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
范文 |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词识记 雨巷( ) 巷( )道 撑(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怅( ) 凄婉( ) 颓( )圮( )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探究案】 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一.鉴赏形象: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3、本诗含蓄,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二、欣赏语言 1、你最喜欢《雨巷》中的哪几句诗,为什么? 3、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 【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páng huáng) 颓圮(tuí qǐ ) B、寂寥(jìliáo) 朦胧( méng lóng ) C、哀怨(āi yuàn) 彳亍(chì chù) D、惆怅(chóu chàng)憧憬(chōng jǐng ) 2、下列诗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 C、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D、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二、能力提升题 1、读徐志摩的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①、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 ②、“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预习案】 二、1、xiàng hàng chēng pánghuáng liáo chìchù chóuchàng wǎn tuípǐ 2、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这首诗忧郁、哀怨,很美丽,有很朦胧,整首诗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 【探究案】 一、1、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雨巷: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空寂的,破败的。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具有隐蔽和遮挡的作用。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篱墙:破败、荒凉 2、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轻柔缠绵的歌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3、“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