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 |
范文 |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艺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冰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冰糖葫芦是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一种食物,设计一堂制作冰糖葫芦的美工活动,使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冰糖葫芦的特征,掌握了团圆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力,达到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要求的“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糖葫芦的特征、形状,知道糖葫芦的基本做法。 2、学习团圆,尝试用竹签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3、体验亲自制作糖葫芦的快乐,获取制作传统食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安全剪刀、排笔、竹签、黑、红色卡纸、白色颜料、双面胶、红色泡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冰糖葫芦》导入 出示冰糖葫芦实物,介绍冰糖葫芦的特征及做法。 二、中间部分 (一)介绍制作材料:泡泡泥、彩纸、双面胶、竹签、颜料、排笔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制作糖葫芦串 (1)将红色泡泡泥团圆; (2)将团圆的泡泡泥串在竹签上,做4—5个。 2、制作木桩 (1)取出黄色卡纸,沿长边对折; (2)用剪刀沿不能打开的一边剪细条,注意不能剪断; (3)在两头贴上双面胶,卷成筒状。 3、拼摆造型 (1)在做好的木桩上下两端粘好双面胶; (2)取出黑色卡纸,将木桩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3)将做好的糖葫芦串依次插在木桩上,注意错落有致。 4、渲染装饰 (1)取适量白色颜料用水稀释; (2)用排笔蘸取适量稀释后的颜料; (3)右手握住排笔,在左手上轻轻抖动,将颜料均匀拍洒在作品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幼儿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小结: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有耐心,制作的冰糖葫芦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布局合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一起品尝糖葫芦的味道,感受一下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 大班艺术《冰糖葫芦》活动反思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吃过山楂的;有的说吃过黑枣的`;有的说吃过桔子的,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有小朋友就找出了糖葫芦的实物卡片,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捕捉到幼儿这个兴趣点后,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糖葫芦球状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了团圆、分泥、用竹签串在一起做成糖葫芦,并固定在木桩上等技能,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与同伴分享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制作的兴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儿小肌肉正处于发育期间,所以在团圆的过程当中分泥不够均匀,导致糖葫芦串不够美观。 2、幼儿使用剪刀不够熟练,所以在剪木桩时有将纸条剪断或剪得不够长的现象。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吹画的方式大胆的表现颜色夸张和飞起来的发型,初步掌握吸管吹画的技巧。 2、感受吹画中颜料流动、交融产生的乐趣与美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吸管吹画的技巧。 难点:用吹画的方式大胆表现颜色和飞起来的发型。 活动准备:PPT课件、素描纸、水彩颜料、调色盘、马克笔、吸管、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PPT呈现图片,提问: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的头发怎么了? 2、想一想怎样让你的头发也飞起来? 二、基本环节。 1、尝试让自己的头发飞起来。相邻的小朋友相互观察,感知头发飞起来的形态。(通过吹、扇、拉等方式让头发飞起来) 2、吹画过程展示。 (1)今天周老师带给大家用吸管吹画的'方法让小人的头发飞起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吸管是如何让小人的头发飞起来的。 (2)材料展示。 一起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3)步骤详解,教师操作演示。 第一步,用马克笔在纸中间的位置画出小人的脸部轮廓(尽量画的大一些)再简单的画出身体。 第二步,用吸管吸取自己喜欢的颜料,拿平避免颜料倒流。 注意:在吹的时候吸管的一端对着颜料下方,一端含在嘴里,将吸管倾斜往上吹,直到颜料全部散开。 从左往右蘸取自己喜欢的颜料往上吹出头发,这样上边的头发就吹好了。 第三步,用马克笔给小人加上简单的装饰,让画面更加丰满漂亮一些。 三、操作环节 分发材料,四人一组,共用一份颜料,强调规则,幼儿开始自由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个别幼儿在吹话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颜料污染画面。 五、活动延伸。 现在请你们带着你们的小人到外边去给它飞起来的头发晒晒太阳,补充营养吧。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3创新设计说明: 《秧歌十字步》是选自我园园本课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题《可爱的家乡》——“民俗文化”中的内容。《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活动要求幼儿感知秧歌热闹、喜庆的特点,并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动通过直观欣赏和实地练习、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每一名幼儿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利用图示、对比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十字步,大大减少了幼儿学习中的困惑,做到简单清楚,一目了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男角动作粗犷有力,女角动作优美利落。主要在春节期间,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动期,先由各村闹"小秧歌"、"小场子"和"对秧歌"活动,大约在正月十五以后,便开始由几个村联合闹"大场子",逐渐形成春节活动的高潮。 二、幼儿分析: 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典型的民间民俗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对于成人来说并不难,而幼儿则会在绕来绕去的舞步中乱了阵脚,所以设计简单易学、直观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家乡的民俗活动。