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
范文 |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1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学唱歌曲,唱准节奏 3、懂得朋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A:相互生气;图片B:高兴拉勾和好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字卡“拉拉勾”、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拉拉勾》伴奏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练声 发声练习: 1 2 3 4 5 —︳6 6 6 6 5 —︳2 2 2 3 4 —︳ 我们来唱歌啦啦啦啦啦挺起小胸膛 5 6 5 4 3 —︱1 2 3 4 5 4 3 2︳1 — — —︱ 张开小嘴巴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出示图A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生气了? 师:今天老师把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学习歌曲《拉拉勾》 1、教师清唱歌曲前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2、学习节奏,唱准休止符和切分音符 师:老师发现了一个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出示节奏卡)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张节奏卡,下面画横线说明这个音要唱得?(快一点)这个小黑点说明前面这个音要唱得(慢一点)这个数字0说明什么呀?(这个地方不能唱,表示停止的意思)对了,我们可以用握拳来表示。就像老师这样,你们也来试试吧 3、学习歌词后半段,进行思品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俩这样不理不睬的做法对吗?好朋友应该怎么样?对了,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们都是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应该互相团结友爱,友好相处,不能因为小事就吵架就生气,那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两个小朋友重新做回好朋友呢?(握手、拥抱、亲亲、拉勾勾)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方法帮助他们,他们呀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图B)。 4、师结合图片清唱歌曲后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和好的呀?对了,拉拉勾(出示词卡)这也是我们这首歌的名字,小朋友再跟老师说一遍。原来,拉拉勾是消除朋友之间的误会,重新做回好朋友的方法呀。这么好的办法我们也来学学吧! 5、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学唱歌曲 师:老师又发现了一个难唱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学学 过渡:小朋友又把难的地方学会了,真厉害!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图再试着把歌曲唱一唱 6、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演唱的情绪变化 师:《拉拉勾》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点不一样,前半段讲的是两个小朋友吵架了,后半段讲这两个小朋友和好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段歌曲在唱的时候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观察表情) 师:前半段生气,我们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慢)后半段他们和好了,心情很高兴,我们又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好,那等会儿我们唱这首歌曲时就要用上不同的速度来唱,那样就更好听了! 五、活动延伸 师:这首歌小朋友都学会了,而且还能用不同速度的`声音来表现生气与高兴的心情,真棒!如果小朋友们能边唱边用动作表演歌曲那就更棒了!这样吧,小朋友回去想想动作,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2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准备: 画纸、画笔、教师熟悉歌曲内容、儿童舞录像带 过程: 一、教师示范唱歌曲,并提问 1、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2、第一部分大家为什么都生气了?(让幼儿充分的联想自己进行讲述) 3、后来大家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拉拉勾? 二、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自然声音唱 2、引导幼儿将两段不同意思的歌词内容,用声音演唱表达出来 四、放儿童舞录像带 引导幼儿跟舞蹈伴唱所学歌曲 五、教师指导幼儿跟录像带学习歌曲动作 幼儿自愿结合,教师个别指导 六、师生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3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2、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体验与朋友和睦相处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1)情景表演"拉拉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他们怎么了?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知道拉拉勾的意思。 2、幼儿第一次操作(2)学习歌曲,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3、分享经验(3)集体讨论,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提问:①"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会怎么样?"②"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4、幼儿再次操作(4)幼儿创编,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问:"这句歌词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5)歌表演:拉拉勾,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自然、生动地表情,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活动延伸 (1)表演区中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中班音乐拉拉手教案4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指导语:有客人邀请咱们去伴奏呢!(全体随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