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
范文 |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 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3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百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4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