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让幼儿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础上,愉快自由地舞蹈,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 五、活动准备: 秧歌影像资料、教学课件、十字步图谱、表演道具、十字图示若干、红色、蓝色小圆点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手拿花伞,随着音乐,跳着热闹喜庆的秧 歌舞进入活动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教师关于秧歌枯燥、重复的介绍不感 兴趣,秧歌舞是可以让幼儿直观欣赏的画面,秧歌舞热闹喜庆的场面会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简单明了地帮助我们将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欢迎度,以及它热闹喜庆的特点呈现在幼儿面前。 (1)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师: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语言活 动的学习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民俗活动。每当 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2、探索、学习十字步的走法。 (请幼儿说说,你在图示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图示的?)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技能技巧性的东西学起来会觉得比较 枯燥乏味,但是课件、图谱的设计却将这一问题简单化了,课件、图谱将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领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让幼儿一目了然。 3、根据幼儿对图谱的理解,引出儿歌。 红脚丫、蓝脚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红交叉,蓝交叉, 红的横来蓝退下、 红脚丫、蓝脚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设计意图】:配有儿歌,充满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儿视听结 合地观察舞步的行走过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4、左右脚贴图示。 (左脚贴红色圆点,右脚贴蓝色圆点。) 在课件、图示、圆点的帮助下,引导、鼓励幼儿分组尝试到活动场地后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请个别幼儿讲解、示范,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图谱的.适时介入解决了练习上的困难,并且在十字上用红色和蓝色脚印(与脚上小点颜色一致)标示出左右脚(标记是大班科学活动中已经学过的),用数字标示出步伐的顺序,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5、幼儿分组在十字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跟着节拍扭秧歌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幼儿练习秧歌步的又一个难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会比较快一些。 四、尝试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1、初次尝试。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设计意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秘密,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尝试。 2、尝试加上手臂动作随音乐完整表演秧歌舞。 【设计意图】: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现,相信在教师多次的鼓励下幼儿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五、结束活动。 师:你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到户外更大的场地去给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随音乐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继续表演。 【设计意图】: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 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 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动反思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4【教学背景】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教师就是要把幼儿的这种潜力挖掘出来,而手指画作为一种裁体,有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信与乐观性格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有趣的指印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绘画技能。 2、能将压印的指纹添画、组合成有趣的图形,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受手指印画造型乐趣,激发绘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手指印画的方法和进行巧妙地添加。 难点:尝试运用添加线条的手指印组合新的画面。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频软件 【教学过程】: ㈠、欣赏导入: 出示手指画:小朋友们,这些画上有什么?有哪些动物呢?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你想知道这些画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趣的手指画。 ㈡、认识手指、指纹 1、出示手指图片,认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指纹 ㈢、出示指印画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1、白纸、 2、颜料、 3、勾线笔、 4、颜料盘。 ㈣、制作方法。 1、看视频,学习毛毛虫的制作方法。 2、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无名指,蘸取绿色的颜料按一按、点一点,用做毛毛虫的身体。然后伸出你们的中指,蘸取蓝色的颜料,挨着刚刚印出来的指纹印再点一下,最后,用食指蘸取紫色的颜料再按一下。毛毛虫的身体是不是比较长呀,那我们可以多按几个指纹印,当作毛毛虫的身体。按的时候要一个挨着一个,力气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不然指纹会看不清楚的。最后,我们用大拇指蘸取黄色颜料按一下,毛毛虫的头部也完成了。 3、进行勾线。拿出勾线笔,先画出毛毛虫的触角,然后画出毛毛虫的弯弯的眼睛和嘴巴,最后画出毛毛虫红红的脸。 ㈤、小结归纳手指画画法 1、用同一个手指,只要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度,就能印出不同形状的指印,画出不同的画。 