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理下册《功率》教学设计 |
范文 | 物理下册《功率》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生活中实例引出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再通过前面已有的速度概念,帮助学生迁移建立新的概念——功率。并借助速度知识,迁移得出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生活的应用。 教学中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功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进而引出“功率”这一物理量;接着通过与“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方法的`类比,从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在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时,可以简单介绍瓦特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汽车爬坡时换档减速这一现象,推导p=fv,知道如何利用平均速度计算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功的概念已经建立,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且已经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功率做了很好的铺垫,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率知识的理解。 ★学法引导★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在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不但存在着做功多少的问题,还有做功快慢的区别。物理学中如何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呢?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用类比描述运动快慢的方式来思考如何描述做功的快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功率概念的建立,让学生充分领略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同学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难点: 功率的表达式p =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5分钟) 要求:地上一共有6捆完全相同的书,每人搬3捆放到桌面,比一比,看谁更快搬完。 教师:两位同学谁做的功多? 学生1:因为他们搬的书一样重,而且把书搬到了相同的高度,所以两人做功一样多。 教师:两位同学谁做功快? 学生2:完成的功相同,但×××同学花的时间更少,所以他做功更快。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学生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力对物体做功时,不仅有做功多少之分,而且有做功快慢之分。总结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引出本课的主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