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材简析: 《小乌龟找工作》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通过生动的想象,讲述了小乌龟找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刻划了小乌龟鲜明的特点,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故事情节很生动,因而也很吸引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小乌龟前三次找工作没被录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唤起学生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小乌龟找工作被拒绝和被录用的原因,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2、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出示乌龟)你们认识它吗?谁能介绍一下关于小乌龟的知识? 小乌龟在妈妈的呵护下已经长大了,它看到妈妈每天那样辛苦,它想:我也不能总依赖妈妈呀,我应该去找份工作,来减轻妈妈的负担。于是小乌龟踏上了找工作的路。(导入部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乌龟找工作的情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77页。 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少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2、课文读完了,(出示生字。)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3、(指生读。) 4、我们再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到课文当中。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小乌龟都到哪儿去找工作了?他都和谁一起去的呀?在他的好朋友中,你最喜欢谁?(指生通读)(过渡非常自然,同学说喜欢谁就直接讲解有关自然段) (学生汇报。) (板书:邮局、消防队、旅游公司、杂技团。) 三、研读课文 板块(一) 喜欢小袋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一下第一自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袋鼠?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到邮局去找工作时,小袋鼠一天送了100封信。送信速度快。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袋鼠以跳代跑,它的后肢强健有力,一下可以跳出13米呢。(介绍袋鼠跑的速度更能突出袋鼠速之快,和乌龟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那小乌龟一天送了多少呢? 生:3封。 师:“小乌龟一天只送了3封信”中的“只”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只”在这里是强调数量少。) 师:指导朗读“小袋鼠天送了100封信,小乌龟一天只送了3封信。” 师:看来邮局送信的工作适不适合小乌龟呢? (板书:不适合,爬得慢) 师:鸵鸟主任是怎么说的。从这句话,你读懂什么了? 生:读“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礼貌,报歉的语气) 板块(二) 喜欢小猩猩:(第二自然段) 生:指名读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猩猩?你能不能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到消防队去找工作时,小猩猩轻轻一蹿就上了树,马上把火浇灭了。 师:有一个描写小猩猩动作的词,谁能找出来? 师:“轻轻一蹿”谁能做一个这样的动作? “轻轻一蹿”说明什么?谁能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小猩猩的知识说一说。 生:(上树对小猩猩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师:小乌龟是不努力工作吗?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小乌龟不会上树,急得围着在大树转圈圈。) 师:谁能试着做一做急得转圈圈是什么样子?(生做动作。)(让生做动作体会更深些) 谁能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听出来小乌龟的心急如焚和小猩猩的得心应手。(指导朗读“小乌龟不会上树,急得围着大树转圈圈。小猩猩轻轻一蹿就上了树,马上把火浇灭了。) 师:熊队长看了小乌龟和小猩猩的表现,说了什么? 生:“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 师:从熊队长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熊队长的话) 师:消防队的工作适合小乌龟吗?(板书:不适合)为什么不适合?(板书:不会上树) 师:小乌龟在消防队没有被录用,此时,它的心情怎样?它放弃了吗?你怎么知道? 板块(三) 喜欢小狐狸:(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你的喜欢小狐狸的什么?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小狐狸能说会道,讲解清楚,受到游客赞扬。) 师:你能不能把这段读一读。让大家听出游客对小狐狸的赞扬和对小乌龟很有意见。 师:小乌龟和小狐狸对比,他表现得怎样呢? 生:小乌龟结结巴巴,声音又小,游客很有意见。 师:小乌龟在旅游公司没有被录用,你想对小乌龟说些什么? 师:鸵鸟主任、熊队长和梅花鹿经理说的共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指导朗读:“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 (提醒注意:虽然这句话都是有礼貌客气,又有些歉意的语气,但要注意粗细变化,熊的声音粗,梅花鹿的声音细。) (“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这句话礼貌客气,又有些歉意,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否定小乌龟,只是因为小乌龟的特点不适合他们单位的工作而已。) 师:小乌龟三次找工作都失败了,它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它的好朋友,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 板块(四) 喜欢小乌龟:(第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乌龟? 生:(小乌龟最后找到工作了,他成功了。) 