2、作画时小心衣服。 3、完成画后要洗手。 ㈥、幼儿自主创作 小朋友们,学到了这里是不是对手指画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呢?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多加练习,相信你会把手指画画的更漂亮的。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 教学活动反思 《有趣的手指画》一课当中的一些体会: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幼儿好奇心的张扬。根据大班年龄特点,我这节课上的是“指纹画”。首先,我收集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手指印画,请幼儿先欣赏手指印画,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而且,把这些手指画串联起来以后,仿佛一个“指纹王国”,幼儿在这个王国里学画手指画,有趣又长见识!然后,我又出示了手指图片和指纹图片,让幼儿认识手指和指纹。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幼儿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到底要用手做什么呢?绘画创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课前,我对教材做了一个系统地了解,制作了一个较完善的课件,并加入了声音和视频。以供幼儿观看,引导幼儿边听、边看、边思考,通过多种感官扩大知识面。在环节“试一试”中,我让幼儿观看视频,主要讲解了毛毛虫的印法,讲解了手指怎么作画。并且,叮嘱孩子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脏了,完成手指画要记得洗手。不足点在于,视频示范案例有点少,应该多加些手指画示范作品,在指导幼儿印画技巧时要更加清晰地教授,让幼儿能够更加了解手指画的画法。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5活动背景: 周末在家看了一个综艺节目是《爸爸回来啦》,看到节目里李小鹏和女儿奥利给鹅蛋做彩绘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彩绘出来非常好看,我想我们学校每周孩子们加餐还有午饭的时候都有鸡蛋,那些蛋壳就直接扔掉了多可惜,如果利用废弃蛋壳给幼儿上一节美术活动课不是很好吗。《纲要》中美术内容和要求就有一条是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蛋壳是我们身边天天可见的东西,是我们生活中所丢弃的废弃物,幼儿对此非常熟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做出漂亮的蛋壳彩绘,知道蛋壳可变废为宝,这也可以对幼儿起到很好的环保教育作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彩绘鸡蛋的方法,引导幼儿设计制作自己独特的彩绘蛋壳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颜色设计搭配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体验能够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整个鸡蛋壳若干、彩笔、剪刀、双面胶、各色卡纸。 3、教师自制彩绘蛋壳和大礼物箱子。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蛋壳的由来。 1、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来了一位好朋友,你想看看它是谁吗?(播放课件可爱的小鸡画面)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老师请来的哪一个好朋友?那你知道它是出生的时候是从哪里出来的吗? 2、继续引入。 师:你们看小鸡宝宝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播放小鸡手捧一个礼物盒子图片,让幼儿观看课件并猜想能是什么礼物呢。) 通过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并且自然引出蛋壳。 活动二:参观彩绘蛋壳作品。 1、呈现大礼物盒。 师:你们看老师去了小鸡宝宝家把他们做的礼物都装到这个大礼物盒里,特地拿来给你们看看好不好。 2、幼儿参观彩绘蛋壳。 师:那老师把大的礼物盒打开拿出小礼物,给你们看看鸡宝宝给妈妈做的礼物。(便于幼儿观看,把彩绘蛋壳放在前面一个高的'桌子,让幼儿围着桌子自由观看。在幼儿观看的过程让幼儿想想这是什么做出来的,怎样做的。) 3、观看感想。 师:你们现在都看到了鸡宝宝给妈妈做的礼物,你们觉得漂亮吗?你们看出来礼物是什么做的吗?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所以彩绘蛋壳采用故事礼物引入能给他们创造自由表达和表现机会。 总结:彩绘,直接用色彩在蛋壳表面画上美丽的图案 活动三:彩绘蛋壳。 师:小朋友们看完小鸡宝宝做给妈妈的礼物,漂不漂亮,那你们想不想给妈妈做一个这样的礼物,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已经给你们提供彩笔,和蛋壳,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对颜色喜好给蛋壳涂上你喜欢的图形和颜色好吗?老师在这边用卡纸帮你们做展示台,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好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师:我们小朋友都做好了自己的作品,我们把礼物放到展示台让大家一起观赏。 师:我想问大家,你们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作品为什么? 师: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彩绘蛋壳内容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要把它彩绘成这样?(通过自己动手彩绘蛋壳,不仅培养他们动手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劳动合作中体验为妈妈做礼物的快乐。) 师:那老师也把你们的礼物放大大礼物盒里,放学的时候把你的礼物带回家送给妈妈好不好,你还可以回家教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做。 活动五:活动延伸。 拓展幼儿进行废旧材料利用的生活知识,并日后开展亲子废旧材料利用比赛活动。 四、活动反思: 《彩绘蛋壳》这节美术活动以鸡宝宝给妈妈做的礼物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让他们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而且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和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他们分享自己创造的快乐。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且做的作品也非常好看,整体效果不错。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6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3、体验动手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活动难点: 利用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与黏土对安康汉江石进行装饰,制作石头娃娃。 活动准备: 1、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 2、直径为10cm左右的汉江石若干、各色黏土、树叶、野花 3、欢快的背景音乐、ppt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做化妆师。