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
范文

有关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汉字的起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王羲之书法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对于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

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 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歧。新中国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和简化,俗称“简体字”(50年代以前的汉字俗称“繁体字”),并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及推广,在这些工具书上并列简化汉字和繁体字。简体字在中国大陆、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使用,港澳台等地区仍使用“繁体字”。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2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可得见,今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简称甲文)。

所谓甲骨文,就是刻或写在龟甲及牛骨上的文字。

这些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在地下出土了很多商周时代的铜器,上面铸有很多铭文,称为钟鼎文(简称金文)。

这两种文字,因为是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文字,所以又称为「古文」。

周宣王太史籀曾做籀文(又称大篆),一部份籀文形体还可以在说文解字中看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李斯奏同文字,于是小篆通行,说文解字一书,就是以说解小篆为根本。

汉朝以后,文字渐趋约易,隶书变成汉代通行的文字。

魏晋以后,字体变为楷书,楷书书写容易,通行后就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通行同时,为了书写的便利,也出现行书及草书,这些都是楷书的变体. 仓颉造字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

《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

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

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

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3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国(国)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古汉字中,“国”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国家的“国”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恶(恶)

亚(亚)+心。“恶”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恶字的上半部分是“亚”字,“亚”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亚”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鳄”(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贫(贫)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宝: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实: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穷(穷)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穷”,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 “思”字的上部 “囱”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 “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 “思”是什么。

贸(贸)

卯+贝。什么是卯,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说。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荆棘、灌木丛,而荆棘、灌木丛不是可以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难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来做烧柴。在古汉字中,与“乙木”相对应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伟岸、高耸的乔木。灌木绝大多数只能够用来做烧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产辅助用具),而乔木则主要用于做房屋、桥梁等建筑的栋梁之材或者板材。

“贸”字是由“卯”和“贝”组成,其含义是用烧柴(卯)来换钱,或者用钱(贝)来买烧柴,这就是贸,也叫贸易。中国这个 “贸”字,是十分传神的,紧紧地抓住了事情的关键——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及其基本表现。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4

(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说:“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确认属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2、汉字的始祖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间草棚住下来。仓颉不断观察天象,抬头仔细看月亮时圆时弯的变化,还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式各样的脚印,或野兽、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和区别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造文字。

其实,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渐生的过程,绝非一时一人所能胜任。文字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数量也是从少到多积累起来的。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数字。我们只能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数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曹魏时李登的《声类》共收字11520个。南梁顾野王的《玉篇》共收字22721个。唐朝时颜真卿的《韵海镜源》共收字26911个。宋朝时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韵》共收字53525个。清朝张玉书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

3.汉字的演变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4.汉字六书

说汉字的来源,就要说到汉字的六书。

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人们依据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出了许多汉字供人们记录信息,传递信息使用。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象形 象形就是描画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叫象形字。比如,日、月、燕、网等。

趣谈“瓜”字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你们看古人造字多精妙。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 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比如,“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

指事字的来源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 ”,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比如,“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简说会意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汉字,例如“灶、尘、国、孬、歪、甭”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一只盆子的形状(皿),上部是一只手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现在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形影相随,“从”善相亲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喜欢跟从他,学习他。就如右图(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所示:

一老者在前头走着,一后生在后跟着,形影相随,观察模仿着老者。这就是“从”字。

“随从、跟随”,这是“从”的本义。学习某人,必定要“跟随”而学。子路、曾皙、冉有等为了学习孔子,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边走边问,增长才智。

“顺从、听从”,要学习别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谦虚,因此就引申出“顺从、听从”的意思。作为解放军战士,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小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正确指导。

“侍从”,这是由“跟随”引申出来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伦常中有“天、地、君、亲、师”之说,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这些都表现了老师的崇高地位。因此,学生对老师除了要“跟随”学习之外,还要侍奉老师,也就是“侍从”了。

“参与、从事”。要侍奉老师,就要参加到老师所做的事情当中,并和老师一块动手动脑做。因此“从”字就有“从事、做”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有“从事、从军”等词,其意思都是“做”。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跟在后面的后生,显然是学习者,要看前面的人做事,于是,“从”字就有了“副、从属的、次要的”之意。在法律上,有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这个词义:主从关系、从犯。

汉字的独特神韵

中国的方块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很难领略其神韵和精髓。老师讲解“臭”字,会说:“自大一点就是臭。”以此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老师剖析“伪”字会说:“人为和起来便是伪。”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要我们写文章和做人都要有真情实感。

这实际上玩的是“拆字”游戏,但也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比如“富”和“穷”两个字,所谓“富”,过去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有田的人,一大片沃土只喂养一张嘴、一个人,自然绰绰有余,也就“富”了。而“穷”呢,只有靠用“力”打工了,八为十以内的最大偶数,也就是说,穷人是那些耗尽力气打工的人。只有力气,当然“穷”了。“贱”字也很有趣,“贱”的繁体是“贱”,左边为“贝”即钱,右边两个“戈”即两个兵器重叠交叉、相互较量在一起,为钱而争,为钱而斗,自然是“贱”的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蕴含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在读汉字的时候若对字形加深一层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神韵。

形声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新字。在形声字中,跟读音有关的偏旁称为声旁,跟字义有关的称为形旁。比如,“岗”字,下面的部分表音,表示这个字读“gang”,上面的“山”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与山有关。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东坡问字

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什么意思。

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

苏东坡说:“难道滑就事水的骨吗?”

