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活动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活动反思 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3一、活动名称:《采蜜》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能力与初步的统计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个物体,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画有9朵红花、9朵黄花。 小蜜蜂移动卡片10张,红花与黄花移动卡片各一张。 幼儿统计表。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请幼儿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基本部分: 教师操作花朵卡片,帮助幼儿理解9添上1是10,并认读数字10。 教师利用小蜜蜂到花园采蜜的情节,巩固幼儿对9添上1是10的理解。 请幼儿自己数一数幼儿用书上的物品,数一数哪些物品是9个?哪些物品是10个?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结果 组织幼儿交流统计的结果,并集体想办法让物品一样多。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观察摆放的物品哪些是10种或10个。 科学活动教案 篇4【设计意图】 绿豆芽在我们家常菜肴中并不陌生,孩子们几乎都吃过,但对绿豆变成豆芽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我决定让大班的孩子们来做一次绿豆发芽的小实验,让他们多一次新奇的生活体验。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纸杯,干净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 【活动流程】 浸泡绿豆—观察生长过程—实验总结 一、浸泡绿豆 活动过程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2、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3、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4、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5、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二、观察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 4、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发好的绿豆芽带回家,让妈妈给全家炒一盘香喷喷的绿豆芽菜, 2、当一回小老师,把发绿豆芽全过程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学会在家里发不同种类的豆芽菜。 3、让幼儿家长给教师手写一封短信,介绍一下绿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课”的全过程,发表一下感想,然后教师在全班一一念出。 【活动反思】 一、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教材的准备,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即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探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基础。科学教材为学生创造了许多课前搜集材料的机会,如让学生采集各种树叶,捕捉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以及搜集各种液体、家中的材料,米饭等实物。通过学生参与探究材料的准备,既充实了探究材料的不足,为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从创设探究情境入手,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具体表现在传授领悟科学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养成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客观事物。在教学效果上,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是很大的。明确了生物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种植绿豆、做绿豆生长的试验、亲自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让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也获得了知识。 三、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我认为事先准备好的绿豆芽生长的对比实验效果明显突出,使学生耳目一新,认知鲜明,印象深刻。“亮点”产生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 四、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不少。例如“让学生举出植物努力适应环境的例子”,这一环节中我希望通过出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然后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了这个讨论,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然而,讨论的效果没有达到。学生的回答与预设结果出入较大。后面设计的鼓励学生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这一环节也忽略了。今后在处理时间与预设问题上要多下苦功。 五、本张图片中学生在观察植物适应环境的试验中,学生观察后的回答很多,有的回答与本节课无关,老师必须在此方面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 六、纵观这节课,我收获很大,学生积极活泼,表现出色,乐于参与,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我很好地组织学生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一定会收到效益。当然,科学课也应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知道身体里的洞洞以及这些洞洞的用处。 2.能够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阅读绘本,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展示ppt看图猜测,激起幼儿兴趣。 师:咦!这两个小朋友在看什么呢? 师:这是什么?你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的洞? 师:那么,这又是什么呢?它会是什么呢? 师:这这有两个洞,它会是什么呢?两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幼儿猜测) 二、探索身体里"洞"的秘密。 1.师:哇!这里的两个洞又是做什么的?幼儿猜测。 鼻孔有什么用处呢?(鼻子可以闻气味,还可以用来呼气吸气。) 2.幼儿操作。 (1)师:我们的身体里还有哪些洞洞呢!请你们找找看。 (2)看幻灯片讲解这些洞洞都有什么作用?。 3.师:你们知道小宝宝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吗? 4.师:听说身体上还有被堵住的洞,猜猜是什么洞? 你的肚脐眼是怎样的? 5.看图小结。师:我们身上的洞真多啊,有……洞,有……洞,…… 6.师:如果我身体上没有洞,会怎样呢? 7.师小结:原来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是那么重要啊!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洞,同时也保护我们同伴身上的每一个洞。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 三、活动结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有的洞洞是对我们有益的,有的洞洞是有危险性的、有害的。让我们去找找,发现更多的洞洞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 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 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作律动,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