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
范文 |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1教材分析: 教材例6安排的是几个学生排队中产生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数一数、排一排、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在学习中学生还能明确“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及解题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及其相关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的方法。 2、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法学法:直观演示法、探究学习法 一、复习旧知 1、问: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 2、按要求数数。 (1)从5数到15; (2)从14数到19; (3)从20数到13; (4)从16数到4。(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记忆,为下面教学与之相关联的新课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图。 2、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①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 ③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④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3、解疑释惑,加深理解 (1)“小丽排第10”是什么意思?(从前面数,小丽排在第10个,算上她有10个人。) (2)从“小宇排第15”这个信息,你又知道了什么?(从前面数,小宇排在第15。他前面还有14个人,小丽也在他前面。) (3)“之间”是什么意思?(“之间”是指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4、怎样解答?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不同策略。(点明课题,板书课题:排队问题) (1)策略之一:数一数 ①15名学生排成一行,其余的学生数数。 ②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③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2)策略之二:画一画①学生动手画一画。②数一数第10和第15位同学之间有几人? (3)策略之三:算一算 ①15-10-1=4(人) ②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借助画图建立直观形象,帮助理解题意,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环节中渗透当堂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①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板书课题)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四、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从兴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从这节课中就能体会到。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件中我设计了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训练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块,其中穿插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好,这不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2.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教学中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在活动室和竞赛室中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他们画了许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瓶、圆锥体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简单的建筑物等),我给他们充分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2)当我提出问题:“你们能将我们今天学习到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学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没有头绪。此时我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有接触过几何体的分类,所以他们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思考,这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若在教学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或者按柱、锥、球分类)”的话,效果就会好多了。 (3)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所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前就可以布置他们回去动手制作学过的几何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几何体,这样在活动室这个环节就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说了,在训练室和探究室环节的时间也更充分了! 〖案例点评 这一节课是七年级数学的起始课,能否较快地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虽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小学已有所接触,且都是学生身边的物体,但教师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欣赏数学。 2.各教学环节有一定特色,较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使《标准》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以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等形式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设计意图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题。 3.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循序渐进,教学活动组织有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非常丰富的,如何将简单图形逐步过渡到复杂图形,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解为数学中的'基本图形,教师都作了很好的处理。本节课活动较多,学生参与量较大,但老师都能较好地组织调控,使教学的实效有了明显的提高。 4.有效落实“双基”,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该课既开展了有效的活动,同时通过画图、几何体分类,使这堂课成为真正意义的数学课,而并非活动课。 5.渗透激励机制,鼓励成功与发展。好奇是兴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悦则是保持兴趣的动力。通过竞赛室的活动以及训练室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参与竞争,展示自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增加数学知识的储备,巩固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一、 1、拍手数数20以内的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13、10、17、19、2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那么这些数怎么样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出示数位表。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1,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出示小黑板,小棒图。 师:这个数是多少根小棒?(生:11根。) 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 3、课件演示17的写法。 完成后,四个人一组摆小棒,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教师小结:要写0,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同学们,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你能与大家分享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学生似乎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就显得容易了许多。但学生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 数学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办法,只有慢慢来。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5《找规律》就是一节很好观摩课。通过听课学习,谈谈一点心得: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从金老师接到上课任务以后,就开始着手备课,对于一个有多年教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对于上这样一节空开课,应该是小菜一碟,可金老师却很认真对待,安排好时间,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从一开始时间的不确定,到最后定下来,金老师没有任何怨言,她以学校大局为主,对学校的大型活动让路,包括学校的教学、家长开放日、同一天的语文科组公开课冲撞等,金老师都自己排好时间,改动原来设定的时间来迁就、方便全科组的老师集体听课学习,她不从个人方面着想,不是抱着应付了事心态,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实在感动。 