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 |
范文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结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简介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学生字。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一同死亡或消灭。 5、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子音。 2、小组合作,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小组讨论: (1)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画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 6、作业设计: 1、完成课文画好的字词。 2、完成语练一。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同座讨论:这段写什么?这段有什么样的写法? (二)指名读大娘与志愿军话别内容。 (三)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四)分组讨论:志愿军写了小金花、大嫂的哪些事?找出文章句子读一读。 (五)集体交流。 (六)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读一读。 2、讨论写法,学习写法。 1、请找出个段的开头句及结束句,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2、重点指导读好各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 (1)话别的`语言要读出敬重、亲切的语气。 (2)抒情的语句要把“怎么能”“难道”等词读重声些。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3、总结课文 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为什么称朝鲜为“亲爱的土地”? 4、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思考·练习”1、2、3、4题。 5、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小金花妈妈:救侦察员老王和敌人同归于尽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六、教学后记: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讲读课文,同学们学习它很感兴趣,能根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 2、本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用真挚无比的口语式的诉说,既叙述了事件,又表白了心意,让人心潮荡漾。学生学习欲望高。 3、文的描写富有特色,教学时,我首先重点讲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去发觉其他段的相似处,让学生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其它自然段。 4、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收效较好。 5、学生用深情地朗读,代替我枯燥地讲解,让学生投入从中体味这种深情手法的味道,体会它的好处,并让学生课后练笔。命题可以离别场面为例。 6、不足之处是:学生概括能力较差,有待加强阅读训练;有些差生理解能力差,有待个别辅导。本课生字词掌握不过关,有待练写,再报听写。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千里江山》、《凯歌声中话友谊》。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新课 1、板书“亲人” 2、师提问:什么是“亲人”?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身边哪些是我们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对我们怎样?十分关爱我们 3、师过渡:生活中也有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被称为“亲人”。我们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4、补充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介绍时代背景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讲亲人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几个故事)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归纳概括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朗读。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我们长这么大,就是在我们父母这样的亲人的怀抱里成长着。他们爱我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比如:〈游子吟〉可以用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用电影和音像来表达。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二)诵亲人: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8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志愿军战士即将和朝鲜人民分别了。在分别的当天,年迈的大娘为志愿军送别,不肯停住脚步。小金花一直哭过不停,不肯离开。()走路不方便的大嫂架着双拐也要出来为志愿军送别。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现在请你们以志愿军的身份和他们送别吧!谁想和大娘、小金花、大嫂诵别? ①引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②引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③引读:“大嫂,请回去吧!看,……”“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三)别亲人 1、不管我们怎样劝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都舍不得离开。是啊!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怎么舍得分开呢?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火车就要走了,千言万语难于表达内心的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代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作最后的送别吧! A组: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B组: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此时此刻,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也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分别时,他们握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登上了火车时,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马上就要开走时,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远去时,他们仍然呼喊着说…(生)再见了,亲人 3、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