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秋天教学设计 |
范文 |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天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有一位画家画了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板书:秋天到)小朋友想不想欣赏?(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画上有什么景物?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感觉到原来是如此美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你喜欢这幅秋天的图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打开课本老师读给你们听。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 2、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首诗。 3、交流学习情况。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1)课件出示14个生字,点击该字所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领读。注意正音:“转” “行”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作第三声和第二声。 (2)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就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想读的小节。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与周围的小伙伴讨论。 1. 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让学生看图、读文、讨论。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诗有三小节,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灵活前后顺序学习。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教师让学生结合画面,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实质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自学。 ①自由汇报。 ②屏幕展示:(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的景象。) a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子怎么样? b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觉得怎么样? c 你能把自已的感受用朗读告诉给大家吗?指名读。 d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吗?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臂做波浪的动作。 (稻海翻金浪,这样的现象城里的学生很难见到,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运用电脑课件生动真实的画面再现,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的文字,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秋天稻子丰收的场景是多么的壮美。) 3、用感情朗读来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色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丽呀! 能看着图,不看句子来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指名背,集体背。 (为了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课文接近尾声时,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内容,达到熟读成诵,自然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1)欣赏音乐《秋风吹》。让我们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再次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 (一首《秋风吹》。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使他们随着秋风进入秋天美丽的童话世界,共同畅游美丽的大自然,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四、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拓展延伸:秋天这个季节包括哪几个月呢?你还知道秋天到了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吗? 1、秋天的图画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画上去呢?你想画什么?(根据学生板书,如:落叶、菊花、葡萄……) 2、你能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像课文中的句子那样写下来吗?可以给文中换词,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自己写的句子配上美丽的插图。 (教师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遵循低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转、收、黄)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 秋天教学设计2教材简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体课文。作者以饱满的情感、鲜活灵秀的文字、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秋天,展示了北大荒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其中2至4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它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也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2、学习第四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的方法。 3、在朗读中感悟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色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秋天的气息,激发爱“美”的情趣 1、板书“秋天”,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字。你们喜欢秋天吗?是啊,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美丽的季节。 2、板书“北大荒”,再读读这个词。知道北大荒吗?简介北大荒。今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去我国东北的“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3、齐读课题。课件出示一组北大荒秋景图,学生欣赏、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期待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北大荒的秋天。 4、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三、直插重点,品读词句,欣赏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美丽?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天空、小河、原野) (1)学生自读描写天空一段,勾画出描写流云色彩的词,课件出示四组流云图片:让学生认识、理解“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色彩,并模仿说几个表示色彩的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流云的变化多端和天空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象。 (2)课件出示“小河”,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清澈见底”一词,感悟“小河”像透明的蓝绸子的景色之美。并用“如同”练习说话。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小河的静清之美。 (3)学生自学描写“原野”一段,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勾画出这些景物是围绕那句话(中心句)来写的? ①指名汇报并归纳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的特点是什么? 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通过“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体会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了解拟人和比喻两种表达方法的形象生动。 ③学生练习模仿描写“原野”一段,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总结归纳,体会中心,赏读课文第二部分 同学们,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那儿的人们把过去荒芜的草地开辟成了丰收的良田,“北大荒”现在已变成了“米粮仓”。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描写北大荒秋天美丽的鲜活灵动的文字美美的读一读,并试着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秋天教学设计3一、课文特点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诗不长,仅三节。