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空气教学设计 |
范文 | 空气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空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卖、气、市、院、运、位、买、变、再”这9个生字,掌握“空气、深山、城市、高楼、城里、医院、新鲜、老家、老奶奶、过去、发生、变化”等词语。认识“鼻、病、吸、治、越、店、坪”7个字。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本课内容新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小狐狸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通过演课本剧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 5、通过读课文,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为绿化、美化环境做贡献。 6、观察图画,想象环境优美的城市,感受环境美给人的美的享受,人们只有在环境优美的城市里,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了解为什么开始人们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后来为什么不买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小狐狸卖空气(板书),齐读,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二、范读课文。 边听边想:为什么小狐狸要来城里卖空气? 三、初读课文。 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自然段,勾画生字新词并认读。 2、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新词,加深印象,区分卖和买。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自己读第一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结合课本体会“新奇”。 2、指名读第二段:读了这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3、小狐狸生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读第三段后指名回答。 (小狐狸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因为城市汽车太多,草啊、树啊相对太少,空气污染严重,所以小狐狸才会生病。) 提问:从小狐狸生病休想到了什么?(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生病的。) 4、齐读第四段:仔细看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 5、读下面几个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 后来为什么又不买了? 6、观察图画(出示投影):你们看,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城市变成了什么样?(完整叙述图意。) 7、看到城市这么美,草这么绿,花这么鲜艳,你有什么感受?(对,同学们应该用热情的双手,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演一演“小狐狸卖空气”。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巩固生字新词。 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认读一下。 三、自己识记本课生字。 学生自由学习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变”上下结构,下面是“又”。 “再”的笔顺是: 四、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把音节补充完整。 3、谈谈怎样记住“卖、院、运、位”这几个字? 4、板演“气、市、再”的笔顺。 五、指导书写。 “卖、变、再”不要写得太长。“市”的一横要宽一些。“气”的最后一笔是“” 空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课前准备: (1)水槽、两个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 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空气,那么这连个瓶子中有空气吗? 2.出示两个塑料瓶,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没有盖盖子。提问:请大家猜测这两个塑料瓶当中有空气吗? 预设: 1)两个瓶中都没有空气 2)两个瓶中都有空气 3)盖盖子的瓶子当中有空气,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4)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有空气,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测,猜测没有对错之分。 3.大家的猜测多种多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 预设:我们将瓶子放入水中,看水中是否冒气泡来验证 3.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提醒:没盖盖子的瓶子,直接放入水中;盖盖子的瓶子要先放入水中之后再将瓶盖打开。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无论盖不盖瓶盖都会冒气泡,这说明无论盖不盖瓶盖,瓶中都是有空气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知无论有没有瓶盖,瓶子里面都是有空气的。 二、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1.猜测验证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2.教师展示托盘里的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3.你们想的都不一样,那谁猜得对呢,有办法证明吗? 预设: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4.有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如何进行验证,一下子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吗? 预设:应该一个个放入水中。 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汇报。 5.为什么这些粉笔砖块儿等物品放入水中会冒泡泡而弹珠和鹅卵石放入水中却没有气泡呢? 预设: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因为粉笔、砖块儿都有空隙。说明物体有空隙、有洞的地方就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细节,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 预设: 1)可以将空桶倒扣在更大的水槽或水池里,观察是否冒气泡 2)也可以用小塑料袋儿在空桶里兜一兜,再将小塑料袋儿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加实际和简单一些。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 4.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空气教学设计3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授课人 王丽辉 学校 大庆市 第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仪器、药品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木板。 药品:红磷、木炭、蜡烛、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 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注】 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 【分析讨论】 ①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③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 ④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学生可自选做如下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的意识。 【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拓展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如果选用蜡烛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 2.为什么进水量接近1/5却总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认真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问题,拓展思维,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讲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 【动画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及汞在氧气中加热合成氧化汞的过程。 了解空气发现史: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德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过实验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没有继续实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摆脱了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出示]:文字评价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估。 [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拓展]:设A、B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及网站。 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 1.口头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 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 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 4.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准备阅读的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网站。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视野,迁移思维。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空气的发现史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效果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空气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x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排烟时间颜色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表2 :尘土观察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季节 编号 地点 放置时间 两天后 四天后 灰尘多少的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 果 分 析 和 建 议 学生活动3: 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在一个十字路口统计每天机动车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观察记录以下问题: 什么时间车最多?哪类车最多?车的排气管有没有冒出黑烟?