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绝句》教学设计 |
范文 |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绝句》教学设计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教材分析】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设计理念】 1、以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新古诗的兴趣。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伸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5、鼓励学生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难点: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昨天的朗诵比赛,陈老师知道了我们四甲班的同学们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诗,很多同学一口气背诵了好几首古诗呢!同学们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对吗?今天,陈老师就请来一位被尊为诗圣的大诗人,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CAI出示杜甫图片) 2、陈老师叫大家课后查找有关杜甫的资料,都找了吗?谁来介绍一下大诗人。 3、学生介绍杜甫。 4、老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杜甫写的古诗吗?(《江畔独步寻花》) 6、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同学们记性真好,肯定平时及时复习了,是吗?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出示图片,学生描述。 1、杜甫大诗人当年在杜甫草堂内研读诗文,从窗户内往外看,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大家请看。(CAI出示图片) 2、大家觉得这幅画面怎么样?(很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早春) 3、那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吗? 4、指名说。(近处的柳树抽出嫩绿的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绿枝条间蹦来跳去,在枝头快乐地鸣叫声,门前整齐地停靠着木船,远处是一群队列整齐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身姿优雅地向蓝天飞云。远处还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山。)老师相机板书:黄鹂、白鹭、柳树、船只、雪山、蓝天。说得真美! 这使我不由地联想到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十分赞赏地)你说得也很棒!学习能积极联想到相关内容,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相机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5、同学真棒,把这幅画面说得美极了!老师深深地吸引住了。刚才我们用了那么多的词句描绘的画面,而诗人杜甫仅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样的画面描述出来了,大家想不想不读一读呢? 三、学生自读自悟古诗。 1、自由读。 2、小组之间比赛读。 3、指名读。 4、齐读。 5、你们刚才在描述画面的时候,讲到了黄鹂、白鹭、蓝天、柳树,那杜甫在诗中有没有描写到呢?是哪几句呢?请你找出读一读。 6、指名读,(CAI出示一、二句古诗)齐读。 7、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8、你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描写色彩的词吗?(黄、翠、白、青)老师根据学生说的,CAI将字相机变色。 9、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文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我们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来读出画面的美。 10、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那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配乐) 1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背下来呢?指名背,齐背。 12、看看木船、雪山,诗人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把诗句找出来读一读。 13、指名读,CAI出示后两句。 14、想一想,这两句诗你都读懂了吗?说说你的是怎么理解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5、生质疑,生解答。 16、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千秋、含。 四、拓展活动。 1、小结。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2、大诗人杜甫还写了两首绝句诗,大家想读一读吗?CAI出示另外两首古诗。 3、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大量的古诗,吸取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绝句》教学设计15篇2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15篇3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教学设计15篇4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四、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绝句》教学设计15篇5《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 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习练习。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绝句》教学设计15篇6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读一首好诗,要注意始终个别重点难字的读音,因此在讲授认读生字中,采用我校识字方法,带拼音读字——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去拼音读字(开火车)——闯关小游戏。在这五个字中,其中“鹭”是学生难识字,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最后总结“鹭”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声旁形旁加深对它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找一找除了“鹭”,本科还有哪个字也是形声字呢?激发学生在此识字的兴趣。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会问学生:如何能读好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诗的停顿和语气。 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逐句展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踊跃说“两只黄鹂、翠柳”在学生说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图片,并试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很美,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再读一遍”。 本诗中有很多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除了第一句的“两个”在第二行还有“一行”,我注重让学生展开想象,一行白鹭是几只呢?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同学学生用手比划,体现出白鹭排列有序、渐行渐远。 头两句讲完,问孩子“你喜欢对对子吗”通过教师引导“两个对一行”让孩子自己说出其他的对子“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学生便会感叹说原来诗不仅美,而且上下俩句还很工整,体会诗的对照形式。 本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白、青、翠、黄。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本诗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还让我们听到了,哪个词体现的?学生会快速说第一句的“鸣”字,教师可以播放黄丽得叫声,让学生感受黄鹂欢快美丽、叽叽咋咋、一唱一和的叫声。最后让学生头脑想象着画面,齐读这两句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点讲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激发学生回答出“雪是从窗户外看到的?”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采取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选择窗含”,这时有些孩子就会说出“这千秋雪好像一副画印在了窗户上,所以含用的好”,这样学生通过体会“含”字,能够真切的感受诗的美!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伴随着古筝声,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负!。 (五)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出示“含、吴、鸣”,写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口”,但随着“口”的位置不同,写的大小胖瘦大相径庭。通过学生发现总结出“口在上下时,要写的扁胖一些;口在左边时,占格往上一些,写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结构,因此观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间的撇是竖撇,想弯弯的柳枝一样。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伴随梅花三弄古筝声让孩子书写。最后展示两位同学的作品并评价。 总结:这首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通过齐读领悟诗中意境。 五、板书设计: 绝句 形声字:鹭、岭 含 吴 鸣 柳 《绝句》教学设计15篇7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绝句》教学设计15篇8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习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习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习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习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15篇9一、教学目标: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 师范读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绝句。析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并不代表诗句的意思。相机指导写: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朋友再轻轻地、用心地去读一读诗句,看看在读的时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 (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0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习“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东吴 西岭 停泊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平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古诗。 二、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 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 闻、 眠、 落、 三、朗读指导。 1.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然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进行示范。学生听一次后,请想想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 冻土、 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2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3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4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教学设计15篇15《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 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1、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⑴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①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②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⑵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⑶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①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②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③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⑵ 指导朗读: 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