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 |
范文 |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2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思考:周长16米,长()米,宽()米。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4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5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主要是直观认识了其形状,在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就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基础。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内容本身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充分积累探究经验,从而探索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时,需要提供一些变式图形,如斜放的长、正方形,帮助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抢答老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 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较特殊,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4、联系实际,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5、质疑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并渗透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四边形的集合思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而产生“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的质疑,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猜想。 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 在小组里说一说。 2、验证。 (1)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办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 (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 教师: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板书:量) ②折一折。 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 教师: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折) ③比一比。 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长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说明都是直角。(板书:比) b、对折再对折。 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只要测量一次即可。 小结: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2)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展示作品,发现每条边都相等。(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②折一折。 a、对折发现对边相等。 追问:这样折,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能说明每条边都相等吗? b、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折合到一起。 教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四条边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这四条边怎么样了?说明了什么? 请学他的样子一起动手折一折。 ③比一比。 学生用三角尺比后发现: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4、教师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5、比较。 (1)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同桌互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及小组之间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验证环节,让学生开展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把长方形、正方形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巩固提高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教材第81页第2题)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④⑥⑦的判断理由。 教师:看来,一个图形不会因为摆放的位置而改变自身的形状。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既要看它的边,还要看它的角。 2、填一填。(教材第81页第4题) 教师:你们没有量就这么快填出了各边的长度,怎么又快又准地知道的? 3、画一画。(教材80页第1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上如何画出4个直角,如何保证对边相等(4条边相等)。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并收集代表性的作品展示,提醒学生要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验证、对照,及时检查。 (4)同桌互查。 4、猜一猜。 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这个图形的一部分,三次分别定格为图1、图2、图3,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1)出示图1,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出示图2,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3)出示图3,现在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等进行梳理总结,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6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B正方形长C三角形长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1)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7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自制1号2号长方形学习卡片、报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3)说一说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书本封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明确不同的面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二、情境导入 1、为学生提供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这张报纸的面积。 师:这是一张报纸,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你知道这张报纸的面积吗?估一估 生1:大约有1000平方厘米。 生2:大约是几十平方分米。 生3:大约是1平方米。 师:究竟面积有多大?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量出来。在量的时候应选择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平方分米) 生交流选择平方分米的原因。 师:小组合作,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测量出他的面积。 学生小组研究测量的方法并动手摆一摆。 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 小组1: 小组2: 师: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用5乘4? 生:因为一行能摆5个,可以摆4行。横着数这一行刚好5个,竖着数这一列刚好4个。这就表示有4个5. 师:同意吗?(学生赞同)鼓励采用这种方法。看来,不用全摆满,只摆1行1列也能知道报纸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只需要摆一行,摆一列,然后用行数和列数相乘即可以得出所需的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得出测量的物体表面的面积。 2、即时练习: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拿出1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不用尺子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学生开始自主探究。 交流汇报: 生1: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1行。每列摆3个1厘米的正方形,摆1列。就是说:有3个5,用乘法:3乘5,得15平方厘米。 生2: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因为横着摆了5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生3: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 生4:我明白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长和宽相乘就行了。 生5:原来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 (2)拿出2号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 师:用刚才大家想出的办法,算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注意单位。 (3)交流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适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探索正方形的面积 出示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 生:6×5=30(平方分米) 电脑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变为5厘米,此时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5×5=25(平方分米) 师: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注意观察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形的长变化后(长和宽相等)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和宽就成了正方形的边长,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课本66页第(3)题。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出示: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8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9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10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小学三年级教案11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54—1834+4949+14 69+2625+6348+2736+35 二、梳理知识。(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