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诗歌意境美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难点突破方法:内联(已知的同类作品),外延(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导对个体的解读,强化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教会学生如何读诗,在读中如何感受语言美;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兴趣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讨论质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语文教学的终级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不待老师讲解,学生自能读文;不老师评点,学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让学生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3、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引秋(2分钟) 1、图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 2、你是否记得写秋的名句? 3、那诗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环节: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正音 (积累字词,丰富语言材料) 3、读“课前提示”,想一想,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 “深情絮语”说明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怀着对求的热爱赞美之情 (使学生朗读找到依据,明确诗歌的朗读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 4、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5、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秋天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1.正音正字 2.朗读要求:划分节奏、标出重音、揣摩感情。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3.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如: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4.品味画面 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2.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五)议秋——感悟人生 1.比较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的感悟,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欢谁的作品? 2.艺海拾贝: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教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仿秋——欣赏秋韵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秋有味。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美在一份清澈,一份来自于人间而又远离尘世的清净清远清甜。 (七)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秋天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部首。 2、读画结合,感受秋天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3个部首。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出示秋景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2、教师播放秋天图片,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板书课题)师范读课题,生齐读。 4、随文识字“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学习“秋”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圈出生字了,把圈起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3、这篇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课件出示课文,让学生认识自然段)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自然段是段的表现形式,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个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跟老师齐读: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找找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依据课件带领学生标注自然段。(用1、2、3的序号标出来。)口述,本文有三个自然段。 (2)指名问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多问几名同学)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4)随文识字写字,“了”,指导笔顺,笔画:横撇,弯钩。书上描红,临写。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偏旁是汉字的构成单位。比如“叶”是由“口”和“十”两个部分组成的,“口”和“十”都是偏旁。如果把有同样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它们共同的偏旁作为首字,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叶”中的“口”是部首,我们把这个部首叫做口字旁。“树”的部首就是木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顺口溜:有木才是树 加一加:“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迂徒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 ”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乌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1、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2、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片片一(yi)群一(y)会儿"一(yi)"字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宇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赞美秋天 1、教师:这么美丽的秋天,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引导:赶紧拿出你们的彩笔,画出心中最美丽的秋天。学生自主画一画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6学习内容 1、秋天 学习内容 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描绘了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秋季景色众多,作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常见的景物,学生们能感知秋天的变化,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培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学习方式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教师: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大雁图片。 学生:秋天树叶的实物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板书: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三)品读第3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秋、了”。 4.齐读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下来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秋天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重点)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1、讲读—讨论;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领悟——能有感情地表达。 三、教具 多媒体、PPT 四、教学过程 (一)引秋:导入新课。(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积累)。出示PPT(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秋天。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 3、师: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诵秋: 1、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节奏);(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 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学生互评。出示生字PPT。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 4、由男生、女生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 (三)品秋: 出示PPT,学生探究问题: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 2、每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 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板书)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板书)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 (四)思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韵味实足。 