)——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点 欣赏一些古今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介绍篆刻方法步骤 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稿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如:切刀法、冲刀法、写印稿等。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篆刻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肖形印, 直接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课堂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 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篆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 (一)以诗句引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 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 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 (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