小朋友猜一猜,我们今天要给谁化妆?(PPT) 师:对了,石头。安康的汉江河有很多的石头,虽然每一个石头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但是都很漂亮,人们都亲切的喊它们汉江石。汉江水把它们洗刷的干干净净,它们就在河滩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有一天,来了一群小朋友,她们把石头带回了家。猜一猜,汉江石和小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自由猜测,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PPT展示变身后的汉江石——各种造型的石头娃娃,幼儿欣赏与感受。 师:那让我们来问问汉江石吧!(PPT介绍带配音)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视频播放,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石头娃娃需要的材料与方法。 师:看一看,小朋友给汉江石化妆用到了哪些材料?让我们看看化妆师怎么做的石头娃娃。 3、强调制作要点,幼儿分组制作石头娃娃。(背景音乐) 师:孩子们,你想给汉江石化个什么样的妆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操作起来吧! 三、结束部分 1、互相欣赏石头娃娃,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小结: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学会了为汉江石化妆,在美工区我们还有更多的材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还能为谁化妆吧! 大班艺术《石头娃娃》微课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安康的汉江河边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常常听幼儿说去河边玩,捡石头,打水漂。由此,我想孩子们这么喜欢石头,那为什么不用汉江石作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呢,看着身边常见的事物因为自己的创意而有了不一样的形象是不是更能激起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指南》中关于美术有这样两条目标: 一、感受与欣赏; 二、创作与表达。 在确定活动重难点上,我将感受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作为重点,尝试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表达作为难。为了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再通过猜想、验证展示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激发幼儿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直观的视频展示,幼儿会发现,原来还可以把汉江石打扮的这么不一样,潜移默化学会为石头化妆的方法。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因此在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娃娃时,我展示的也是来源于其他孩子的手工作品,更贴合幼儿审美。 实践操作时,我发现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都不一样,根据小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是我需要时刻注意的,也要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小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7一、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动意境。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主要是让幼儿养成知恩、感恩得的优秀品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花朵的形状、色彩,学习剪、卷、压、贴等多种手工制作方法。 2、大胆剪贴、体验剪贴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卡纸卷、压、贴的手工制作方法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1、剪刀、铅笔、圆形模具、胶水、彩色卡纸若干。 2、教师制作的纸花一朵。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花朵,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花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花)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用现场制作立体花朵,一边做一边讲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3、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花朵。教师分别给予指导。幼儿学会制作以后,鼓励幼儿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制作。 4、制作完毕,幼儿用制作的花朵装饰自己的教室、走廊,让冬天幼儿园里“花儿朵朵开”。请幼儿回家后也自己做花送给天天为自己成长默默付出的亲人看,装饰自己的家。 《花儿朵朵开》教学反思幼儿的认知过程已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为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微课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幼儿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学习。我希望微课制作能够在幼儿教育中普及。 这是我录制的一节手工制作微课,虽然是短短几分钟,但是花朵的制作过程已经全部呈现,在实际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如我一再强调的一定要把卡纸卷号好后再涂胶水,有些小朋友还是乱卷,又如个别孩子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很好,显得拘束,出现了不肯动手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打算通过个别谈话、老师在旁给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决其问题,也相信一回生,两回熟,多次以后这样的情况会随之减少;另外,在颜色的选择上,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建议。因此在对我班孩子进行‘教学’时还是应该考虑的再周详些。虽然是刚开始尝试但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同时也激起孩子做纸花的兴趣。当然,在活动中还会存在其他的问题。但我们相信一边实践,想办法会把问题解决好的,也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手工制作中找到快乐的!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8活动目标: 1、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2、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活动重点: 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活动准备: 创作背景音乐、星空图片、湿水彩作品图、水彩颜料、调色盘、排刷、水 活动过程: 一、欣赏星空画展进行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师:美丽的星空,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二、观察水彩星空图,感受水彩晕染之美 出示水彩星空图。 