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
范文 |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春》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从文章的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所展现的大自然中的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热爱人生。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春》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从文章所描绘的形像展开想像,感受散文绘画般的色彩美,诗歌般的韵味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加强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认真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事物的方法,练习准确的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用诗歌导入。 让学生回忆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如《春晓》、〈咏柳〉、〈绝句〉等等。教师简单描述诗的内容及意境,学生回忆、想像。然后播放〈春〉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春的另一种美。 二、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着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1、借助想像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神韵。听完朗诵,让学生按文章内容顺序口述自己在欣赏时脑海中出现的形像及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图画,让学生感受美的具体形像。选择两幅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观察、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想像、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像、姿态、性格”,让具体的形像在脑海中活起来。 3、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美感具有持久性,巩固成果是很重要的。首先,再次感知文章(学生朗读,适当配乐),然后,让学生在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任选一幅,构思出一幅图画来。(或口述,或画草图表示) 三、通过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手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去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用最简单明了的词语概括第一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2、作者写春草时,抓住了什么特征?是怎样具体描绘的? 3、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哪三个层次写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作者把无形、无色、无味的风写的具体又形像,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上把风写活的? 5、作者写人们迎春的点睛之笔在哪里? 6、作者用了哪三个句子赞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颠倒三个句子的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7、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中心思想。 四、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分析〈春〉这篇课文,对阅读抒情散文有哪些规律的认识?(从方法和能力两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习文中长短句参差交错的写法,写一段秋景。作业处理方法:课下交流、互评,课上朗读好作品。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2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听课文录音,幻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6、教师述说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抒情,描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内容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1、春天到来之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板书:盼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3、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板书:抒情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导学生了解作者依次概括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哪些详细 描写?哪些几笔带过?从而分析出“绘春”分为“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两部分。 明确: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活动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开始作者先粗笔勾勒, 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描绘了几幅图?(五幅) 板书: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小结: 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板书:排比,拟人 (三)分析春草图 1、教师朗读文段,让学生体会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然后让学生朗读,教师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愉快与赞美跟着音乐小声朗读本段册 2、作者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可以说明? 板书: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3、幻灯出示一名学生的作品 这里有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描写春草,请大家将这段话与朱自清先生写的课文这段话作对比,试根据以下问题欣赏朱自清的文章好在哪? 作品: 春天到了。大自然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地里长出来,绿油油 的。风来了,小草为风弯了腰;雨来了,小草没有躲闪,而是再一次挺直了身躯,任凭风吹雨淋,风雨过后,小草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在告诉人们:只要坚强,困难一定能克服。 问题: 用词方面: 品位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钻) (2)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长出来(争先恐后长) 描写方法: 1、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写作手法会单调些,描写事物时一般只会从正面去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事物的特征。大家来看这句话(幻灯出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问:这句话表面上是写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是写小草,这里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 (长势旺盛,绿草如茵) 2、这里通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提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修辞手法: 写景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是最灵活的,像这位同学写的这段话,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草同样成功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去突出春草的特点。 板书:拟人排比 (四)点拨学生析读春花图 1、听录音,四人为一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春花有什么特点? 板书:花多花艳花香 (2)作者写树上果实,花丛的蜜蜂,蝴蝶,是否脱离了内容?写这些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没有脱离课文内容,写这些正是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 (3)本段是按的顺序描写春花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4)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应的句子。 板书:排比比喻拟人 (5)品味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问: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 通过这段内容的分析,我们主要要学习作者描写时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联想,由花多联想到果实多这种写法,使我们的作文读起来能让 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对春草和春花的描绘,作者擅于遣词造句,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盼春和绘春里的春草图、春花图,大家重点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消化,将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你能给春草图和春花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附:板书设计(下页) 五、板书设计 9、春 朱自清 (抒情)盼春———盼:(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描写)绘春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拟人、排比) 春花图———花多、花艳、花香 (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3一,教材分析: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之后,则是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大地回春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思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读,多种活动来共同品析文章。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你看在他们的笔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那争奇斗艳的花卉、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春,来赏析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二)七嘴八舌话作者 (三)师生互动,品析文章 互动1:教师播放春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事物。 互动2:师生相互启发理清文章思路。 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颂春 互动3: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生命的灵气。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老师也真想美美的读一回,同学们想不想读。请你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有感情的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我们一同来分享。 a,师生竞赛读文章,竞赛评析,学生点评。 b,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竞赛。 c,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体验与反思 参照课文描绘春的手法,来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五)、课堂小结 文中朱自清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春的画面,寄托了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文章末尾作者高呼“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抓住春天这大好时机,奋然向上,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六)、课后作业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春的诗句互相交流。 春 朱自清 ()春 ()春(师生合作完成图画和文字) ()春 (七)课后反思(略)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 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最佳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阅读、勾画、批注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描写、交流、互评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思考、自由发言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5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6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7[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 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8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的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诗词教学的课堂实施,应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品味诗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进而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提高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难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春晚》这首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老师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呢?