二、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金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案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做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三、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金老师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别是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图形排列并展示,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金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课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知识梳理,归纳规律 从新课开始,金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例题,到课堂练习各个环节,都能及时让学生说出按什么的规律来排列,整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规律所在,其实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新课导入就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顺序排列,例题在黑板板书以及课件演示都清晰地每组的规律归纳出来,例如彩旗是“红黄为一组”、小花是“绿紫为一组”、灯笼是“紫红为一组”等等,通过引导、归纳、板书,使学生掌握规律,并能把规律完成进行表述。 课堂上还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学生学的轻松,老师也从容组织课堂教学,课间穿插拍手找规律、听音乐等,都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又使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可见金老师匠心所在。一节课下来没有感到压迫、紧迫感,气氛轻松愉快,心情愉悦。 听完这节课,除了学习金老师有点之外,本人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可以再调整一下课堂节奏,使课堂组织更显紧凑,增加密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有规律的现象,更彰显课堂的有效教学。 2、在提高方面,金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涂熟练,设定了一条星状手链,让学生涂颜色。当时我们几个听课老师同时讨论:如果再放开一点,只要求设计一条精美手链,我想会更发挥孩子积极性,更开拓孩子想象力,从、颜色、图形、排列等,聪明的孩子思维能得到更大发展,使整节课的深度得到提升,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节纯粹的数学课。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左右》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 、右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 师: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图1:小明9时半图2:小军8时半图3:小强9时4、快乐的周末第95面的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课前激励,暗含统计知识。) 师: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水果粘贴,只要你上课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得到一个作为奖励。最后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到的最多,哪个小队就是今天的胜利小队,会得到这个最大的苹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把粘贴作为评价各小队的依据,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同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确实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猫。) 师:有哪几位小动物来了?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最受欢迎的小动物会给我们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师:我看这几只小动物都挺可爱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只小动物最受欢迎呢?(生回答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说的方法其实就是统计的方法。(板题。)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来到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帮老师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行吗? 师:那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好吗? (每组发一张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统计之前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大屏。 (电脑出示:建议:1.统计之前,小组成员商量一下分工。如:询问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2.询问同学时应该有礼貌。3.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后填入统计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统计的结果怎样?(组长汇报,教师板书填表。)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这些方法的对比,学会优化方法,体会出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为直观、准确。】 3.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统计出了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张统计图,请每组同学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完成这张统计图吧!遇到问题随时提出来。(出示空统计图规格为9×9。)看哪组涂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由统计图格不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合作涂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结合学生汇报,完成统计图其他项目。) 4.结合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电脑出示:每格表示1个数量和每格表示两个数量的统计图进行对比。)通过同学们的统计,知道了我们班喜欢××的人最多,还知道了在统计图中,一个格不只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当统计的数量较大时,还可以表示两个、3个,甚至更多。你们可真了不起!现在就请最受欢迎的××来为你们表演节目吧!(播放小动物录像。)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不过可不能因为看动画片而耽误学习,对不对? 练习1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比如这几部动画片你们一定看过吧?(大屏出示:4部动画片名称。) 师:老师也想没事的时候看一看。那么,先看哪一部好呢? 师:这样吧,同学们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还是请你们帮老师统计一下,好吗? 师:不过这次能不能想一个快一点的方法呢? 2年4班学生喜欢动画片统计表 电脑显示: 统计结果:我们班一共有( )人,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生完成统计图。) 师:谁认为自己的统计图完成得比较好,可以拿到前面来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练习统计,体会统计的作用,了解当现场人数较多时用举手的方法比较好。】 练习2 师:同学们,我们林业局的休闲广场已经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地方,你们都喜欢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电脑出示:2年4班同学喜欢健身器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并把它制成统计图吧 师: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可是,同学们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毁坏的录像。)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被人为破坏了,看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是爱护公共设施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哪个小队是今天的胜利小队呢?请各小队赶快统计你们小队获得了多少个水果粘帖。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就让我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继续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好吗? 大屏出示:请你实践:1.全班同学一天内看电视的时间统计表。2.你们家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统计表。3.选一件你感兴趣的事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机会,感受统计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结束 师:这节课4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习了统计的知识,让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课前激励环节,意在渗透生活中的统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涂统计图时,学生根据原有认知自然采用一格表示一个数量的方法,结果发现格子不够这个问题,从而主动地从想办法解决问题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课的导入,再到练习题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9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法。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八、课学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比较算式 14-9=5 例1、12-9怎样想想9+(3)=12 12-9=3 210 10-9=1 11+(2)=3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可是教师的组织不够精密,导致探索过程过于混乱,以后要加强注意。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反复练习。