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鉴赏及译文 |
范文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鉴赏及译文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乘船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赴任洛阳(今属河南)的途中,对友人元大的离别之情。小编带来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鉴赏及译文。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完善唐诗三百首,离别,依恋译文及注释 白话译文 凄然地辞别了好朋友,驶向烟雨濛濛的江心。 在乘船返回洛阳之际,传来广陵树间的钟声。 此时我们在扬州惜别,不知何处才能再相逢。 世间事如同浪里行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译文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注释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赏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整首诗的笔调都是含蓄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表面平淡,内涵深厚。 此诗首联“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人自述怀着离别有人,内心充满“凄凄”的别情。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其中“泛泛”二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一颗惆怅若失的心就如同漂浮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的客船,景物不自觉地染上了诗人的情。 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体现出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其中“残钟”写声,“广陵树”写行,钟声越来越细,树影越来越小,诗人离广陵、离友人越来越远了,友人留在钟声袅袅的烟树背后。世人的离别之情背景物全然引出。“残钟广陵树”五个字能够表现出诗人与元大离情别绪的特殊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拢过来的诗情分不开的。这便是客观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接着“今朝此为别”四句抒发感慨。诗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已。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在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饱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名家点评 《韦孟全集》:刘云:至浓至淡,便是苏州笔意。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浅浅说出,自然超凡。 《唐诗善鸣集》:韦诗醇古,之内又复坚深,用笔甚微。如此诗,令选者似可舍却,终不可舍却,细咏之,自得其味。 《唐诗笺要》:数字内无数逗露,无数包含,了却情人多少公案。元明间才人为一“情”字作传奇千百出,不敌这首。 《唐诗别裁集》: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探,此种可以为法。 《唐宋诗举要》:六朝佳句(“归棹”二句下)。[3][5]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