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
范文 |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中国姓氏。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了解班里同学的姓氏。 4、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问:谁会背诵《百家姓》? 2、谈话:你姓什么?请你写一写。 3、板书课题,指导认读、书写"姓",辨析:姓、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生字。 3、检查:去掉音节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着重是合一合方法。 师生对答,如:木子李,口天吴等。 4、辨析:王、玉、主。 5、指导写字:王。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句朗读,要求:读通顺。 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教师范读,圈出课文中的姓氏。认读。 4、交流: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氏?练习句式说话: 我知道班里的同学有的姓(),有的姓(),还有的姓()。 5、师生问答方式朗读课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相机讲解:单姓,复姓。并再举几个例子。 四、指导写字 1、认读:方。组词,造句。 2、辨析:方、万、放。 3、指导书写:方。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是什么姓氏。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练习说话 1、朗读课文前两行: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问:你发现什么? 仿照例子说话。 2、出示三四两行: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同法练习。 3、小结: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三、指导背诵 1、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 四、指导写字 1、认读:什、么、双、国。 2、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和家人做有关姓氏的问答游戏。 2、诵读《百家姓》。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 3.认识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仿照课后例子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姓。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教师:“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易混字音的拼读 1. PPT出示下面汉字和音节: qīng蛙、qīn人;星xīng、xīn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读音。 2. 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小结:读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舌尖前音和翘舌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 PPT出示有关字词:什么 双木林 国旗 地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三)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识字课文《春夏秋冬》,了解了四季各有的气象现象和欣欣向荣的春天的一些事物现象。今天学习另一篇识字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②姓氏歌(“姓氏”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3.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首歌谣,是一首关于“姓氏”的歌谣。“姓氏”是指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习这篇识字课文,不但要知道“姓氏”指什么,还要学习这一课文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并且背诵下来。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 出示任务:在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 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是一首歌谣,歌谣的朗读讲究的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歌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歌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和新的偏旁 (一)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课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二)学习新的偏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 反馈指导: 张(“弓”“长”)弓字旁 赵(“走”“?”)走字旁 钱(“钅”“戋”)金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是“张”字的弓字旁、“赵”字的走字旁和“钱”字的金字旁。(一边通过PPT演示,一边讲解)带弓字旁的字,大多与弓有关。如“张”字的本义是上弓弦,“弯”字的本义是拉开弓,从而引申出弯曲的意思;带走字旁的字大多与行走有关,如“赵”字的本义是快步走,“起”字是表示站起身子才能走的意思,即战旗、起来的意思;带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钱”字的本义是指一种用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才指货币。 4.PPT示,齐读一遍: “张”字――“弓”,弓字旁 “赵”字――“走”,走字旁 “钱”字――“钅”,金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三个偏旁新朋友: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作业设计: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有兴趣的查找我国姓氏资料。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姓氏古吴赵钱官 4、给下列字注音。 张周官王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家庭作业。 1、用下列字组词,再用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姓、什、国、双、方。 2、背诵课文。 3、练习册。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中的 12 个生字,书写7 个汉字。 2. 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 4.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难点: 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学生姓氏,精彩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 加生, “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 “姓”是后鼻音, “氏”是整体认读音 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自学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 、 “李” ,指名学生认读,注意 正音: “什”是前鼻音, “么”读轻声; “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 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 ,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 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 “吴” “双” ,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 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 、 “徐”和“许” 。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 , 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 (微课展示)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 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 “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 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作业 1、连一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 木 弓 口 讠 彳 古 长 天 子 月 午 余 2、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女 ( ) 十 ( ) 又 ( ) 五、精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精彩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里面收集了 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自学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赵、钱、孙、周、郑、王、 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 “赵、周”是翘舌音, “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 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 姓。(微课展示)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 “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 “周”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 ; “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 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 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 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 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 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 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板书设计: 识字2. 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5教材内容 第二册第一单元(识字)第2课 教学内容 课本P4P5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前加★号)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百家姓资料、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任务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3分钟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二、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 精讲点拨 用时:27分钟 一、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 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 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 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 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 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 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 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 四、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5分钟 一、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 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 达标检测 用时: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精练》部分习题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姓氏歌 木子李 弓长张 古月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诵读《姓氏歌》,巩固上节课认识的12个生字。学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5分钟 复旧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认字。 2、齐读课文 精讲点拨 用时:15分钟 一、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描红、临写、扩词 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15分钟 书写生字,完成练习 达标检测 用时: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 ) 弓长——( ) 古月—— ( ) 口天——( ) 子小——( ) 言午—— ( ) 作业设计 1、《好字行天下》 2、《同步精练》 板书设计 姓氏歌 木子李 姓 什 么 双 国 王 方 弓长张 古月胡…………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走、钅”等部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 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举手回答)(出示《百家姓》课件) 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32个赞。