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 板书设计 农家里的秋天——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少女思恋图 赞美、热爱 【小组探究答案】 1、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满载(zài)归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鱼,悠闲。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5、A、明净B、忠实C、丰盛D、严峻E、勤勉 6、赞美秋天之美;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作用是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秋天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的美丽。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认识9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知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秋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儿歌或诗吗? 2、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秋天? 3、(电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了。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笔圈出来,然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电脑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寻找 野外(是哪?) 蓝色的( ) 黄色的( ) 红色的( ) 到底 5、再读课文 ,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看看你在数话中会发现什么? 6、认识 :“ ” ? (电脑出示问号、引号。) 7、你能说一句话用上“?”号吗? 8、那课文到底有几句话呢?找5个同学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学生回答。 3、第一句。 (1)你从哪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2)“野外”刚才我们说过了是哪儿呀? (3)老师带小朋友到野外寻找秋天,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 (4)在读这一句话时应该读的怎么样?(高兴)谁来读一读。 4、第二、三、四句。 (1) 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2) 电脑出示三句话,指名读。 (3)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4)电脑加重: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5)学生回答。同时电脑打出: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 ?填空并读一读。 (6)你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5、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结: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欣赏一下秋天美丽的景色?(电脑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 五、指导朗读、背诵。 1、看了刚才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 4、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自己试着背一背课文。 5、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学习生字“王”。 2、笔顺跟随。(电脑演示生字笔顺) 3、师范写,生自己写。 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学生在朗读课文上有所进步,对于问号的语气读的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学会4个生字,能按田格里的生字正确书写。 2、学会背诵课文。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王老师 小文 是 小方 小力 寻找 野外 蓝色 黄色 到底 什么 颜色 呢 说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抽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二、新授: 1、出示“文、力、方”,指名认读,分析字形,组词理解。 2、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仿写。 (2)指导,评价书写。 (3)完成书写练习。 3、练习。 (1)说说,还可以填上哪些词? 蓝色的( ) 黄色的( ) 绿色的( ) (2)你还可以说一说别的颜色吗? 三、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5、寻找秋天 蓝色 黄色 五颜六色 美丽 红色 色彩缤纷 ……… 四、教学反思:对于生字“方”的书写学生遇到了困难,第2笔写的不够规范。 秋天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叶子、树叶贴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导语: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 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 小朋友,时间老人总在一刻不停地走,刚渡过一个愉快的夏天,转眼,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天,小朋友感觉到了吗? 好,今天,唐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辆快乐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小朋友乐意吗?看,这辆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以便小朋友能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 二、秋天的天气。 1、(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是那么高,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师出示太阳),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出示课题),小朋友们开心吗? 2、唉,说到这天气(出示“秋天的天气”),小朋友有没有感受到这几天的天气与刚开学的时候有什么两样?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3、确实,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瞧我们都穿上了(生交流衣着的变化)。 师提醒:特别是早上乘摩托车或自行车的小朋友,早晚一定要穿件外套,小心感冒。 4、刚才有小朋友说天气很干燥,你们有这感觉吗? (生交流皮肤干燥的感觉及如何消除皮肤干燥) 这里,老师再教你们一招,秋天应多吃哪些东西,防止皮肤干燥。师提示:多喝开水,多吃蔬菜(萝卜),多吃水果(梨),喝蜂蜜茶等。 过渡:哎哟,我们只顾说这秋天的天气,都忘了我们该去找秋天了,赶快坐稳,继续前进。(播放音乐) 三、秋天的颜色。 1、(音乐轻)师:看,秋天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2、生自由交流。(提示: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第一 列小火车中的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布置搜集的树叶,贴在树上,让这棵秋天的树更加美丽。 师相机出示小草与花。 B、请第二列小火车的小朋友用五彩的笔画出你搜集到的最喜欢的一片树叶,注意形状、大小、颜色。 C、树叶贴画:仔细瞧瞧,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老师把它们捡起来,贴成了一幅画,好看吗?(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也想试试吗?第三列小火车的小朋友,拿出你们搜集到的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相信你们贴得比老师更漂亮。 过渡:哇,好美的秋天大自然,走,我们一起进去瞧瞧。坐上小火车,我们继续起程。 四、秋天的香味。 1、(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的,谁也说不清,秋天哪里有香味,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谁也说不清秋天有多少种香味,稻谷的香味,水果的香味,还是花的香味?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2、生交流秋天的果实。 (师相机提示:庄稼、蔬菜、花、水果等,并出示各种画面,补充黑板上的秋景图) 过渡:哎,这些诱人的果实差点让我们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真不想离开了,坐下来尝一尝。但是,秋天的乐趣还在后面呢?我们还是坐上小火车,到前面去瞧瞧吧。 五、秋天的声音。 1、(音乐轻)师:嘘,静静听,我听见了叶子落地的声音,我听见了大雁一路唱着歌向南方飞去,我听见了熟透的苹果、梨儿在树上摇动的声音,还有好多小虫子,小动物的声音,小朋友听到了吗?(出示“秋天的声音”) 2、生交流,请出各种小虫、小动物(大雁、小鸟、各种小虫等)。(交流中提示叫声中你听出它们在说什么?引导想象) 3、师小结:是呀,秋天太美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想趁着好天气玩个够,因为不久它们大部分都要冬眠了。瞧,它们正在举办秋虫音乐会呢。 生欣赏《秋虫音乐会》。 六、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坐着小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吗?喜欢秋天吗?(交流:最喜欢秋天什么?)