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1认识直角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演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是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谁能说说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这句话。)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们常用它来估算圆的周长。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同学们算得是否准确的。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是谁?(学生口答)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出现祖冲之的画像,同时放配乐录音,介绍祖冲之。)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既然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直径。) 现在我们能不能计算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 什么条件不知道?(直径。) 谁来测直径,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如果直径是2分米,半径就是几分米? 用半径能不能求圆周长? 现在我们试着用直径或半径来求黑板上圆的周长。 谁用直径求出圆的周长? (板书:3.142=6.28(分米)) 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d) 谁能用半径求圆的周长?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书:C=2r) (三)巩固反馈 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 )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 )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 3.选择: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 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 (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 [ ] 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平方米 (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 ] 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4.甲乙两人分别沿①、②两条路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谁走的路线长?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一步先通过测量实物中圆的周长,研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是通过绕、滚的方法来测量。接着出现画在小黑板上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第二步,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先带领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和谁有关系。第三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6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交流:略 2.导入新课: (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 (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认识圆的特征 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 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 小学数学教案7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8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小学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10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辩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辩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辩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1、在操场上我们都弄清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样的? 2、指导学生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在书上填一填。 二、问题探究 找一个发令员,其他学生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我说你做游戏) 如:我说东 你指东 三、体验感悟 出示动画课件(大型板图,随意粘贴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图)引导:仔细观察十字路口,请你当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师:1、说说你家的门从哪个方向开? 2、对门或左右门。 四、实践应用 1、观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极星的位置,明确具体方向。 2、观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边长。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2页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1、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东 小学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学重难点:圆锥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 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圆锥的认识 〈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此处有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 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此处有图) 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2、小结 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处有图) 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此处有图) 圆锥的特征: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小学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小学数学教案1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高山镇奋进矿校:谷旭晶 一、教学内容:《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14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15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 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