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舞蹈教案 |
范文 | 关于舞蹈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舞蹈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教案 篇1“嗒嗒”舞步 有一个小姑娘叫莹莹,她长的很漂亮,身材也很苗条,天生是一块跳芭蕾舞的料,可是,一场车祸使他的双腿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从此,她被一把无形的大锁紧紧地捆在了轮椅上。 有一天,她靠在窗前看外面的世界。突然,她听到优美的舞曲和着有节奏的舞步声,她被这优美的舞曲陶醉了。定睛一看,原来是邻居露露在跳芭蕾舞,她多么想像露露一样,和着优美的旋律跳芭蕾舞呀!对别人来说,这个心愿就像是举手之劳,可对莹莹来说,这比举起九百斤重的巨石还要难。 她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跳芭蕾舞。”“孩子,你的腿……”说着,莹莹和妈妈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早晨,莹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莹莹的脑海中有一个念头不断闪现——学跳芭蕾舞。 她用手扶着轮椅,撑着身体,努力站起来,可是她的腿软绵绵的,一下子倒在地上,腿上流出了血,可是,莹莹又坚强地站起来,止住了要流出来的泪水,继续练习着,她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可每一次,她都会咬着牙继续站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莹莹站起来了,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能跑能跳了!她脱离了捆住她几年的轮椅,推翻了医生无情的话语,她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芭蕾。 从此,每天莹莹都会在家练习跳舞;每天,她家都会传来优美的舞曲和“嗒嗒”的舞步声。 “嗒嗒……。” 舞蹈教案 篇2活动名称:烟花舞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烟花燃放的情景。 通过合作表演,模拟放烟花的情景,体验“放烟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选一段节奏欢乐的音乐。 用各种颜色的皱纸,裁成细长条,数量是幼儿人数的3-4倍,按颜色分类放在筐里,分别放在活动室的四周。 活动过程: 回忆烟花燃放的情景。 ——放烟花是小朋友在过年时候最开心的事了,你们还记得烟花在空中时怎么样燃放的吗?(一束一束的、先升上天空再散开、扭来扭去的、一闪一闪的、像柳树一样倒挂下来的……) ——烟花燃放时有哪些颜色? 让烟花跳起舞来 ——让我们把烟花燃放的情景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吧! ——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舞蹈,鼓励幼儿表现出烟花燃放时的动态。 ——出示皱纸条,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设想怎样用皱纸条来表现烟花的样子。 ——幼儿自由结伴,借用皱纸条合作表现烟花燃放的情景。 欢天喜地“烟花舞” ——请个别幼儿展示烟花舞动的样子,其他幼儿可自由模仿。 ——教师将幼儿的动作加以组合,并配上音乐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烟花舞”。 ——鼓励幼儿动作到位、节奏正确,能愉快、大胆地表演。 舞蹈教案 篇3活动名称:会跳舞的身体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大胆的用身体表演,体验活动的快乐。 2、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 2、在活动室内贴上各种姿态的跳舞纸人。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孩和熊”。 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听到“熊来了”的信号时,幼儿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原姿势。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扮演熊,你们跳舞,熊来了你们就停下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墙面上各种跳舞人的姿态。 “你们有没有发现,墙上有什么?我们仔细看看,模仿一下好吗?” 3、组织幼儿讨论探索身体各部位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我们想一想脚可以做什么动作?手呢?” 4、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用身体大胆表演。 (1)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用身体各部位做动作。 “我们的头可以怎么样做?手臂呢?” (2)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各部位配合节奏发出不同的声音。 “我们拍拍手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跺跺脚呢?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幼儿随音乐舞动身体,要求当音乐停止时立刻找一位幼儿合作,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做一个动作。 “你们的头可以怎样?肩膀呢?” (4)鼓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大胆的表演各种姿态。 5、播放柔和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舒展的四肢运动。 舞蹈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音乐美与姿态美,初步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与情节。 2、初步学习随乐表现小孑L雀参加选美、奋力扑火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3、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参观“孔雀园”幼儿已初步了解孑L雀的习性和动作特点;通过欣赏傣族舞蹈,幼儿已简单了解傣族舞的动作特点。 2、材料准备:《美丽的小孔雀》的乐曲CD、小孔雀的头饰服装、火焰道具、PPT图片等。 3、环境创设:创设舞蹈情境小兔的家、小池边等场景。 【活动过程】 1、以“参加森林选美大赛”导入活动,师幼跟随音乐即兴表演舞蹈。 2、欣赏孔雀舞,借助多媒体的动作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美和孔雀舞的基本特点。 (1)欣赏孔雀舞。 教师随乐示范几个孔雀舞的简单动作,引导幼儿欣赏并思考:孔雀舞美吗?孔雀舞的动作与平常的舞蹈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小孑L雀在干什么? (2)造型对照与模仿: 通过多媒体的孔雀造型与教师的舞蹈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动作与舞蹈艺术造型之间的联系,并选择一两个喜欢的动作造型进行模仿。 3、欣赏舞蹈《美丽的小孑L雀》,引导幼儿理解并尝试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舞蹈情节。 ①欣赏第一段舞蹈,感受小孔雀参加选美前的美丽。 ②欣赏第二段舞蹈,感受舞蹈所表现的小孑L雀在选美路上的故事情节。 ③欣赏第三段舞蹈,感受小孔雀的勇敢和美丽。欣赏第四段舞蹈,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④师幼共同表演欢庆舞。 舞蹈教案 篇5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扮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扮演培养同学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和舞蹈性 2、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扮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是什么音乐情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适合你做什么动作? 2.复听乐曲,用手指点划课本上的图形谱,再次体验。 3.再次复听,请同学随着音乐自由动作。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同学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二、扮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增强感受、并熟悉旋律。