(教师简单讲解《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 (板书课题) 1、背诵《百家姓》。 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 诸葛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 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 3、同学评一评,哪一桌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三、朗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 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 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4、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学生答:李、张、胡、吴、徐、许……)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学生自由回答) 5、出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姓(xìnxìng) 氏(sìshì) 张(zhānzhāng) 孙(sūnsuēn) 官(guāngān) 钱(qiánqán) 6、根据提示写姓氏。 三横()草头() 7、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 (我姓李,木子李。我姓张,弓长张……) 8、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长()木子() 口天()干钩() 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 国:guó,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方:fāng,第三画是“横折钩”。 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国:方:6、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词。 女+生=() 又+又=() 囗+玉=()五、回顾课文,课堂小结 1、《姓氏歌》我们学完了,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领大家一起读一遍? 2、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姓氏,还了解了《百家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吗?大家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3、课后收集有关姓氏的小故事,然后跟同学讲一讲。 [教学板书] 姓氏歌姓氏歌《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背诵、表演《百家姓》的乐趣,然后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更易接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这一说法比较久远,学生不太理解,但是姓氏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可更改的东西,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再辅以简单易记的姓氏分解歌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要活跃得多。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7活动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 3、学生展示诵读《姓氏歌》的成果。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二、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交流姓氏故事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四、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口吕,言午许。 三横王,草头黄。立早章。双人徐。 耳东陈,禾木程。中国人,百家姓。 2、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二课时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午、古、王”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独体结构)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李、吴、双”引导学生观察、描红、临写、扩词 6、知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演演:教师说动物名称,学生做动作 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三)布置作业 抄写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背诵课文 板书:姓氏歌 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百家姓。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8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姓氏歌》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四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表明了了中国姓氏之多。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3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有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3)了解百家姓,初步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课通过范读、自由读、分节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来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时呢,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始终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要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识字方法的渗透作为教学难点,在孩子们的交流与讨论中渗透组词、加一加等识字方法。 二、教学准备 1、课件。 2、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生字卡片。让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进行识字练习,并在练习结束之后将卡片张贴在黑板上,形象而又直观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鸿合教学系统。利用此系统的拖动与克隆功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将生字宝宝拖动到合适的位置来对生字进行正确分类,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他们对生字的识记。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先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姓氏,然后问学生:你姓什么?进而引出课题《姓氏歌》,在此环节,注重“姓”这个生字的书写。 多种形式朗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1、范读儿歌,听清字音,重点讲解“什么”这一个容易读错的词语,并且学会它的书写。 2、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 3、认读生字。带拼音读、去音节读,用思维导图给生字归类。 (三)分节朗读,学习姓氏。 1、学习儿歌第一节,圈出姓氏。用“你姓什么?我姓……”的问答游戏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巩固识字方法。 2、分析儿歌第二节,明白中国有很多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 3、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四)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仿照下图尝试用思维导图给第三课《小青蛙》的生字归类 板书设计 对一节完整的课来说,板书设计也不容忽视。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体现课文中的知识点。因此,这节课的板书分为两行,一行是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第二行是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在每行末加上省略号说明了中国姓氏之多,既形象又直观的展示了本课的重点。板书设计如下: 姓氏歌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 四、教学反思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通过自由读、分节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来熟读和背诵课文。同时,本课作为一节识字课,始终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利用课件展示部件分解和结合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我们可以用部件分解即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教会了他们识字方法。同时让孩子通过阅读例句来发现对于一些独体字,如“方、万”等,我们可以采取组词法来介绍自己,将识字方法渗透于他们的交流之中。美中不足的是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采取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来让孩子们对生字进行归类识记,但是由于鸿合系统的操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尚有难度,导致在此环节费时过多,可以将这一环节安排在预习之中,让孩子们在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课上进行交流汇报和补充,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9学习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重点: 识记“姓、氏”等6个生字;书写“在、后”2个生字宝宝;发现生字的组合特点;正确朗读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 正确识记生字。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用时:3分钟)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课题。 2.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课件)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1.认真观看课件内容,自由交流问题。 2.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百家姓》。(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名称。 5.讲讲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 1.说一说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课前查到了这些姓氏: ____ ____ _____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 1.交流姓氏故事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第一小节的生字。 ①认读生字卡 ②选字组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第2题。 (2)认读词语:姓氏什么 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3.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姓(xìn xìnɡ)氏(sì shì)李(lǐ nǐ)张(zhānɡ zānɡ) 4.连一连,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女木弓口又 子生天又长 三、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什么双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1.自由认读生字。 2.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 3.掌握书写要点。 4.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教师书写,记住书写要点。 5.自由描红,临写。 6.全班展示。 5.看谁写得最好看。 姓什么双 6.按要求填空。 “姓”的笔顺是_____。 “么”共有______笔,第2笔是________。 四、布置作业,课外实践。(用时:2分钟) 1.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2.同桌之间做问答游戏。 1.认真完成作业,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每个生字写三个。 7.辨字组词。 星()姓()什()行()欢()双() 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3、进行口语交际。 4、才艺展示。 5、在认、读、说中学会识字、交际、体现才艺。 6、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教学重点 XX 教学难点 XX 教学准备 XX 教学过程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