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去了,好吗?带着秋天的收获,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回家啰。(音乐起) 秋天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荒、灰”等十个生字,借助偏旁区分形近字“岭”和“铃”并能组词。体会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银灰、血红”等,了解构词特点,并能积累类似的词语。 2、疏通课文,在读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从风景之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丽。 3、学习课文1-2小节,从北大荒的天空色彩的丰富与多变来感受其美丽,并给予下节课自学指导。 4、指导书写“铃、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1、品读文字,能从关键词中,读出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 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 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 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抖动大豆燃烧顿时 摇铃山岭明镜波纹 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 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 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 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 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 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 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 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1-2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大自然正慢慢变化,有人说,走进北大荒你会被那里的天空吸引,谁愿意给我们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此时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天空一碧如洗,天空:蓝,干净,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极了,水汪汪的,湛蓝湛蓝的。)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 2、这一句中你还读懂什么?( 颜色丰富:银灰、绛紫、橘黄、血红(成语,五彩斑斓) 变化快:转眼间。 3、下节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读读北大荒小河和原野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岭铃 1、同学们,这两个字很相似,但是如何区别呢?(通过偏旁来区分,组词) 2、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旁边“令”的撇捺要撑开。 3、学生书写。 秋天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读2——4自然段,说说这几段都写了北大荒哪里的景色?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显示天空图片) 3、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4、练习朗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抬头看见一碧如洗的天空,低头又看见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们看到了什么?(显示小河图片)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会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5、朗读课文,再填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大豆会笑吗?高粱会演唱吗?这句话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原野的热闹。指导读。 3比较句子。(课件显示) 4、练习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获呢?读课文。 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 3、宝物图片欣赏 第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们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吗?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显示) 秋天教学设计12教材分析: 本文是“秋天”单元中的一首小诗歌。共有三节,三节的句子结构基本相同,小节与小节、句子与句子之间基本对称,格律整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简短的句子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把秋天的景色、特点等描写了出来,很适合儿童朗读、背诵和理解。 课标目标及要求: 1、认识生字13个,会写生字7个。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整齐的格律,并能熟练背诵。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和生活中的观察,认识秋天的特点。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诵读。 教学方法 1、教法:言语激励法、启发引导法 2、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朗读体会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梁老师在一年四季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当说出是秋季时,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为什么喜欢。) 2、教师提供古诗《秋夕》,教学生诵读。 3、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小诗《秋天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练读,要求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全班交流不认识的字和识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体会课文严整的格律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课文严整的格律。 2、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方式:同桌互帮互学)。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对仗工整: (1)请学生观察第一小节中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2)师生练习对对子:天对 ,凉对 。 (3)依次做第二、三小节。 对对子:鱼虾对 ,肥对 ,枫叶对 ,红对 。 4、同桌交流:看谁读得有节奏,谁读得流利。 5、指名学生诵读课文。 四、三读课文,教师指导理解朗读。 1、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理解: (1)从诗中,你知道秋季有几个月吗? (2)秋天天气有什么特点? (3)秋收都能收获什么?谁收获鱼虾?谁收获瓜果?都有哪些瓜果在秋天成熟? (4)“金浪”指的是什么? (5)大雁要到哪里去?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回来? 2、学生在理解地基础上继续朗读,同桌一起试着先朗读再背诵。 五、课后延伸 秋天到了,你观察你周围的变化,然后完成:(两个题目任选一题) 1、收集有关秋天的好词好句。 2、用“秋天到,”开头,写一首儿歌,或一段话,并配上合适的插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 2、学生自愿合作朗读全文。 3、小组比赛朗读全文。 4、学生自愿背诵全文,其他同学帮助纠正或提示。 二、交流作业情况 三、认识生字 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转凉 凉爽 蟋蟀 秋收 鱼虾肥 翻金浪 寒霜降 枫叶 菊花 大雁 排成行 2、学生当小老师教读上面词语。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 转 凉 爽 收 肥 翻 寒 霜 降 枫 菊 雁 排 4、学生做“一字开花”的练习。 用上面的生字组词,并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7个生字,指名读。 2、学生观察7个生字的笔画、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全班交流生字的写法。 3、教师强调“转”和“黄”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黄”字别少了中间的“横”,“由”字要出头。 4、学生练习写生字两遍,注意写字姿势,教师相机指导。 5、写字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用投影仪) 五、学生自由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全班交流。 六、拓展 1、把你学了本文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也可以自己记下来,写在日记本上。 2、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变化,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变化记下来。 秋天教学设计13《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从编者安排意图看,《秋天》一文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大自然、描绘反映生活中的美,促使学生对美的追求。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初步学会观察人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且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且是主动的建构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的。