这时的空气有没有气味?夜间车辆少时空气有没有气味?记录统计情况。 表3:交通流量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每分钟通过数量统计 绘制十字路口草图,标明车流方向及观察点位置 时间 行人 自行车 卧车 卡车 : : : : : : : 冒黑烟车种 空气质量 结果 分析 和 建议 学生活动4: 空气污染的原因 活动步骤: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写在表中。 2. 把下表剪开。 3. 把剪开的纸条贴在菱形格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边,相对次要的原因放在下边。 4. 公布你的结果。 5. 对全班结果进行统计,哪种是最主要原因? 汽车尾气 吸烟 燃烧含硫煤 焚烧树枝、树叶 冶炼厂排放废气 装修材料释放气体 炒菜、做饭 焚烧废旧塑料 天然气燃烧 食物腐烂 使用喷发胶类 学生活动5: 1.大气污染与防治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受损 4. 酸雨 5.空气质量周报 6.居室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空气教学设计5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屏住呼吸会有什么感觉深呼吸后又有什么感觉(指名谈感受) [点评: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儿童的体验,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产生关注的情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师:空气对人类多么重要啊!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随时呼吸到它,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今天我们学习的18课讲了一只小狐狸卖空气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吧! 2、师板书课题《小狐狸卖空气》。(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观察老师一笔一画写“卖”“空”两个字。)生借助拼音读课题。 3、指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 [点评:鼓励学生设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 (2)生再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出要求“学会”和“会认”的两种生字,读一读,读给同位的小朋友听一听。 (3)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采取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生齐读课文。 [点评:上课起始阶段,要给学生较多的自读课文时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的每句话。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这部分时,特别要注意把准新教材的特点,教好两种不同要求的字。] 三、再读课文 (一)读好1至4自然段。 过渡: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呢生自由读1至4自然段。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1)小狐狸进城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会说什么(生畅所欲言) (2)师:对呀,小狐狸感到多新奇呀!我们怎么读出它的感受呢!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新奇的语气) (3)学生自由试读。 (4)指名读。齐读。在读中体会小狐狸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的新奇之感。 2、指导读好2、3自然段。 可是小狐狸到城里没几天就生病了,它得了什么病呢生自由读2、3自然段。 (1)指名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1:缺乏树木的高楼之间,汽车穿梭不停,排放出许多尾气,小狐狸吸进了身体里,用力揉鼻子,不停地咳嗽。)学生看课件,体会浑身不舒服的感觉。 (2)学生试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狐狸得病后的“痛苦”感受)。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读好第二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师引:小狐狸浑身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医生怎么说生齐读医生的话。 (4)小结: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就能治好小狐狸的病。 3、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1)过渡:小狐狸听了医生的话,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读中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接读。病好以后它是怎么想的呢生接读第二句话。 (4)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4、将1至4自然段连起来读。回答: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 5、表演回至4自然段。(师生分别扮演小狐狸和医生。) [点评:第1至4自然段的教学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之一。①教师注意了淡化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情感,培养语感。②注意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真切的感受呈现连续的动态中,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③表演使学生“稚化”,又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在低年级不失为有效的.、生动的教学手段。] (二)读好5、6自然段。 生自由读5、6自然段。思考:小狐狸是怎样卖空气的 2、出示课文插图1活化后的课件:小狐狸背着大葫芦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汽车排放出尾气。一位老奶奶气喘病犯了,小狐狸把一葫芦新鲜空气卖给了老奶奶。学生看课件,了解“带到”在课文中的意思。 3、老奶奶吸了小狐狸的新鲜空气后怎样呢 (1)师范读老奶奶的话。(读出老奶奶高兴的心情。) (2)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老奶奶说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指名答。 (4)师:人们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里,有新鲜空气卖是多么高兴的事呀!生齐读老奶奶说的话。 4、师生共同读好第6自然段。 师引读第1句: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买小狐狸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多。生接读第2句。 5、生再看课件2。(体会人们渴望呼吸新鲜空气的心情。) 6、全班齐读。读好5、6自然段。 (三)读好第7自然段。 1、几年后,城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指名答。 2、看课件3:(由城市旧貌逐渐演变成新貌。突出街道两旁的树、草坪和花坛,体现“变化”。) 3、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4、我们读了这句话知道什么呢 出示填空练习1: chéngshìměilìdedàhuāyuán ()就像()。 生看拼音填空,再读一读。 5、城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人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后练习2: xiǎohúlixinxiānlōngqì 人们再也不来买()的()了。 生看拼音镇空,再读一读。 6、师用第二句话小结:人们再也不来买小狐狸的新鲜空气了。 7、配乐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点评:第7自然段是课文的训练重点。教师在设计中,重视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练习。将拼音的巩固。词句的训练、语言的积累纳入四十分钟内,是“增效减负”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小组讨论:开始人们为什么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后来为什么不买了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见解。答案不求统一或千篇一律。)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l、认读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 2、识记字形。 (1)采用口诀识记“买”“卖”。店里有东西(十)就可以“读”,家里没有东西就得“买”。 (2)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记字形或部件记字形。 如:“院、位、过、空”中的“完、立、才、工”都是熟字便于学生记忆。 (3)运用课件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用电脑演示“带、变”的笔顺或用红色强调它的关键部位。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3、指导书写。 (l)指导写好起笔和关键笔画。 (2)学生在书上写一写。(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空气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讲解法、 综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 [讲授新课]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与分析讨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如下结论) (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等等。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课前认真地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大气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呢?(组织学生对课前准备的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地区空气质量被污染的现状)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后发言) (1)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每天基本是“轻微污染”; (2)我们城市的空气中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摩托车等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的浓烟、地面扬沙和沙尘暴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访问,也查阅了空气污染的有关资料,那么我们如何自己测量周围的空气质量呢? 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并计算尘埃粒子数,就能判断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对。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前各小组采集到的尘埃粒子数,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现在请各小组制定出科学的测算计划与方案。 学生:各小组按5点取样法算出,小组之间根据数据讨论,交流尘埃粒子数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根据小组测算结果,让各组探究讨论以下问题) (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吗? (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数量相同吗? (3)一天中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的数量相同吗? 