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范文 | 《画杨桃》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杨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课后小记: 《画杨桃》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画杨桃》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画杨桃》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欣赏杨桃图片,介绍杨桃资料,实物展示,交流杨桃的知识。 2、 板书课题 11《画杨桃》齐读 3、 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围绕课题质疑 4、 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 检查自学生词的情况,理解 “严肃”“熟悉”“教诲” “和颜悦色”等词意 ,并造句。 意图: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6、 分段读文,纠正读音。 7、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写图画课上的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讨论每一部分内容。 8、 小组内分段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表示出来。在小组内解决。小组长记录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 整合问题 1、 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 2、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3、 老师说的那段话是什么道理? 三 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父亲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在文中画出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句:你看见意见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 理解“经常”“叮嘱’词义 4、 指导朗读、 美读、评议读等。 四 归纳概括 父亲的教导与下面画杨桃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就会揭开答案。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字卡认读, 组词,对比记忆:排———靠 悔———诲 响———晌 副———福 2、 指导笔顺:嘱 肃 熟 悉 等字。 4、 生练习书写,评议 ,展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听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 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勾画的语句及感受。 表情读同学的表现:哈哈大笑起来…… 3、指名读第二段:“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样?抓住语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意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希望用文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主题的关键词“老老实实”来形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4 实物展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5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 6 指名汇报老师的表现:自由读第六段,找出老师的动作词。 7、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8交流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9、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有发生了那些变化?生读出语句。与刚才的态度比较,对比语句,你发现了什么?体会“……、”表示同学不好意思的神态。 意图 :在此处的教学中,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10、指导朗读。范读,对比读,评议读,引读。 11、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转变后,他的态度由原来的“严肃”变成了“和颜悦色”。出示思考题,生自学18段内容。 思考题:(1)老师的话里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3) 举例说说什么叫“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4)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5)老师说的这段话是什么道理? 12、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1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为什么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对比读两段内容交流体会,指导背诵。 意图:在这一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借助、引读、范读、对比朗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拓展应用 1、 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你有哪些体会、感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意图 意图: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四 归纳概括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人文性: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工具性:课文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 “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 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 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 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 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 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 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 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 “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画杨桃 第二课时:画杨桃 《画杨桃》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由于所坐位置的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可以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控制学习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老师神情的变化,感悟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老师最后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形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自由练读对话,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老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也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习,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课后,指导学生用搜集来的事例,集体创办“求实班报” 《画杨桃》教学设计8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平,悉是阴平,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解释生词词义。 《画杨桃》教学设计9【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板书: 爸爸-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所安排的文中第二部分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画杨桃》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反思 在上《画杨桃》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实施教学过程的: 1、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2、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 3、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节课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讲老师的话时自己脉络不是很清晰,导致这部分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画杨桃》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画杨桃》教学设计13【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几只杨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不愿意接受? 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要求: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收集了几幅典型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的作者进行评价。” 2、画得正确的,要求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为什么画得正确。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刚才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1、2、18、19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段落,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 3、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如果学生发言有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如,寒假时,因为贪玩,作业没按时完成,应该怎样跟老师说。 (四)总结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说说看。 总结: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语重心长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女同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搜狐网站总裁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五、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杨桃》原文阅读推荐: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学设计15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大家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2)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3)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4)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唱得比较轻。 (5)有些地方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 3、用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快速读——感知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比赛快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表演读——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读——语态想象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五、背诵读——主旨领会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本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