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范文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说的话,明白个中推理; 2、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 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 “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教学反思〗 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说的话,明白个中推理; 2、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 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 “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4.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具准备】 搜集有关大雁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你能说说你了解的带“鸟”字的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2.出示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熟读并理解词意。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读书,你了解到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射箭能手) 2.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课。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1到5自然段。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2)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抓住关键 词理解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4)指导朗读。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 2.学习6到8自然段。 (1)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这个时候魏王心里会怎么想? (2)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3.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a.出示练习,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 b.交流。 c.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 d.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2)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a.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心里很(),就()。它一(),伤口又(),就()。 b.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3)进入对应点 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 (4)朗读指导。 三、总结全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请你评价更羸这个人。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掉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披文入情,体验和感受更羸、魏王、大雁的内心世界。 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成语故事,你能说出他们的题目吗?(坐井观天,守株侍兔,拨苗助长……)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则成语故事,它就是“惊弓之鸟” [板书:惊弓之鸟] 3.解释课题:这里的鸟指的是哪种鸟(生:大雁),弓指的是弓箭,惊是什么意思呢?(生:受惊吓,害怕……),那么,(惊弓之鸟就是被弓箭吓怕的鸟。)大家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4.导入课文:;围绕这只被弓箭吓怕的鸟,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学生自读课文,叙述故事)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 1.谁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古时候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媒体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因为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请他去郊外打猎。(打猎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指名读课文,自找答案。 3.(研读第二段)更赢与魏王外出打猎时,对魏王说了些什么?(显示句子“大王,……掉下来”)[更赢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说的] 更赢不拿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魏王信吗?你觉得更羸说这句话时心里有把握吗?说说为什么? (预设:1认为有把握,联第第一节的“有名的射箭能手”;也可能是看到更羸“仔细”看了看。2认为没把握。 对策:1带着自信的语气读更更羸的话。2怀疑的态度读魏王说的话。) 4如果你是更羸,你仔细观察这只大雁,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对魏王说这句话?(自信)指导读。 如果你是魏王,不相信更赢的话,你要怎么回答的?(指导读) 5请同桌练读这组对话。(过渡:面对魏王的怀疑,更羸并不着急,只是沉着地说:“请让我试一下‘。他是怎么试的?请自读第五段。) 过渡:大家想看更赢试试吗? 三、学习课文(课件播放动画) (一)动画一演示 1.谁愿意说说发生什么事?[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为什么它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 哪个词看出大雁拼命往上飞,又撕裂了伤口?(嘣) 3。更羸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4.显示出魏王的话,指导读出吃惊的语气。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更羸说什么? 过渡:更赢的本事到底大在什么地方呢? (二)动画—演示 1.再次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质疑 生:①为什么一只大雁在飞,而不是一群大雁; ②为什么飞得那么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③为什么叫声那么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了疑问,谁来解决呢?(自由朗读§9)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飞得慢,(学生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3.学生感情朗读第九节,体会更羸的聪明才智。 四、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五、拓展:这个意思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例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谈虎色变,伤弓之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漏网之鱼……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师生分角色朗读(根据课堂情绪)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生回答)希望你们能学习更蠃的智慧,遇事多思考,不要做“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收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 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文。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大雁:直往上飞拍翅膀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师过渡语: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教师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教师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6教材简析: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 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怕得不得了。从这个故事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识: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1)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及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练习和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理解成语比喻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知道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养成自觉进行词汇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从学生回答引出今天要讲的“惊弓之鸟”。 2.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全班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2、出示小黑板(写着:魏、箭、猎、雁、弦、悲、惨、愈、痛、拼、命)。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3、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 常惊奇。 四、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 (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讨论: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五、齐读全文,让学生 排顺序。(出示小黑板): ( )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 能掉下来的。 ( )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六、课后作业。 朗读全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收集有关大雁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的课文。(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的鸟是大雁,哪位同学知道大雁是怎样的鸟?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 (3)谁能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3)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弄懂: 1、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2、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找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指名学生读出这句话,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请一名学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4、魏王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信不过”——“大吃一惊”——“奇怪”)。 (1)、感情朗读第3、6、8自然段,读出魏王的“信不过”、 “大吃一惊”、奇怪”的语气。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5、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 自学第8节: (1)、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3)、“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 老师总结:(板书)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三、学生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四、分解色朗读五、作业。 1、摘抄你认为不错的词语。 2、小练笔:写写你眼中的更羸是什么样的。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7一、课堂导入巧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谁能告诉大家“惊弓之鸟”写了件什么事?(生答略。)大雁的母亲悲哀欲绝,坚决要为小朋友报仇,因此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雁发来的消息。 (课件:出示《森林报》) 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哀欲绝,它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了自身的小朋友。据悉,死者的母亲已上诉,状告更羸,而更羸直喊冤枉,说造成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因此,双方将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森林报》记者小雁 师:大雁的母亲和更羸要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稍停顿)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律师? 生:想!(欢呼雀跃) 师:好,现在就让大家做一回小律师。愿意为大雁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师出示“原告”、“被告”牌子。) 生(兴奋地):原告席。 师:愿意为更羸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生(齐):被告席。 师:(戴上法官帽,庄严地)各位小律师请注意,请你们速读课文,将有利于自身的证词圈出来、划出来,然后可以相互议一议,几分钟后将正式开庭! 研讨: 《语文课程规范》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胜利的机会。让学生当一回小律师,这种特殊的角色设置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性自然比为读书而读书高。另外,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学生们从自身的感悟动身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经常会造成意见分岐,而这种分岐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业的推进。”小律师的各执一词,正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力契机。 二、文本利用实 被告律师:大雁已经受过箭伤,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师:你怎么知道大雁已经受过箭伤?法律是讲求证据的,你的证据在哪呢?(生手足无措) 师:证据在课文中。 被告律师:(读第九自然段。) 师:从这一自然段,能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可是本法官觉得你的推理力度不够,你看看这样说会不会更好。(打开课件) 原告(或被告)律师请注意:我的证据在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它是这样写的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 你试着用这种方式说一下。 师:在后面的辩护中,各位小律师最好也用这种方式。 研讨: “按要求争辩”,这个切入点琢磨得好,既使学生重视了文本的学习,又使学生将杂乱、模糊的思维引向了清晰、有序的轨道,教给了争辩方法,提高了思辩水平,很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的整合。 三:学生参与活 原告律师:被告律师请注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这说明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假如不是更羸拉弓射它,大雁完全可以回家养伤,就不至于死了,所以我认为更羸是有罪的。 师:原告小律师,你从哪里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课文中说大雁慢慢地飞来,说明它已受过箭伤。 师:那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稍停、思索状):课文中说是“一只大雁”。大家都知道大雁总是成群结队的,要么排成“人”字,要么排成“一”字。 师:这说明了更羸是怎样的一个人? 原告律师:很善于观察,很聪明。 师:对,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的人。更羸观察得那么细致,可我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并没有听出大雁在空中慢慢地飞,也听不出它孤单失群,叫声凄惨,你能再读一遍吗? 原告律师:(有感情地读) 师:很好,请坐。哪位小律师还想读一下? (很多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师:既然这么多小律师想试一下,我建议想读的小律师站起来,大家一起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从刚才各位小律师有感情地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孤单地在空中飞翔,它的叫声是那么凄惨。被告小律师,你们是不是也被感动了? 被告律师:法官大人,我提出抗议。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法制社会,虽然大雁很可怜,但罪不在更羸,因为更羸并没有用箭——终究法不容情。 (笑声、掌声)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法不容情。 (这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小律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 研讨: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法不容情”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缺乏为奇了。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和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和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发明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法庭)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沛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特级教师韩春梅语)”;学生精彩哪里来?从本课例不难看出,教师巧妙的公开课教案、对学生的充沛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9教材说明: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它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王、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读通课文,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熟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以第二课时为例具体介绍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树上有十只鸟,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还会有几只?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第10课《惊弓之鸟》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课题。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断的准确。 1、播放动画。 2、大雁是如何掉下来的?理解此句话中两个“直” 意思的不同。 3、是什么使大雁从空中掉下来了? 4、指导朗读。 三、深层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话。 1、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 2、动画播放更羸说的话,提出学习要求。 3、汇报交流。 (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 (2)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 (4)他做出了什么判断? 指导学生用“一……就……”、“因为……所以……”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话,领会更羸语言中的因果关系。 (5)检查理解,完成填空。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画出表现魏王神态变化的语句,读出情感。 2、更羸的语言应如何朗读? 3、分角色朗读。 五、理解运用。 1、出示《大雁报》记者小雁的报道。问: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 2、说话:如果大雁不______,就不会________。领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层原因。 六、拓展延伸。 1、解题。说说自己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者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学到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裂开 往上飞 善于观察 害怕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练习复述课文。 3 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因为( ),所以( )。 4 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 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6 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 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 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 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 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 指名读。 7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 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 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 自由练说。 2 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 理解成语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义。 