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和生去感受,结合讨论与辩析,活跃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吐露真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2、学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总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作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一读:在学生自学时,让他们自由地读;在教师导学点拨时,结合重点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二想:边读边想,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三议:通过给画面加小标题的方法(如:……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四辩: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样,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掌握“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 一、听“秋天”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堂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声画结合营造出美的意境,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审美感受之目的。 二、说“秋天”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从形状、色彩、感受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读“秋天”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找出反映景物、人物鲜明特点的语句。 此部分文字还可通过课件来展示,关键词点击后能变色。 学生朗读之后,大多数能找出几句。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画出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例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林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有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驰、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赏析诗歌的语句。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语言的感受。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品秋天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 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体验和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比被老师牵着走要好得多,尽管有时学生想的、说的比较零碎、杂乱,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经过讨论,形成共识:(配上图画)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归结出了小标题,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五、悟秋天 先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抛出问题(用课件演示):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个问题其实是教师所设的“思维陷井”。目的在于引发争论,引导学生深究诗歌语言特色。 待时机成熟,教师便及时归结。 如果有学生说得有新意,应该大加赞赏,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冲破了“思维陷井”。 六、总结 让学生来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启发。 1、作者刻画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懂得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生动刻画事物的特点。 3、观察、反映事物、人物,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其个性。 4、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 …… 《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课堂总结,一般由教师来作,为什么不试着让学生来作呢?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七、迁移练习 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由课文向生活延伸,活学活用,及时巩固。如时间不够,可移作课后练习。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其中的一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事物的特点。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的发言越来越积极,感受也就越来越深刻。从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秋天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利用大自然环境资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进行秋天的感受和欣赏。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3、了解秋天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美好感受;学会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落叶拼贴一幅画,掌握落叶贴画的拼贴和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拼摆落叶,使落叶贴画更加美观,更富有创意,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学具准备:色彩缤纷的各种树叶、双面胶、彩色笔、剪刀、卡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一年四个季节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师:是的,秋天给我们的印象是丰富多彩的,它绚丽多姿、色彩斑斓,不仅有美好动听的声音,还有五色缤纷的颜色,更有着成熟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领略秋天的魅力!(课件展示秋景图片)。 3、师:欣赏了美丽的秋,谁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4、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出课题。板书:留住秋天 二、欣赏范画,指导方法。 1、师:怎样才能将秋天留住,在这节美术课堂中,你有什么方法吗?(生谈自己的方法) 2、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和我一样留住秋天?(展示课件:落叶粘贴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讲解落叶贴画《树枝上的小鸟》是选用了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落叶搭配制作而成。 4、讲解树叶粘画方法。 a、构思 b、拼贴、修剪 c、粘贴 d、调整修改 5、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各种各样的落叶贴画,说出每幅落叶贴画的创新之处和特点。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更多的落叶贴画表现技巧。 三、动手拼贴,创造美。(播放音乐) 学习了制作的过程之后,我看到有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创作了吧? 不过,在动手之前,智慧老人也想出来给大家打打招呼: (课件展示) 1、拼一拼、摆一摆、多试几次,找到最满意的画面。 2、要注意树叶颜色的搭配。对树叶的形状可作大小部分的修剪,但不能太多。 记住智慧老人的话了吗?现在开始创作吧。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四、成果展示,鉴赏美。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点,缺点。 3、教师总结点评。 五、课堂小结,秋景升华。 1、从本课的学习中,你有何收获,谈一谈。 2、同学们,寒风凛凛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五彩缤纷的秋景渐渐退出大自然的舞台,但我们已不再遗憾,因为我们用双手留住了美丽、留住了秋天,让我们共同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美丽的家乡。(课件) 板书设计: 留住秋天 粘画方法 a、构思 b、拼贴、修剪 c、粘贴 d、调整修改 秋天教学设计15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是巩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 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写过渡句(段)。用学生学习过的前后照应的方法写开头、写结尾,表达作者的心情。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与可爱,体会作文的篇章结构。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观察图文和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和看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和看中学写,读看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