学生:(各组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组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共同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 (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 (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的数量不一样(下雨前的尘埃粒子数量多,下雨后的尘埃粒子数量少)。 (3)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早、中、晚),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不同。 教师:同学们做实验比较认真,计算方法也正确。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精神,研究生命现象。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空气质量既然与人体健康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呢?你们有什么建议?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互相讨论、补充后总结、作答)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如: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大力植树造林。因为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些树叶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课堂小结] 教师:让学生做课后练习,给予指导、点拨、纠正。 学生: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略) [巩固练习]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 答案:B 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答案:C 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_________吸烟者,所以小倩经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_________的摆动,使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缘故。 答案:被动 纤毛 痰 4、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重度污染 答案:B 5、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呵欠”会传染 B、同学们想睡觉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答案:C 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答案:D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活动与探究 1、某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五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五个抽样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请同学分析: A、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__________个尘埃粒子。 B、教室前排位置的尘埃粒子数应比测定出的尘埃粒子数__________。 C、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降低粉笔灰对同学的污染。请谈谈你的看法。 2、写出你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源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 一、空气质量周报中的三项指标 从1997年开始,我国先后有几十座城市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以便为各地及时提供当地的空气质量信息。在空气质量周报中,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三项常用的指标。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简称API),是将常规测定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转化成数值(1~300以上),并通过分级(一般为五级)来表示空气污染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使用于反映城市短期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是: 0~5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 51~1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 101~2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201~3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超过300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Inholable Particles,简称IP),曾叫做“可吸入尘”“飘尘”“微尘”,是指漂浮于空中的、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物、液体颗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后而形成的颗粒物,数量通常用mg/m3或μg/m3 表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将可吸入颗粒物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跑步时不宜只用鼻呼吸 跑步时,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如果跑步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势必迫使呼吸肌加强活动,加快呼吸频率,以提高肺的通气量,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其结果是,呼吸肌会较快地产生疲劳,反而影响氧的供应。因此,人们常常在跑步时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据研究,兼用口、鼻呼吸,肺的通气量可由只用鼻呼吸时的80 L/min增至173 L/min,并且因呼吸频率不过快,而延迟呼吸肌疲劳的产生。通过口腔,还可以辅助散发运动中体内产生的热量。但是,在严冬进行跑步时,注意张口不宜过大。这样,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经过口腔时得到温暖,从而减小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三、世界无烟日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作出决定,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此举告诫人们吸烟有损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戒烟,并呼吁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选择了“青少年不要吸烟”作为本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在我国召开的第三个“世界无烟日”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呼吁:控制吸烟应从青少年抓起,还强调控制青少年吸烟要从小抓起;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绝对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据有关报刊报道,我国青少年吸烟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如果不加控制,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总人数将由现在每年10万人上升到200万人。据调查,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70%以上的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15~25岁之间。为推动我国控制吸烟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杜绝青少年吸烟现象。 四、马路上的无形魔鬼——铅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铅。铅多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25~100厘米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儿童长期吸入这种含铅的尾气后,容易发生铅中毒,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它不仅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还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铅对孩子的危害尤其严重,因为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差,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铅中毒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研究表明,孩子血铅含量每上升10微克/分升,智商值就要减少6~7分。 五、家居装饰中的杀手 目前我国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居,甲醛、苯、氡气和放射性污染超标,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家具中的黏合剂,含有较多的甲醛。甲醛的释放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而且释放量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甲醛对人体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可导致流眼泪、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并发生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长期皮肤接触会导致皮炎等过敏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 空气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 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 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 生自主实验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 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内容:讨论与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 5、 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 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 7、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空气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 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 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生物校园网网页、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调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以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第二课时 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 作业:实践活动 学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资料,关注空气质量。 