3 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 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 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3、理清更羸的推理过程,用因果句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 教学难点:理清更羸的推理过程,用因果句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成语,在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中,是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成语也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民族文化,你们一定累积了许多成语,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师板书。 二、复习 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他()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是(),就把()。 2、检查词语情况。 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词语:更羸、魏国、打猎、射箭、疑惑、拉弦、嘣的一声、悲惨、愈合、孤单失群、大雁、裂开 (1)谁会读?指名读。 (2)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三、理解课文 1、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1)学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2)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2、如何射雁 (1)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①更羸(),只听得(),那只大雁()。 ②再读这段话,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理解两个“直”字都意思幻灯出示5-词解。 3、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4、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①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②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叫得惨观察。 ①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变蓝字) 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学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②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3、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1)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 4、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齐读 5、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四、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幻灯出示13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1)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2)你們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板书设计:惊弓之鸟 观察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分析心里害怕↗ ∣ ∣听到弦响↗ ↓ 判断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2一、激趣导入,初读。 1、出示幻灯片1: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为什么会是这种答案呢? 2、出示幻灯片2:如果你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它边飞边鸣,你会怎样想? 3、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初识更羸。 1、检查预习情况。 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看课文插图,认识“弓”、“箭” (2)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描红书写一个“雁”字。 2、检查词语情况。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幻灯3词语:更羸魏国打猎射箭疑惑拉弦嘣的一声悲惨愈合孤单失群大雁裂开 谁会读?指名读。 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 3、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谁能来读一读句子,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自己去发现。从介绍更羸的一句话,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而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重视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积累的词语,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幻灯片5: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幻灯出示5-黄框、橙框:更羸(),只听得(),那只大雁()。 再读这段话,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理解两个“直”字都意思幻灯出示5-词解。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幻灯片9: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10: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观察。 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变蓝字) 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4、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如果此问题学生在上面提出了,已解决的话,就取消此环节,板书:心里害怕) 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幻灯出示11,齐读 8.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通过“那只大雁为什么会死”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交流时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驳、判断,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一步一步地引出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幻灯出示12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幻灯出示13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幻灯出示14 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四、布置作业幻灯出示15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板书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伤口裂开 ↗│ 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推理 心里害怕 ↗ │ ↗↓ 判断:不用箭 只拉弓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⑴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⑵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⑶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⑴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⑶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③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⑴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⑷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4一、开门见山,初解题意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10《惊弓之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1、师: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好,先自己读读。 更羸 拉弦 嘣 悲惨 愈合 信不过 裂开 孤单失群 2、指名读,①师:等等,“羸”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象?出示:赢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显示:羊、贝)(好极了)还有什么区别?(读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师:是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字看成“赢”字,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 (“嘣”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我们也来一起读读。) 3、请个小组开火车读,随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愈合”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这里有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就是——(裂开) “孤单失群”(“失”下加点)“失”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来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失”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的几种解释抄下来了,大家看看。(出示解释)自己读读,想想这里的“失”应取哪种解释?(找不着)那整个词就是——孤零零的,找不着大家了。 失:①丢掉; ②找不着; ③没有达到目的; ④违背; ⑤错误。 3、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大家很容易把它读错,读什么?(出示:大王)是呀,古时候对一国之君或强盗头子都称呼“dài wáng”。来,一起读。 5、师:课文中的“大王”就是——?(出示:魏王) 6、师:“魏王”是魏国的国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啦!(出示:魏国)来,读读这三个词。 三、质疑问难,朗读感悟。 师:预习过课文,知道更羸这个人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他?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能手”?(本领高的人。) 师:更羸的射箭本领特别高,所以人们称他为——(显示:射箭能手) 师:能成为射箭能手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看,更羸还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用波浪线划出。 师: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想想更羸说话时的神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好,带上你们的感受自己练练。(指名读) 师:怎么样?