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3-9=17-9=12-9=15-9= 18-9=14-9=15-6=16-8=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6+9=1515-6=9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教师随意抽拉,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小黑板(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四、课堂小结: 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3-9=()12-9=() ()10()10 ()() 教学反思: 讲十几减9的时候,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13-9=4这一算式时,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好多学生都是说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可以先从10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这时候算法多样化已经无从说起。在探讨13-9=4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在让同学说说你所想到的方法时,往往只有几位同学能大胆发言,也许对学生来说,我缺乏他们所希望的亲和力,以至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多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法学法:小组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出示口算: 8+57+87+66+85+75+913-916-918-915-917-914-913+712-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同学们发现左边小猫嘴边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同时右边小猫嘴边也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我们发现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例213-8=(5)条13-5=(8)条 310310 25 教学反思: 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编凑一个有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很快小朋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是用减法13-8=5计算的。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整节课下来,节奏还是比较紧扣,一环接一环。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讲故事时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712-412-314-816-98+9 13-614-511-215-717-815-9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张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给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完成作业 P17:7 四、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得到答案,计算时你应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板书设计: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只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心中的问题相比靠,认为和老师想的一致的就是可利用的,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却是可预测、可引导的、大多可为教学所用的。学生的问题中蕴涵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扑捉这些信息,为教学所用可收到意外的效果。另外,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倾听。 第五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退位减法,不知同学们学的怎么样?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闯关游戏: 一、口算: 18-9=17-9= 13-4=15-8= 二、大括号小问号: 教师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说清题意,说清问题。 第三关:隐身的小问号,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21页:1题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21页: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很出色,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学数学、用数学 例3: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8+6=148-6=2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13-6=7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16-9=7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7-8=9(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应出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较浅薄。对于课本所呈现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形成问题的能力不足。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小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未照顾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与孩子的学习相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1~5。 2、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理解1~5的实际意义,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实际个数。会给1~5进行简单的排序。 3、培养认真观察、认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5的规范写法,理解1~5的实际意义,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实际个数,会进行简单的排序。 教学难点: 简单排序。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主题图投影片、小动物图片、黑板上画田字格、吸铁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预设:1~5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数数和认数1-5 (一)5的认识 1、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是的,我是叶亮亮的妈妈,很高兴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客人,在哪呢? 2、出示:出示5只羊,请看,谁来啦?有几只羊来做客呢? 3、数一数:谁来数一数?数的真好 谁还想数?真不错 一起来数一数 4、贴:羊想到我们班级来,想到我们黑板上来,谁来帮忙?(请一生贴) 生贴4只时,师故意让孩子停下来问:贴好了吗?还需要贴几只?真棒 5、画一摆:如果一只羊用一个圆片表示(师画一个),那5只羊该用几个圆圈来表示? 请你摆一摆 说一说:你摆了几个?你呢?你呢?怎么都是5个呀?有没有画4个的?4个少了,少了(1)。有没有画6个的?6个多了1个,5只羊就画5个圆圈。 刚才老师已经画了1个,我还要画几个?请你数我来画 6、像5只羊,5个圆,他们的数量都是5,我们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5长什么样?谁来找出来贴上去(生找贴) 7、举例:5除了表示5只羊,5个圆,你觉5还可以表示什么?(师板书把圆圈、羊圈起来) 请你说(不错)你来(太棒)你说(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刚才我们说的事物的数量都是5,所以用哪个数表示? 8、引:有一只羊饿了跑了,少了一只羊,问还能用5表示吗?为什么不可以?只有怎样的才用5表示?现在用什么表示?谁能找到4?(师拿1、2、3、4让学生选) (二)1—4的认识 1、出示一幅(信息多一些,4的有一些,还有1、2、3的):从图中你找到4了吗? 2、4的认识 (1)说一说:你找到4了吗?还有吗?(贴:飞来了4只鸟,又来了4个蘑菇) (2)摆一摆:我想用吸铁石摆一摆,拿几个?请你说,你来,你们跟他们一样吗?为什么都拿4个,我拿5个行吗?(摆在黑板上)那怎样就变成4个了,4比5少(1)个。 (3)小结:小鸟、蘑菇、吸铁石的数量都是4(边说边圈),所以我们用4来表示, 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吗? 说一说动一动拿一拿等 3、1-3的认识 (1)这幅图上除了有4,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数吗? 请你说,你来(你眼睛真亮,你太棒了) (2)刚才我们又找到哪些数字宝宝?(生说师贴) 1表示什么?比如。说得很好到只要怎就用1表示呢? 2呢?怎样用2表示? 3呢? (3)老师拿3个棒棒糖,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一样多的棒棒糖吗? 我们手里的物体个数都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用2行吗?怎样的用3来表示呢? 快速拿出1个圆片,怎样表示2呢?2比1(多1) 再拿1个呢,是几个?3比2(多1) 怎样表示4呢?4比3(多1) (三)1-5的数序 1、1-5的数序 (1)灰太郎知道羊来做客,他们很羡慕也来了,但他们来的太匆忙了,队伍都乱了,小朋友能帮它们重新排下队吗? (2)你怎么排?请你,你来,一起数一数顺数、倒数 (3)这只狼没有号吗?它要排在主个队伍中,它可能是几号? (4)如果把0-5这些数宝宝放在尺子上,你知道怎么放吗?谁在最前面? 引:羊与狼来做客很高兴,他们想跟我们玩一个猜数的游戏 2、猜数游戏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说得吗?有很多很多,说不完)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0、1、2、3、)(以后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后知道,还有很多)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呢? 引: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数猜出来了,奖励你们来做个游戏。 3、做游戏 (1)请5个小朋友上来 (2)请前两个小朋友上前一步,请第2个小朋友上前一步 (3)请第3个小朋友跳3下 (4)请5个小朋友一起跳5下 引: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几个数宝宝?你会了吗?考考你们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