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爬山教案 |
范文 | 【热门】爬山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山教案 篇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 痕迹(ji jì)波(bō pō)纹 爪(zhuǎ zhǎo)子茎(jing 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位置:茎上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语言生动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变化: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牢固 爬山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小乌龟克服疲劳,战胜困难勇敢爬上山坡的意志行为过程。 2、借助音乐,通过练习乌龟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移情体验。 活动准备: 山坡的背景、小乌龟、音乐磁带、录音机 开始部分: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坡吗?爬山坡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师:对呀,爬山坡的时候会很累,会满头大汗,会腰酸背痛,爬山是一件很艰难的运动。 基本部分: 1、有一只小乌龟,它也很想爬山坡,小小乌龟爬呀,爬呀,突然一阵风吹来,小乌龟抖了抖身子,感觉很冷,这下它会怎么做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感觉。 2、小乌龟不怕水,还是勇敢的往上爬,嗨哟哟,嗨哟哟,爬呀,爬呀,哗……又怎么啦?大雨落在了乌龟的身上,爬山坡就更加困难了!这时候小乌龟又会怎么做呢?它会往上爬吗? 3、小乌龟不怕风,不怕雨,坚持爬到了山坡上,我们给小乌龟鼓鼓掌!(小乌龟,你真勇敢!)你们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4、小乌龟爬到山上特别高兴,还唱起了歌/(老师清唱一次歌曲) 5、我们也一起来学学爬山坡的过程吧!(幼儿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两次。) 结束部分: 我们也出去找个山坡来爬好吗?(幼儿听音乐,离开位置到户外) 附歌曲: 1=P2/4 3 2 1 2 | 3 4 5 | 4 3 2 0 | 3 2 1 0 | 小小 乌龟 上山 坡 嗨哟哟, 嗨哟哟 小小 乌龟 上山 坡 嗨哟哟, 嗨哟哟 3 2 1 2 | 3 4 5 | 4 3 2 3 | 1 —— ║ 爬呀 爬呀 用力 爬 汗水 流呀 流 爬呀 爬呀 山坡 上 心里 乐悠 悠 整合活动《小小桂冠诗人》 整合活动《小小桂冠诗人》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叶子外形的联想。 2、感受制作、佩带桂冠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诗歌操作材料、宽条纸、叶子 各种颜料、胶水、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上次活动的学习,幼儿已经对叶子的形状等特点有所了解。 2、请幼儿回忆所见过的叶子都有哪些形状,想一想,叶子长长可以当什么?叶子圆圆可以当什么? 3、幼儿一边回忆,教师一边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字卡。 4、教师将操作材料发放给幼儿,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操作材料上。 5、教师将幼儿的想法整理、记录下来,张贴在黑板上。 6、请幼儿一起读一读集体创作的《叶子诗》。 7、告诉幼儿他们作的诗很棒,将会得到一顶用叶子制作的桂冠,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顶桂冠送给自己。 8、教师讲解桂冠的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9、佩戴桂冠,和幼儿一起跳起舞蹈《会跳舞的叶子》结束。 爬山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