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学生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2、路面扬尘 13、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4、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5、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讨论解决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学生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做。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分小组汇报:1、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2、本组的探究计划 3、本组的探究结果 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信息。启发学生发布和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板书。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讨论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其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师生总结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 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1.路面扬尘 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交流讨论示例: 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 3、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第二课时 一、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二、表达与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学生分小组汇报: 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本组的探究计划 本组的探究结果 演示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1层 20层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 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 马路边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教学后记: 空气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 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 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可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 大家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产生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3、实验或调查(“空气里的颗粒”或“汽车尾气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 5、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空气教学设计10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空气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并能用所知一些知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议。 难点: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扩散:取一些白酒于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开瓶盖,让酒精扩散。一闻到酒味学生就举手,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问题:“酒精能扩散到空气中,其他的东西也会么?” 二、提出问题,猜想讨论,表达交流 1.提出问题:既然一些物质分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那么空气就不是纯净的。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空气中含有哪些常见成分谈谈各自的见解。 2.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表达各自的猜想,并向组员阐明猜想的依据。 3.表达交流: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报告。教师依据汇报结果给予适当评价,引导,总结,并将学生所汇报的成分进行归类。 三、实验与调查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双面胶粘在纸板上,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来源。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 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 四、讨论 空气污染物会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9—20页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如何防止空气污染物侵害人体呼吸系统。 五、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空气教学设计11一、教材分析: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中的一文。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新鲜空气,呼出废气。教材共分2个部分:第1部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第2部分是比较吸进的气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重点让学生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难点是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不管是四年级不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都知道一些呼吸的习惯,但都是生活上的基本认识,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学习本节内容会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升,形成更科学的结论,孩子们会更喜欢他们的科学课。 三、 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本节学习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不仅想通过观察、实验引领学生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意义这些科学知识,突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想好好把握本节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体验健康生活。 探究目标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2、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提出和呼吸相关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作出假设,并用实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5、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善于质疑的好奇心; 6、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7、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探究重点 经历呼吸的过程,感受爱护 环境、洁净空气对健康生活 的重要性。 探究难点 实验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 四、探究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学生准备 1、记录表、 2、保鲜袋、 3、澄清石灰水、饮料管、气泵 五、探究过程 探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体验激趣导入 1、憋气体验,引入课题:健康生活需要空气。 ppt出示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试着憋气(支持不了,可停下来。交流感受,体验生命离不开空气。 让学生亲身感受、交流,使科学的论证与实践相结合。 (二)、多层面体验呼吸,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过程 1、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平面图认识各呼吸器官 2、播放人体呼吸过程flash,验证猜测、讲解补充。 3、反复呼吸一袋新鲜空气。深入点明课题: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1、说出:鼻、气管、肺等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 2、正确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封闭状态下呼吸体验,深入认识生活需要新鲜空 通过动画把抽象的呼吸通过视觉的冲击使过程更具体化。 (三)、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确定探究题目:比较新鲜气体和不新鲜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提供实验材料,交流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5、根据已有知识以验进行假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6、各组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分工合作。 7、学生实验、汇报结果。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同组补充后其它小组就不同发现加以补充) 8、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讨论得出实验注意的事项及演示实验使学生后来的实验开展起了促进作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科学趣味题,问:面对需要,我们可以怎样洁净、创造。 2、请随音乐画面,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洁净的环境、新鲜的空气。 3、联系生活各抒已见 4、看图赏乐,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优美环境。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欣赏图片,给学生美的薰陶。 (五)、小结延伸 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关于健康生活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有机会再来分享! 附1:板书设计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新鲜 多 少 不新鲜 少 多 空气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鹿、深、汽、痒、呼、吸、喘、专、店”是个生字。 