在反复聆听中,教师可提示同学拍节拍、打节奏跟着音乐体验、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情绪。 2、教师的范唱可将速度稍放慢一些,让同学听清歌词。提示同学:歌中都唱出了什么?小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小声填唱歌词。 3.歌中的和点音符要通过跟唱、模唱歌曲顺带学习,教师准确范唱,使同学能准确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时,可让同学分小组编创扮演动作,每组可编一段歌词,用接龙的方式演唱,并扮演动作。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三、集体舞 基本队形根据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横排,注意间隔距离适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 横步: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侧跟点地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 蹱趾跳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1小节: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左脚收回,脚尖在右脚跟后点地,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双脚立正。同时,左脚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第2小节:右脚做相反的动作,右脚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 第1、2小节:左脚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拍两下,第八拍脚不动,拉起手。 第3、4小节:右脚起,动作同第1、2小节,方向相反。 第5小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侧跟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脚做相反动作。 第6、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拍两下手。 第二段: 动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为跺脚。 第三段:弱起小节全体向左转体90度(横排队形变成竖排队形)。 第1、2小节:左脚起,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学左肩两下。第八拍全体左后转体180度。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只是第八拍向左转体90度,全体又变成横排队形。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第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全体同学向双侧平伸,拍左、右两边同学的肩膀(见图)。 第四段:弱起小节,横排单数同学向左转体90度,双数同学向右转体90度,二人相对。 第1、2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左臂,先出左脚成逆时针方向走五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3、4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右臂,出右脚成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自身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握两下手。 注意: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编创与活动、扮演《哈里啰》、聆听《霍拉舞曲》。 教学过程: 一、扮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4、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扮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扮演给大家看。 6、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配合。 提示: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同学自身分辨、控制声音。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la、si唱名 2、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同学感受、模唱。 3、结合歌曲,让同学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同学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 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同学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3、再次复听,全体同学用手指动作划动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舞蹈教案 篇6课时:1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5《音乐与舞蹈》 第三单元 舞蹈世界 教具:DVD机、电视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藏族的民间舞蹈,感受藏族的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文化。 2、能较好地跳一个藏族舞蹈组合,掌握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 重点:通过观摩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率特点,能够抓住音乐的特征。 难点:要求学生在舞蹈中膝部保持松弛、曲伸和颤动,并由膝部的曲伸和颤动加上重心的移动以带动上身晃动。 二、教材分析: 激情奔放、文中朴拙的藏族舞蹈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民族。藏族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个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在歌舞中赞美爱情和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做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特有的高原环境造成了藏族民间舞“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律规则。藏族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弦子”、“踢踏”和“锅庄”。 弦子: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 踢踏:藏语称为“堆谐”。 锅庄:藏语称为“卓”,是圆圈歌舞的意思。 三、学习过程: 1、热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汉族----云南花灯的基本动作。 2、介绍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3、随节奏练习膝部的颤动,加强上身的松弛感觉。 4、作品赏析《牛背摇篮》。 5、学习“弦子”的基本动作: 步伐:单靠、长靠、三步一撩、拖步 手臂:甩袖、撩袖、抛袖 6、配合音乐《吉祥颂》,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跳动藏族舞蹈。 四、小结: 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可独舞或三人舞。 收集藏族的民间音乐与舞蹈资料。 舞蹈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活动准备:场地、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舞蹈教案 篇8设计意图: 艺术领域目标中指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孩子们对跳跳糖手舞足蹈的描述是产生此次活动的契机。音乐源于生活,通过引导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在音乐中再现生活的情景。