王安石无话可说。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坡”中的“皮”是表示读音的偏旁,王安石的解释是不对的,难怪苏东坡以“滑”字相问,王安石就无话可说了。

秀才识字读半边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秀才识字读半边。

说的是秀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懒得查字典,或怕丢面子,有个窍门是读半边字。例如:碰上“坷”读“可”音,碰上“锣”读“罗”音。这类的字都读对了。可是这个办法有时又不灵。如挽救的“挽”不读“免”音,刚愎自用的“愎”不读“复”却读“bì”。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她”字的由来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六书之中,除了上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之外,还有转注和假借,因为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所以不再细说。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5

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有一次,有个财主为儿子请老师,写了张布告:“本宅欲请一位教书先生,但伙食简单,酬金微薄。”许多先生看了看,摇摇头走了,他们知道这家财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啬鬼。哪知这位张先生持了布告,却笑着点点,应聘云了。大伙都说先生“鬼迷心窍”。张先生只说了句:“等着瞧吧!”便来到财主家。

财主见“上钩”暗自庆幸。在谈到待遇时,他担心先生变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约,亲手画押。

先生毫不犹豫地立下字据,写道: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后满心欢喜,认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据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离开了。

十几天过去了,先生的饭桌上,顿顿只有杂粮、小菜。先生实在难以下咽,便叫来财主。财主意识到先生要说什么,笑着说:“你看,这协议书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装吃惊,严肃地说:“哦,给我看看。”财主递过文约,先生说:“你听好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财主听得目瞪口呆,睁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确,一字未改呀!财主扳起面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饭桌上加了几道荤菜,仍然暗自庆幸,吃饭虽讲究些,不用付学费也不错。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财主算帐,要求付学费。财主哪里肯给,二人争执不下,便带上字据,一同到县衙评理。县官问明了情由,让先生拿出字据念了一遍,听完最后一句,县官惊木拍案,向财主大喝:“你这刁民,字据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赖先生的学费!”责令财主当面付给先生学费。

“氽”、“汆”和“籴”“氽”、“汆”和“籴”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汤”、“汆丸子”“汆黄瓜片”。

“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来就是买进米。“米”可借代粮食,所以“籴”泛指“买进(粮食)”,如“籴米”、“籴麦子”。跟“籴”相对的“粜” tiào ,则是“卖出(粮食)”。

最后,让我们把上面的辨析编成口诀,以便记忆:人( rén )浮水上读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会意不难判。

五行

五行(wǔxíng|fiveelementsofmetal,wood,water,fireandearth):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中医用五行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

非常有意思的是,金、木、水、火、土的品字结构都是存在的。

鑫(xīn),财富兴盛。多用于商店牌号或人名。“金”本来就是财富,三个“金”字磊成金字塔形状,当然是财富兴盛了。“鑫”字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还有很多商店、公司的名号中有这个字的。所以,也有字典对“鑫”的解释为:商店字号及人名常用字,取金多兴盛的意思。“鑫”应该是最富有的汉字。

森(sēn),树木众多;繁密。独木不成林,三个木指木(树木)很多,就是森林了。好象有不少公司喜欢“木林森”这个名字,好像有牌子叫“木林森”的皮鞋。“木林森”体现了汉字的神奇。“森”是最环保的汉字。

淼(miǎo),又作“渺”。本义是水大的样子。水面辽阔;微小、藐小。“淼”应是最滋润的汉字了。

焱(yàn),火花、火焰。值得一提的是,“火”比“木”更有意思,“木”有木、林、森,“火”则有:

火【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本义是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炎【本义是火苗升腾,炎热、酷热】;

焱【火花、火焰】;

燚【燚(yì)火燃烧的样子,多用于人名】。“燚”应该是最火的汉字。

垚(yáo)高。这个字不常见(所以使用智能拼音输入法打不出这个字)。偶尔见到的不是作为商店字号就是用于人名。“土”也有土、圭、垚。第一次看到“垚”,一般人望文生义猜想“垚”字应该是土多的意思(因为鑫、森、淼、焱基本上都有金多、木多、水多、火多的意思,所以以为鑫、森、淼、焱应该属于会意字),你查字典了才发现意思是“高”,大概古人觉得很多土堆起来就很高了吧。“垚”应该是最土的汉字。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