2、积累词语:“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人流如潮、车水马龙、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呼吸”。 4、指导空气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环境有助健康。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并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读长句子时能做适当的停顿。 教学难点: 区别“汽”与“气”。 结合课文内容,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偏僻的深山、繁华的城市、专卖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资料(有能力的可制成ppt)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 (媒体显示:小花鹿图及相关文字) 读词语,学习生字:鹿 仔细看看画面,它长得怎么样呀? 2、可爱的小花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它又看到了什么? (媒体显示:课文第一小节) 自由读,个别读 3、(媒体显示:偏僻的深山画面及文字)这就是小花鹿的家乡。看,它的家乡有些什么?谁能介绍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繁华的城市) 理解:繁华的城市 谁来说说,小花鹿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 再读第一节,学习“汽”“楼”“深” 5、揭示课题 a、(媒体显示:布告: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欢迎光临! 小花鹿) b、学生自读;理解“专卖店” C、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接龙读课文,正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4小节 师:小花鹿怎么会有卖空气这个有趣的想法的呢?原来它刚在城里住了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事。 1、小组合作读课文2——4节,一名学生演一演医生。 2、完成填空(媒体显示:小花鹿在城里才住了几天,就得了(),它()痒痒的,()干干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么会得空气污染过敏症的吗?(学生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 4、读医生的话,学习:呼吸 5、指导朗读 四、学习5——7小节。 1、自己读一读5--7小节,思考:你觉得小花鹿卖空气的生意怎么样? a、在学生竟到老奶奶的话时,学习“喘”,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指导朗读老奶奶的话。 b、在学生讲到如今城市的变化时展示我搜集来的绿地图片并让学生交流为何空气会变好。 2、指导朗读。 五、巩固、拓展。 1、复习生词:(媒体显示:游戏“考考你”) 2、(媒体显示:告示 如今,城市里的环境好了,人们不用买我的新鲜空气了。我想改行开别的专卖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宝贵建议! 小花鹿) 3、说说:你觉得小花鹿来上海开一家“什么专卖店”比较好? 反思: 1、在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图片,让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着手,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他们感兴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学渗透其中。教师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图片,说一说,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华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对于如今我们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而在课文中对于它的理解却十分重要。运用直观的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寓词语的理解与生动、形象中。 虽说天天生活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繁华的城市”这一词组的理解还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画面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使孩子自主学习获得答案,无形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与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导朗读不再生硬。 3、由于课前向学生提出了预习要求,学生把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做成了ppt,在课堂上展示。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课文理解难点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体制作的复习生词游戏,画面精美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既弥补了复习生词的枯燥感,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活动达到又一个高潮。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我这堂课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空气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个大的塑料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二、活动与探究 (一)组织学生在不同地点找空气 1、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带领学生用塑料袋装空气 4、师小结: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二)用不同的方法将空气从塑料袋里面放出来 1、让学生在袋子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 2、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 3、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提醒学生孔要扎在淹没在水中的塑料袋上)。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5、师小结 (三)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1、让学生用手捏紧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2、结合图片讨论人离不开空气。 三、拓展延伸: 1、师播放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不要长时间呆在空气不流通地方的危害性。 2、课外作业:睡觉时能不能把头埋在被子里面呢?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感受,并在下次课堂上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 板书设计: 找空气 找空气 空气的重要性 空气教学设计14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大气压应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教学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学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用具: 汽水两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热水、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吸盘挂钩多个;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课件演示、分析讨论 六、课前实施内容:教师先熟悉实验,并充分考虑到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七、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课件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实验教学,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该课件在设计时本着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 八、对教学过程的构想: (一)新课引入:(实验引入法) 比赛吸汽水,看谁吸得快? 道具:两瓶饮料,一瓶带橡皮塞,一瓶不带塞。 (从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法) 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引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教师做好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塑料瓶为什么会变形? 2、是谁托住了纸片(覆杯实验)? 3、是谁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小试管上升) 4、鸡蛋为什么会掉下来?(瓶吞鸡蛋实验)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以上几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2、大气压的大小: A、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器材:两个挂钩吸盘 (让学生参与此活动,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大气压是很大的。)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课件演示)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学生体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威力。 (质疑:大气压有多大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课件演示) (提醒学生注意管内水银液面高度的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在管内灌满水银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⑵、松手后,管内水银柱下降,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没有) 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大气压?(没有) 结论:管内上方为真空,没有大气压强,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高=1.01×105帕 D、介绍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的应用: 图片演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课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机及工作原理. 课堂小结: 1、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能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九、板书设计: 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的大小 三、大气压的应用 空气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系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学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