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
范文 |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的活动,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法我将它们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孩子们定会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介绍三棱柱,扫清学前障碍。 2、师:去图形家族认识新的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1、(利用平面图形学具)请同学们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图形。 2、你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3、概括: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分类过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贴的繁琐,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动态过程会与多数学生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从新课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找他们?(利用实物找一找) 2、(出示实物立体图形)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每个面,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3、(演示)“面”在“体”上滑下的过程,并概括:“面”在“体”上。 【设计意图】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这几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了解的不透彻,通过多媒体演示“面”从“体”分离的过程,能够直观的、生动的体现出体和面的关系,即“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点,从而化难为简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 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2、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设计意图】经过交流,学生想到折、印、画、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学难点,体会到“面在体上”。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四:寻找新朋友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学生自由说后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只能是一名学生说,其他同学在脑中想象,但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生活中的图形和交通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生活中普遍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知识与生活间精心搭设了一座桥梁,生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 2、涂一涂。 3、画一画。 4、数一数。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四项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此外,这一环节也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效果最佳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完美整合。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你打算怎样把这些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渗透图形特征,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凸显本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2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搭一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3说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欣赏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对称轴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一组平面图形、剪刀、彩纸、尺子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一块和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都一样,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如何验证这些图片就是对称图形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后面剪下的图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给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对,对折后两边的图案也是一模一样的,这又是一个发现。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这个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外边缘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图案也一样,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对称图 2、探究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课件出示:五星红旗。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师生共同验证。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才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能根据它的特征正确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学生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3、认识对称轴 师:这条线是折出来的痕迹,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并齐读一遍) 师:找一找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它的对称轴,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沿直尺画虚线。 师:画对称轴时,先怎么样? 生:先对折,在沿折痕画出对称轴。 师: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全称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齐读一遍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了折痕,折痕将对称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对称是以折痕为中心线进行的,强化了学生对折痕的认识】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1、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课件出示 3、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说的多? 通过学生学过和熟悉的数字和汉字入手,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现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存在。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对称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对称美的物体,下面让我们到奇妙的对称世界去感受一下。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对称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纸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展示欣赏) 四、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家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