师:看来你很愿意和小乌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现在让我们也和你一起来分享小乌龟的快乐,好吗? 你能不能来读一读这一段,(喜悦,热烈的程度还不够,谁还能读得热烈点儿。) 师:看插图,小乌龟在最下面,不像小鹰高高在上,有那样显耀的位置。默默无闻却怎样?――至关重要。 师:小乌龟它们的杂技表演得精彩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如果你在现场,看到小乌龟他们的精彩表演,你会怎样做呢? 生:全体共同模拟观众。(热烈鼓掌,喊“啊,太棒了!”) 师:他的好朋友小猩猩看见了他的表演说了什么? 生:“咦,最底下的不是小乌龟吗?” 师:小猩猩是什么样的的语气? (惊讶、高兴的语气。) 师:谁能读一下小猩猩的话? 生:(读) 生:(齐读。) 六、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明白小乌龟的进取精神。 师:小乌龟终于找到了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过了几个月,”说明什么?“终于”说明什么? (说明小乌龟找工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师:小乌龟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板书:适合) 我们人都各有所长,要正确评价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板书:各有所长正确选择)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向小乌龟学习什么?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小乌龟已经离开家几个月了,演出结束后,小乌龟急忙赶回家里,把好消息告诉给妈妈。它边笑边跳地说:“妈妈,我找到工作了,我找到工作了。” 师:假如你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会对小乌龟说些什么?(换角色思考问题) 生:(发挥想象,自由谈) 师:同学们看黑板,课文三次把小乌龟和其它的小动进行对比,说明小乌龟不适合邮局、消防队、旅游公司的工作,虽然多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坚忍不拔,终于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适合它的工作,今后我们也应该多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缺点,使自己越来越出色。 作业:续编故事 (老师知道你们很愿意听故事,但我更想读到你们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创造一个这样的机会。) 过了几个月,这个杂技团要离开这座城市,但小乌龟要留在这个城市照顾它的妈妈,小乌龟又失业了。他又要去找工作了,这一次它去哪里找工作呢?他还能不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呢。把你编的故事写在写话本上。(能够让学生充分想象,编故事) 板书设计: 邮局(爬得慢)消防队(不会上树)不适合 11小乌龟找工作 旅游公司(结结巴巴)各有所长 杂技团(沉稳有力) 适合正确选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 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夏夜之美;体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3、学写生字“时、让”。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睡莲叶、睡莲花、蜻蜓、小蚂蚁、萤火虫、草丛、星星、月儿……”。 2、每个学生在蜻蜓、小蚂蚁、萤火虫、青蛙、小鱼……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饰物。 3、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响起(音量放小)《仲夏小夜曲》。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画画、帖图吗?那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装扮这个美丽的夏夜,好吗? 二、创设情境 1、师生一起贴图。 2、完成贴图后,引发进入情境啊: 多美的夏夜呀?我真想变成朵朵美丽的睡莲,变成水里的小鱼儿……你们想吗?你们想变成── (学生不受约束、自由说,一边说一边带上头饰)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吧。 3、欣赏夏夜之美: 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夏夜。独白: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美丽的夜晚,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伙儿打开课本。 三、朗读感悟 1、进入情境: ⑴ 情境中导读: 师扮演睡莲姑姑。 夜深了,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传来“呜呜”的哭声)。 师:呀,谁在哭呢? ──是小蚂蚁哭了。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说话时,声音沙哑,带有哭腔。 ⑵ 情境中表演读: 请两对扮演“睡莲”和“小蚂蚁”表演读。 2、体会情感: (紧接着)师:“快上来吧!” (小蚂蚁顺势爬了上来。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这只小蚂蚁表演得怎样,哪只小蚂蚁也来试试。 再走到另一只小蚂蚁前说:“小蚂蚁,快上来吧!” (激起学生的情感,能站起来,紧握睡莲姑姑的手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紧接着──“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小组练习: 分角色读。 (注意“非常感激”、“连声”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再互相指导读。 所有扮演“睡莲”和“小蚂蚁”站起来读。 (师独白)师给孩子鼓鼓劲,评一评。 3、讨论领悟: 师:是啊,小蚂蚁回不了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谁听见了? ──蜻蜓(面对一只蜻蜓,示意他站起来。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不行不行,天很黑,蜻蜓看不见路的,怎么能送小蚂蚁回家呢?”) 师:是呀,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候,谁来帮助他们呢? ──萤火虫,萤火虫可以带路,他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那,萤火虫为什么能给他们照亮呢?) 因为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就能发出光来了。 你怎么知道? (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 出示“萤火虫”模型(尾部发出光来)──贴上黑板。 