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夏天科学避暑妙招有哪些
范文

夏天科学避暑妙招有哪些

中医学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按照中国的习惯,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5月5日左右。入夏后,气候炎热,人们食欲减退,摄入营养相对减少,而且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睡眠往往不足,这些都会引起正气虚衰,容易造成人体虚弱。正当人们渴求保健知识的时候,有不少打着中医旗号的所谓养生专家,常以惊人之语标新立异,导致人们陷入误区,亟待正本清源。

暑必伤气暑必挟湿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高亢张扬,容易耗伤正气,且由于炎热逼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涔涔,津液耗伤,气随津泄可致气虚。所以天热容易使人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中医称之为“暑必伤气,生化失司”。因此宜采用一些具有清暑益气功效的食疗或进行“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盛夏治疗老年人感冒,切忌汗之太过,要注意“扶正达邪”的原则,不要随便购服市场上的一般感冒药物,以免发散多汗,消耗正气。

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特别在梅雨时期,气温越高,空气中水蒸气越多,故暑热越重。暑湿内袭人体,可使脾胃运化受制,加之暑湿直接耗伤正气,困阻清阳气机,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少,气短心悸,肢困头重,大便溏薄,低热绵绵,舌苔腻,民间称之为“疰夏”,易发于老弱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者。对于久病体质虚实夹杂者,夏季来临不要恣啖寒凉,以免遏伏湿邪留恋,反致病势缠绵。

因人制宜切勿盲从

中医讲究辨证辨体,人体有阴阳、气血盛衰之异,肥瘦老幼之殊,如不辨寒、热、温、凉,不辨阴虚阳虚,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养生调养亦当“因人制宜”,贯穿“阴阳平衡”指导思想,以药(食)物之偏性,调整纠正体质之偏颇,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般而言,对于热性体质者,夏季可多食西瓜、枇杷、菠萝、丝瓜、苦瓜、芦笋、茄子、绿豆、河蚌、蛏子、荸荠等;寒性体质者可多食鳝鱼、泥鳅、樱桃、杏仁、荔枝、杨梅等;湿重体质者可多食扁豆、山药、赤豆、冬瓜、木瓜、杨桃等。

现在热炒的一些养生偏方过于绝对,有失偏颇。如绿豆虽有“清热毒,去浮风,润肤解渴,利小便以治胀,厚肠胃而和脾”之作用,但古书也记载“胃寒者不宜食”,且它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正在服用中药汤剂的人要慎喝绿豆汤。生吃茄子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并非人人都适用,且茄子性味甘寒,含有茄碱,也就是龙葵碱,长期过多进食,也会引起不良反应。酸的食品,适当吃一点,可以软化血管,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但吃得太多,会增加胃酸,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咸的食品也一样,适量进食可以补充暑天因汗出过多而流失的钠离子,但长期高盐,容易引发高血压病,建议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盐,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至于在夏季服用人参,则需注意有无湿邪阻滞,可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舌苔很腻,颜色发白或发黄,有时甚至发黑,就说明体内实邪积聚,不宜进补,应先适当调理脾胃。反之,如果发现舌苔薄白,或没有舌苔,则说明体内无实邪,若需要的话,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人参的。一般选用白参或西洋参服用,对于红参,由于其药性偏于温热,就不宜轻易选用。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9: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