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
范文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叙事而写景,由写景而议论,进而点明主旨的写法; 3、理解、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4、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坐落在江苏吴县的范氏山庄,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写有四个大字:济世良相。范仲淹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曾带兵守边,是一位将相全才。然而他的战功、政绩并不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给后人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激励后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努力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后封给他的谥号。 在朝廷做官时,多次上书议论国政,要求改革时弊,任副宰相时曾针对当时的政治时弊,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吏治,推选法制,减轻徭役等,并先后颁布了具体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不幸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就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便借作文之机,写出自己的理想,以规劝好友。 三、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分组按要求诵读: 诵读叙述写作缘由的段落(第1段,标志性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诵读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衔远山气象万千;标志性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指代什么?) 诵读描写阴雨天气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诵读描写天晴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诵读描写由阴雨天引发的情绪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抒写天晴时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议论抒怀段(标志性词语:嗟夫) 3、齐读全文。 四、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五、课堂练习 1、各种形式的诵读。 2、在教师指导下整理重点词、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属通嘱,嘱咐的意思。 重点实词:谪、胜状(胜景)、大观、际、涯、备、汤汤、迁客、骚人、薄(日薄西山)、去、国、偕(白头偕老)庙堂、微、进、退 虚词:然则、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谁与归?(倒装句,宾语前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倒装名,定语后置)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写作意图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来规劝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揣摩构思特点 基于以上写作意图,文章采用起笔于记,落脚于理,融说理于记事、状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迹地达到了规劝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特别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补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句。 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说法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这一句是对上面的总结,并自然而然引出了问题然则何时而乐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帮助背诵(见板书)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应好友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练的语言,郑重地叙说了事情的本末,准确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的 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一、作者介绍,解题。 同学们预习了《岳阳楼记》(板书),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作者的生平情况以及经历要详细介绍。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藤子京先知泾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三、解释下列加黑的词(括号中为答案): 1、谪守巴陵郡(做州郡的长官) 2、越明年(到了) 3、政通人和(顺利) 4、增其旧制(规模) 课文翻译让学生自由完成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过程:(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2) 1.抽查中下生翻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教师指出:课文3、4自然段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节课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迁客骚人览了什么物,由此产生了什么(之)情?(板书1) 二、分析第三段和第四段 (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领略洞庭湖气象万千之大观(4) 看录像,要求结合文字与录像,体味岳阳楼一阴一晴的生动景象及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之情。 (二)疏通文意,多种形式检查翻译情况 1.第三段(8) 1)通过讲解难词难句来疏通文意 难字词(要求掌握其含义) 薄暮冥冥(迫近)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虎啸猿啼(长声吼叫)(悲啼) 难句翻译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登...也,则有....师生集体试译 教师明确 2)提问检查翻译情况(上一节已布置了课外作业) A.一中下生翻译若夫.....山岳潜形 B.中等生翻译商旅....虎啸猿啼 2.第四段(5) 1)学生结合课外作业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是难字、词、句)自由提问,相互解决,教师作好调控,并注意抽查个别问题。例如: 难字词春和景明(日光)而或(有时)一碧万顷(一片)皓月千里心旷神怡长烟一空(全) 难句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也(注意与上一段的难句比较,从中掌握翻译的方法) (三)分组朗读三四两段,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体会作者写景的形象性。(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3) 三、小组讨论下列问题(6) 1.这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求: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教师作好指导,从中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4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统名篇,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形象而富有音乐美,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教学本文利于培养学生的励志胸怀,伟大情操。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较浅易。他们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我教学本文是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准备用播放四大名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步骤如下: 1.名楼图片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2.名人激情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合作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4.共同探究: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5.师生归纳小结: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6.延伸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提高诵读能力,追求朗读的最高境界——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2.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鉴赏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有胸怀有伟大情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砺志情怀。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5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6【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导学】 一、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谪守()衔远山()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霏霏()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沙鸥翔集()滕子京()浩浩汤汤()潇湘()淫雨()怒号()山岳潜形() 波澜不惊()宠辱偕忘() 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苏州吴县人,(朝代)著名家,家,死后谥号,著有。 【合作与探究】 (一)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增其旧制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连月不开则有去国怀乡 沙鸥翔集而或长烟一空 把酒临风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进亦忧,退亦忧 2、通假字 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一词多义 (1)夫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环而攻之 (2)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极 ①南极潇湘 ②感极而悲者矣 (4)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三)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7【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5)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 (6)从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7)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8)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9)文中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0)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 (12)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3)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B.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C.文中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8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特别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8分).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8一、导入 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 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 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 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②;雾气充满天空。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 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五、补析 教师还强调了文章开头及结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开头似乎平淡,其实包含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颂,对当时政治的不满,结尾既是对古仁人的爱慕称赞,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对朋友的劝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诵读 3、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及用法 教学重、难点: 同目标2、3 教学用品: 录音机 教学环节 师生共研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导入: 合作探究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俗话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看看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文章来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一)诵读课文 1、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正音,整体感知课文。 2、指名朗读 3、分组活动 【投影】①谪(zhé)属(同“嘱”)(zhǔ)浩浩汤汤(shāng) 若夫(f0)忧谗畏讥(chán)偕(×īé) 【投影】②衔/远山,吞/长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听录音,可以轻声跟读。 5、再次自由读,读通课文。 6.展示交流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点评。 【讨论】朗读每一小节应带着怎样不同的感情?‘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谈探究,学习一、二节 1.自学寻疑。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前两节。口述文章大意,疑难处作出标记。 2.互助答问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回答力求简洁有个性。 3.积累突破 指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对照投影内容自我检测。 【投影】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并理解句意。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引导分析 讨论这两节在文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指名回答。板书岳阳楼记范仲淹 简介范仲淹 1、引导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利用书下注释、字典或同桌交流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评价 3、指导学生对照投影内容,分小组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和断句) 6【点拨】第1节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2节是对洞庭湖美景的气势磅礴的描绘,应带着赞美之情朗读。第3节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4节是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5节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视答疑。 指名回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 a.解释词义: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长烟一空 (12)宠辱偕忘 (13)或异二者之为 (14)是进亦忧,退亦忧 b.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精心导入 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 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喜”,又以什么为“忧”呢?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6、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还得益于几个关键性词语的恰当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教师小结: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板书(多媒体显示) 迁客骚人谪古仁人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 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 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