4、体验练说: 演示课件: 师过渡:有萤火虫的照亮,小蚂蚁可以回家啦,他多么高兴啊!小伙伴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睡莲:小蚂蚁,路上小心,欢迎你再来玩啊!) (鱼儿:小蚂蚁,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载着你欣赏池塘的风光。) (青蛙:“呱,呱,呱,小蚂蚁再—见!”) (蟋蟀:“小蚂蚁,欢迎你带你们一家来听我的演奏会。再见!) (荷叶:“小蚂蚁,下次来玩时,别忘了上我这个大摇篮呀,一定保证你的安全。”) ……这时候,小蚂蚁想对大伙儿说什么? (“再见了,伙伴们,我要回家啦!”) (“谢谢您,睡莲姑姑,再见了!”) (“睡莲姑姑,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难忘,再见!”) (“噢,我可以回家啦,回家啦,美丽的池塘,再见!”) (“睡莲姑姑,这里的夜色真美,回去后,我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明天再来欣赏欣赏。”) …… 5、真切感悟: 音乐响起课件演示。 师引读:小蚂蚁告别了小伙伴们,他爬上了“飞机”。 ──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音乐声渐小。 师边领读边表演: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这里学生可以跟读并和老师一起表演,跑上台来也行) ──“耶”──小蚂蚁到家啦!到家啦!” (齐欢呼音乐声渐大) 师:是啊,夏夜多美呀,你们看(青青的)假山,还可以(青青的)什么?(绿绿的)草坪,还可以(绿绿的)什么?看,小路是弯弯的,多美啊!弯弯的( )。 师:夏夜这么美谁来读读呢? (指导朗读:高兴的、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一边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表演) 师生共同评议。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你们知道吗?星星为什么高兴呢?) ──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贴图)。 星星看见了这个动人的情景,他在赞美、赞美──夏夜多美。 赞美──睡莲、赞美──蜻蜓、赞美──萤火虫。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 (板书:最美) 师:是啊,这夏夜太美了,让我们来赞美夏夜吧!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说说夏夜美) 1、各小组准备: 师:请大伙儿仔细观察这两个画面,说说夏夜美在哪里呢? 注意:说话时要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者以“啊,夏夜多美呀!”结尾。 先在四人小组说,汇报时,四个人都上台指着画面说。哪一组说得最美,就能得到“星星奖”。 师: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2、小组汇报: (夏夜,天格外的蓝,弯弯的月儿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高兴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啊,夏夜多美!) ──(啊,夏夜多美!池塘里,一朵朵粉红粉红的睡莲真美,花坛里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极了,她们为夏夜增添了光彩。) ──(夏夜多美啊,那蓝蓝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圆圆的睡莲叶、清清的池水,你们说美吗?) ──(夏夜多美啊,池塘边传来了蟋蟀美妙的琴声、还有青蛙的演唱呢!──呱,呱,呱。) ──(夏夜多美啊,瞧,小蜻蜓立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要起飞了,正要送小蚂蚁回家呢!正在这时候,萤火虫打着灯笼来帮忙。睡莲、蜻蜓、萤火虫最美,因为他们一起帮助小蚂蚁回家。) 歌曲《小星星》响起。 师:是呀,夏夜真美啊!我们应该把“星星奖”给谁?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大家唱起来跳起来。 师颁奖──挂上“小星星”。(掌声) 五、指导书写 师:你们把夏夜说得真美,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来比一比,写字会是谁最美呢? 出示──时、让(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来,先看睡莲姑姑写一个“时”,“哎呀!”谁能告诉我,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日字旁要写得瘦、矮,寸字要写得胖一点高一点。) 师范写“时”。 (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大伙儿“时”字写得真美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让”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言字旁写得不够好,请看看睡莲姑姑怎么写。 (示范书写) 写好言字旁关键是:言字旁上的“点”要和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笔要写直。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六、课堂延伸 师:你们真行啊,笔下的字写得美,你们把夏夜说得更美。回家后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的听,去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里同你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绿绿的草坪、金黄的沙滩……那时,你们再告诉我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前播放音乐《小夜曲》渲染,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以鸟叫声、蟋蟀声引入,用大幅背景图展示夏夜公园池塘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演示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童话里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课文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以求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通过导语的激趣引入,通过师生动手共同创设的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教学伊始,就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对夏夜的美好感觉,进入课文《夏夜多美》所构筑的情感世界。