我选择这个幼儿熟悉的吃跳跳糖的经验,进行舞蹈创编活动,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舞蹈创编的乐趣,激发孩子大胆的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2、能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创编吃跳跳糖的过程。 3、能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吃过跳跳糖 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地上画一个圆圈。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吃跳跳糖的感觉,说说跳跳糖在嘴里融化的过程。 引导语:小朋友都吃过跳跳糖,跳跳糖在嘴巴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慢慢的跳跳糖怎么啦?最后跳跳糖怎么样? 小结:跳跳糖刚放进嘴里很快地跳跳跳,接着跳得越来越少慢慢的融化,最后变成糖水没了。 二、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1、第一遍倾听,说说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跳跳糖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中哪段说跳跳糖很快跳跳跳,哪段说跳跳糖慢慢的融化,哪段说跳跳糖最后变成糖水没了。 2、第二遍倾听,看图谱理解音乐内容。 师:现在老师是魔法师,当音乐变化时我画的线条就不一样啦。(幼儿边听音乐,老师边画图谱) 附图谱:∨ ∨ ∨ ∨ (很快跳跳跳) ∫ ∫ ∫ ∫ (慢慢的融化) ﹒ ﹒ ﹒ ﹒ (变成糖水没了) 3、第三遍倾听,和老师一起边听边画图谱。 三、分段创编,能用夸张形象的动作表现内容。 1、幼儿边听音乐边集体自由创编。 2、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老师小结提升创编的动作。 ①编跳跳糖跳跳:老师引导幼儿可以单、双脚跳,左右、前后跳,还可以加上手的动作跳。 ②编跳跳糖融化:老师引导幼儿除了手变软表现融化,还可以把腰、肩膀、脖子、头变软来表现融化。 ③编跳跳糖变成水:引导幼儿按节奏,最后静止不动。 四、完整表演两遍(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是一粒一粒的跳跳糖,地上的圆圈表示嘴巴,当前奏开始时小朋友都站在圆圈上,前奏完,跳跳糖就跳到圆圈里开始表演。 理解感受:我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为主,没有急着让幼儿就开始创编舞蹈,而用简单、易懂的魔法线条表现音乐,并在再次欣赏时让幼儿尝试模仿描画,这个环节让幼儿对这首乐曲的段落轮廓有了初步印象,效果很好。 自主创编:是本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给幼儿提供自由创编、互相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能较好地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表现,体验创编的乐趣。 舞蹈教案 篇9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音乐动感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是什么音乐情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适合你做什么动作? 2.复听乐曲,用手指点划课本上的图形谱,再次体验。 3.再次复听,请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动作。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增强感受、并熟悉旋律。在反复聆听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拍节拍、打节奏跟着音乐体验、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情绪。 2、教师的范唱可将速度稍放慢一些,让学生听清歌词。提示学生:歌中都唱出了什么?小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小声填唱歌词。 3.歌中的附点音符要通过跟唱、模唱歌曲顺带学习,教师准确范唱,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表演动作,每组可编一段歌词,用接龙的方式演唱,并表演动作。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三、集体舞 基本队形根据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横排,注意间隔距离适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 横步: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侧跟点地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 蹱趾跳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1小节: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左脚收回,脚尖在右脚跟后点地,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双脚立正。同时,左脚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第2小节:右脚做相反的动作,右脚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 第1、2小节:左脚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拍两下,第八拍脚不动,拉起手。 第3、4小节:右脚起,动作同第1、2小节,方向相反。 第5小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侧跟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脚做相反动作。 第6、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拍两下手。 第二段: 动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为跺脚。 第三段:弱起小节全体向左转体90度(横排队形变成竖排队形)。 第1、2小节:左脚起,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学左肩两下。第八拍全体左后转体180度。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只是第八拍向左转体90度,全体又变成横排队形。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第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全体学生向双侧平伸,拍左、右两边同学的肩膀(见图)。 第四段:弱起小节,横排单数学生向左转体90度,双数学生向右转体90度,二人相对。 第1、2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左臂,先出左脚成逆时针方向走五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3、4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右臂,出右脚成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握两下手。 注意: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编创与活动、表演《哈里啰》、聆听《霍拉舞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4、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 6、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配合。 提示: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学生自己分辨、控制声音。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la、si唱名 2、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感受、模唱。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 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3、再次复听,全体学生用手指动作划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