(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齐读)来,我们一齐读。 师:更羸不用箭,真的让大雁掉下来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更羸拉弓射雁的情景?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 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请你们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能给这两个“直”分别换个词说说吗? 师:来,请把你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读得通吗?读不通,说明有问题了,谁来帮 帮他,非常好。 师:同学们,同一个字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 师:理解了这两个“直”,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先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读了这个句子,我们来找找这句话中哪个字才真正置大雁于死地的?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个字圈出来。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圈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板书:嘣)这一声“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弓弦的声响)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弦响,大雁为什么“往上飞”?后来,又为什么会“掉下来”了呢?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答案来吧。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哪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 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对,请大家读读第一句话。能用上“因为……所以……”先来说说大雁“往上飞”的原因吗?(贴出:心里很害怕) (贴出:拼命往上飞) 师:说得好!现在读读第二句话,谁能来说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也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贴出:伤口又裂开) (贴出:掉了下来) 师:是呀!因为大雁拼命往上飞,它的伤口又裂开了,此时,这只大雁的情况糟糕吗?糟糕成什么样子?(是呀!大雁一用力,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真是疼痛难忍,再也没力气扇动翅膀了,就掉了下来!) 师:明白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别忙,看着板书,先自己练练。(指名说。说得不错,现在说给你们的同桌听听。)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哪个词置大雁于死地?“嘣”! 师: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①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②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它就会害怕,对吗?你们拉 出“嘣”响,它也会掉,是吗?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谁都有,我们也有,更赢算得上射 箭能手吗?为什么?别急,读读课文第七段,再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是呀!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拉弓,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 师:那么,更羸又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本课还有几个生字很容易写错,需要我们好好来写一写。 2、出示:射 3、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撇不能出头) 师范写,提醒左右要匀称。学生书空。 4、出示:雁 看这个字,想提醒大家什么?(里面是两个单人旁,而不是双人旁,厂字头,上面不能加点。)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舒畅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在。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原因,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再三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情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相提并论;二在于教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致时,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略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解释,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5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出示课件)请齐读课题。谁知道题中的鸟指什么鸟?(大雁) 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 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可我们课文中的大雁只有一只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课文吧! 二、学文(28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地说) 生汇报:我知道更羸不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 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真是太神奇了,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指名读1—4自然段,思考:从1—4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汇报: 1、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射箭能手是指什么? 2、生: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 师(出示课件):请一名同学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指名答)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指名读、全班学读) 3、生:我知道更羸说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 师:你从哪知道的?(生读更羸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好,让老师看到了一个自信的更羸。 读得不好:更累得花中用了只要……就……说明更羸说这话还是挺有把握的,读时要自信些。(个别读两人,分男女读) 师:更羸说这话,你信吗? 生:信:因为它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不信:太不可思议了。 师:不信的不止你们,连魏王也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谁来当当魏王,读他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棒,带上表情后真像个小演员。 读得不好: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 师:面对魏王的不相信,更羸是怎么说的呢? 生:请让我试一下。(2人读,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更羸怎么样?(谦虚、有礼) 师:一个是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一个又是如此自信,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再来读读它们的对话吧。分角色读男:更累,女:魏王 师:读得好,读到这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他成功了没有? 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生:成功了。 师:你从图上那看出他成功了? 师:课文怎样写的呢?找找看(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句,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余同学想想他讲了几个意思。(指名答) 师:你觉得那些词用得好。 生:直往上飞:拼命使劲 师:听到弦响,大雁为什么要往上飞?(害怕)你能把他读出来吗? 生:直掉下来:笔直 师:读得不错,如果带上动作效果会更好,你们练练。想读的都可以读读。 师:魏王听了有什么反应? 生:大吃一惊。 师:请你做做大吃一惊的表情,带表情读魏王的话。 师:如果你就是魏王,你会怎样想? 生: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你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吗?(想)快到课文中找找吧! 师: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悼下来? 生:9自然段。 师: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 2、讨论: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呢? 生汇报: 师:相机板书飞得慢叫声悲惨 师:更羸观察多仔细呀!他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 生:因为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真是名副其实呀!更羸说的第一句话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也就是他观察的现象,(板:观察)后面的内容也是他观察到的吗? 生:想到的。 师:也就是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分析。(板:分析) 师:他怎样分析的呢?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师:害怕掉下来结论 师:从更羸的话中,我们了解到更羸观察很仔细,又对观察的现象认真分析,得出了结论,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一段,感受一下更羸的智慧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边读边记,呆会我们做个填空题。 生做填空题, 师:故事读完了,谁来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听到拉弓的声音,就吓得从空中掉下来。 师:你真了不起,惊弓之鸟的意思你已经弄懂了,(出示课件)生齐读,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一种人,因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特别害怕,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视、电影、故事书中见过这种人吗? 生答(两人) 师:说的对,有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得不得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 三、表演读(9分钟) 师:喜欢这个成语故事吗?我们来分角色表演好吗?(好)那你们先找自己的伙伴练一练吧! 生:表演 四、拓展(1分钟)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词语或短句,几乎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来源或典故,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成语故事书,多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