──创造美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使每一个学生能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夏夜池塘边发生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品味美 三、借助课件,真切感悟 对“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过程”部分的教学,播放课件,以音乐烘托,以画面渲染,配以表演,促使学生沉醉在夏夜美的意境中。──赞赏美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文学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啊,夏夜多美”结尾说话。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对夏夜之美的认识得以升华。不仅感受到夏夜池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体验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讨论美 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 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语言。 预习: 1.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识记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二、作者资讯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作者简介。 三、认识新朋友 课下大家已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了吗?(出示课件) 唏嘘(xī xū ) 噩(è)耗 呵(hē)斥 诘(jié)问 伎俩(jì liǎng ) 颠沛(pèi )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zhōu ) 连声诺(nuò)诺 猝(cù)然 昏厥(jué ) 四、我读我知 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肯定很高兴。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看,我有这么多收获,与我一起分享吧!并配有相应美丽图片为背景。) (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我说我惑 大家有这么多收获,看来读得很仔细很认真,那么在预习时有没有疑惑呢?说出来,也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吧!说不定,有的同学还能帮助你呢!( 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我的疑惑是……,快来帮帮我吧!并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 (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六、我行我秀 (若学生所说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差较大,这时可预设几个问题。)老师我还有疑惑,大家想不想帮帮我?好!我思考,我能行!我说出,我一定是最优秀的!(同时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只有学会思考,我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达,我才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 1.大家说,信客这个职业好不好?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选择当信客?先自己考虑,后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最后全班一块儿解决。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能就具体语句谈一下你的理解吗?(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有难度,师可先举一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说出。) 词语如“破烂灰暗”、“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等既典雅又精炼,值得我们积累。 句子如: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形象地表现了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对外界事物的关注。 七、我思我写 (教师激情地)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生写。后读出。) 师出示自己写的墓志铭: 例一:肩挑生死祸福担,尝遍人间屈辱苦。 饱受冤屈辞职业,为人师表扬美名。 例二: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但生死祸福担(上联) 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下联) 虽死犹生!(横批) 八、我说我得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一下,说出来吧!(生自有说出自己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感受余先生的语言风格。 附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重点设计了“我读我知“我说我惑”“我行我秀”“我思我得”“我说我得”等几个环节,目的在于突出“我”的地位,凸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课末的写作训练,教师的对联结课,点明课文中心,启迪学生做人,既注重了对课文的感悟,又适当地向课外做了拓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2.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答案 1.风 2.想 4.(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答案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 波涛 波涛汹涌 显示 明显 显眼 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 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 2.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