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
范文 |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浓厚的感情。 学习重点 深入体会并学习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测试。快速读完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 答: 4、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答: 5、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答: 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 答: 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开为标志),第1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 8、文章第2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 9、文章第3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 10、综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意? 答: (二)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要求学生将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联系课文,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际遇;尘缘;穹隆;呜咽;迷离;涉足;徜徉;絮语。 犀利;古朴;凝重;安恬;撷取;惆怅;沉淀;似曾相识。 白驹过隙;茫然若失。 二、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3、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4、阅读6—6段,请理清“我“对北大图书馆的感表线索。 (明确:近乎绝望——激动不安的探寻——沉静,愉悦,安详—四个“开始”、三个“渴望”。)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方面来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写板书) (明确:北大的图书馆为“我”打开神奇的真理之窗,引领“我”知识的殿堂;北大的人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感受到精神魅力的感召。) 6、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三、巩固检测 1、文章按照、、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之情以及的感情。 2、作者在入学之初,有一句誓言是什么? 3、作者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 4、自由诵读第11段,体会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导入新课。 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二正字音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yuan):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揩现车份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qi6ngl6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徜徉(changyang):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xu):絮絮叨叨地说。犀利(xi):(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ning):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安详恬静。撷取(xie):摘下,取下。 惆怅(ChouChang):伤感,失意。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呜咽(ye):低声哭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沉淀(dia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三、默读全文,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幺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讨论: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2、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幺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按时间顺序来写,七岁时的梦想十岁时的信心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 3、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第一段“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4、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5、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幺样的感受呢? ——惶恐于自己的无知,再次扣住惊喜、喜悦、感动之情。 6、朗读10、11段,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幺?“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幺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幺?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幺?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幺? ——北大人的或内敛或尽显的风采。 7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 ——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作者对北大充满了欣赏与无言感激之情。 8“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幺?为什幺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比喻各指求知的学子,执教的教师,世事的变迁。北大建校于90年前。 9朗读最后一个部分,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幺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为什幺“我是不系之舟”,“系”怎幺读?是什幺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愿意为北大奉献,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10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1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幺?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五、写作特点 1形式自由,随情所至;2人称变换,利于抒情,形式灵活;3语言优美,用词丰富; 六、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七、作业 1制作词语卡片:讲授词语卡片制作要领:注音,解释,例句,写话,将“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做成词语卡片。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3.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 倘佯似曾相识茫然若失通幽曲径 4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八板书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按时间顺序来写,感情线索: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 七岁时的梦想十岁时的信心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及重点] 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要求学生将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⑷“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 通过让学生对以上句子的细读、感受、理解,师生可以做出这样的归纳:文章综合起来就是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片情意。 2、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明确: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3、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光远的际遇》为题目,写出向往光远,热爱光远,感谢光远和要为光远做贡献的一片情意,课下交流。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初中学习 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目标 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知识准备: 预习本课字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达标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三、揭示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 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 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 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 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 (二)师生合作解疑;教师相机板书 五、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 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10岁初见北大固执地扭过头自信 13岁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自信 16岁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北大图书馆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我”与北大————无法分割的血肉相连。略写: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 详写: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 七、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 3、摘抄田晓菲的《露》 八、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二、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 三、品味精美语句:学生交流,合作归纳:①排比句(略)好处: ②比喻句(略)好处: ③拟人句(略)好处: 2、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写作技巧 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 (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五、真情告白: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2、提问: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 3、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 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四、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A类 2、完成下列练习 (1)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 B类 1、倘徉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2、似曾相识 例句____ 造句____ 3、茫然若失 例句____ 造句、2 4通幽曲径___ 例句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 (二)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