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区分木制品和玻璃制品。 2、通过观察和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征。 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认识玻璃和木头。 物质准备:木制玩具及玻璃制品(木头积木、玻璃球、玻璃瓶)木头块和一盆水、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木头制品和玻璃制品1、师:宝宝们!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玩具来和我们玩游戏呢,想知道谁来了吗?(师摇晃盒子),宝宝们每人在盒子里面摸一样,然后拿出来,看看你摸到的是什么?(幼儿说出物体的名称)2、师:你们知道你摸到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吗?(如玻璃瓶是玻璃做的,积木的木头做的等),现在我请手里拿着玻璃玩具的宝宝把玩具举起来挥一挥,请手里拿木头玩具的宝宝把玩具举起来挥一挥。(出示木头盒子和玻璃盒子)师:这是玻璃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这里,这是木头玩具的家,我把它放在这边,注意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时候要轻轻的放喔,不然玩具宝宝要哭的。现在我请宝宝们轻轻地把你手里的玩具宝宝送回家吧! 二、通过观察感知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1、师:我们知道了这边的玩具是玻璃做的,这边的玩具是木头做的。宝宝们,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这个呢,看!(出示玻璃片和木头块)你们可以摸摸它们、捏捏它们,仔细看一看它们,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了摸的时候要轻轻的摸喔,拿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掉在地上了。(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教师:玻璃是透明的,木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头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玻璃是很容易破碎的,你们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块不小心打破的玻璃(出示打破的玻璃)。 三、课外延伸师:在我们活动室里有玻璃或木头制成的东西吗?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吧。(幼儿找一找) 科学活动教案 篇3【设计意图】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一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猜谜语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1、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2、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3、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1)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1)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2)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3)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2)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4)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 (幼儿回答) 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 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 教师: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5.讨论原因。 (1)教师: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 (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 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社区观察树木,捡落叶。 1.利用晨间锻炼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社区捡落叶。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冬天到了,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四、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