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下面呀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嗯,很棒,这组同学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还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实在是太棒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他们好不好。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们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下来和老师继续交流探讨。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大家前后桌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准确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 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 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这位同学试着朗读一下,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学生朗读] 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 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同学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我继续看下阙,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学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 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 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那么作者心动了么? 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 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 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 没有 何处可见? “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哪位同学可以来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5、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绵绵不绝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知人论世,解读内心 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从词人人生经历来看,她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家乡沦陷,丈夫去世,文物丧失等等苦难,这些苦难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 她曾词动京华,名噪一时,可这早已经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种种教条,因此她的词也被斥为“无辜藉”她对幸福的追求又被诬蔑成“无检操”,甚至连我们心仰望之的陆游对她也颇多微词,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时也!” 是啊,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 [板书: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 (五)抒写感受,迁移应用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 [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 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 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 (六)课堂小结,拓展熏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学生作品展示(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教学设想 多媒体教学,通过赏析该文,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型 新授课 预习指导 朗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简介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音正字:“水涨起来了”的“涨”,“涨”是多音多义字。 散(sǎn)在草丛里,酝酿(yùnniàng),巢(cháo) 应和(hè),晕(yùn),蓑(suō),水涨(zhǎng),剿(cháo) 迷藏(cáng),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笼(lǒng)着一层(céng)薄(bó)烟 散:散(sǎn)在草丛里散(sàn)会 四、分析精彩句段 1、从对春天的盼望开始。3’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1)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课本P51) 引出第三单元提示,联系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风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笔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们来品味和欣赏。 如何品味和欣赏呢?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8’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知识点:一切,说明了没有一个例外,眼睛所看到之处都是。 然:“的样子”,表示一种状态。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彩排比还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是,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学生优秀习作:“在上课的时候,日子从读书声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写作业时,便从舞动的笔尖上过去。每天都重复着这些,没有什么改变。”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到第7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你能否为这些画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11’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 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有了绿色就等于有了绿色,这里同样也是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优秀习作: “望着天空,看着白云,又远又近,有一种刺眼的感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像被击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风轻轻吹过,我多想将我现在所有的感觉都寄托在风身上,让它随风远去,随风消失。呼,一天又过去了。” 评价习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 因此,学会在文章中欣赏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五、作业 1、背诵第2—7段。 2、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准备小测。 3、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和评价) 3、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努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地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检测字词5’ (二)导入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作者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三)春花图8’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预计有如下几种答案: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识广博,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附:用拟入,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四)春风图10’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起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五)春雨图5’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六)迎春图5’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七)赞春4’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八)活动3’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九)总结1’ 评价同学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并读熟《古代诗词五首》 四、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五、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学本课时将课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用30分钟听读、齐读、自读,然后用15分钟进行了分组朗读比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把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细细地涵泳品味,进一步领会了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观。第二课时,我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起先20分钟,老师检查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生以“渔”)。在这个基础上,品位语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布置同学们围绕两个题目(如前)分小组讨论5分钟,让同学们大胆发掘文章语言精彩之处,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修辞的妙用、各种感观的调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拓展,把课内外所积累的古诗文写春的名句进行一次大整合。 最后20分钟,就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同学们踊跃发言,这是出乎我预料的,连平时最胆小、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几位同学都发了言,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出了对课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勿庸置疑,这些回答虽然显得还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这毕竟是同学们自己自由探讨得来的,比起老师越俎代庖的“灌输”或许更有效果,更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 篇10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图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欣赏春天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了这一幅幅画面,你们能用一个字说出你们心中的感受吗? 是的,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天这样美丽,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又有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翻,看看会有怎样的收获。 二、诵读之美 (一)听课文的视频朗读,感受课文的美。 (二)诵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语气温和语调要轻柔、缓慢 声音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语句要清晰自然 1、自由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诵 (比一比哪组最能读出《春》之美) 三、品味之美 品读赏析 1、品读赏析的内容: 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或文章内容进行品味赏析。 2、品读赏析的形式: 答记者问(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好的字词句或内容或结构,反复揣摩,设计问题,向对方提问。比一比,看那组或哪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回答得精彩) 问答举例 问:很多的读者读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时总认为写得非常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1: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答2:“偷偷地”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小草在人的不知不觉中悄悄的长出来了。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答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问:“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四、情感之美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爱春:热爱自然,赞美春天 朱自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五、感悟之美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眼睛去捕捉事物的特点,用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用笔去抒写心中的歌。 六、创作之美 仿照课文最后三个比喻拟人句,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你心中的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