师:仔细观察图片,这和我们平常创作的水粉画有什么不一样?(湿/干) 师:这是美丽的星空水彩画。你们都看到了哪些颜色? 师:你们知道水彩颜料和水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吗? 三、介绍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自己的水彩星空 师:快来看看,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材料?(水、水彩颜料、水彩纸、排刷)让我们利用这些材料,创作一幅美丽的水彩星空图吧。 四、幼儿创作,教师跟进指导 播放音乐,幼儿创作。 五、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一层评价:针对水彩颜色的叠加晕染,让小朋友分享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评价: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语言讲述,表达对《星空》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课后反思 一、选材缘起我们每个人对于星空,都有无尽的想象和兴趣。特别是3—6岁的幼儿。基于他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湿水彩《星空》这个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可以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想画的人或者事物”。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我们聚焦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湿水彩有得天独厚的晕染之美,在表现星空这样一个唯美的主题上,它有着独特的`效果。 二、活动简述湿水彩画不同于其他作品类型,它是孩子们通过探究水与水彩颜料的融合、多种水彩颜料之间的融合,从而感受色彩的动态变化美。为了让课程丰实、有趣,在活动开篇,我们创设了“星空”主题画展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看画展,了解水彩画的创作效果,感受星空的静谧和美丽,进而想要积极尝试和体验。在活动中,我们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颜色没有晕染开”,让孩子了解用排刷完全浸湿水彩纸,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发现,主动提出,经由老师的帮助,自己的后期尝试,作品成功完成了颜色的晕染。这个过程,孩子们自己感悟到,湿水彩画的关键是需要用排刷完全浸湿水彩纸,再通过色彩的深浅来表达内容。创作的过程中,孩子感受了湿水彩画的美,也在色彩的幻化中使得自己的灵感自由飞翔。 三、作品评价大班幼儿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通过语言表征自己的作品形式和内容。因此,在评价中,我们通过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第一层,是针对水彩颜色的叠加晕染,让小朋友分享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是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语言讲述,表达对《星空》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9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小熊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1、泡泡泥(棕色、黑色、白色)2、背景音乐:《王老先生有块地》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哈喽!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芳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泡泡泥吧,看看今天我们要捏的就是这只超可爱的小熊,这只可爱的小熊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用到三种颜色的泡泡泥(黑色、棕色、白色),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来捏这只可爱的小熊吧! 二、新授: 第一步: 1、取棕色泡泡泥(量根据自己要做的小熊大小来定)反复揉搓,搓圆作为熊的头部; 2、取两份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的耳朵; 3、取少量黑色泡泡泥俩等分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眼睛; 4、取白色泡泡泥搓成棒球形压扁,放置眼睛下方; 5、取黑色泡泡泥少量搓圆作为小熊鼻子; 6、然后取少量黑色泡泡泥搓条状,放置小熊胡须。 第二步: 1、取略多于头部的棕色泡泡泥搓椭圆作为小熊的身体; 2、取四等分棕色泡泡泥搓成水滴状作为小熊胳膊和腿,其中胳膊略细一点; 3、取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放置小熊尾部; 4、稍作调整,大功告成,有没有很可爱? 活动延伸: 送小熊回家 活动反思: 近段时间,孩子们对泥工特别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将泥工的工具抱在手中爱不释手。今天,在孩子们的期待声中,泥工活动终于要开展了,看他们兴奋的劲儿,好象从没玩过橡皮泥似的。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个幼儿在位子上跃跃欲试了。好不容易听我讲完了,全班孩子几乎同一时间拿起橡皮泥就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老师喜欢学生踩着他的脚步向前,若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就一干子打散,以致我们都不敢有特别的想法,墨守成规、思维束缚。 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都不是我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只要孩子喜欢参与,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愿意将自己最好的宝贝展示在其他人面前这就够了。 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他不是一样东西,不需要用一个模子来刻画他的人生。学前期的孩子是最天真、童趣的',他们有着各种有趣奇妙的想法,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统一他们的想法,而是要好好好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与看法。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不要用同一种目标去规定所有的儿童,请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天空!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0设计意图: 临近感恩节,迎合我园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以此为契机,老师分步骤操作与讲解,教会孩子用卡纸制作立体火鸡贺卡,并把贺卡送给自己要感恩的人。 所以在感恩节前夕设计了《火鸡贺卡的制作》创意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贺卡制作,在贺卡上表达自己的对色色妈妈的爱意和感谢。 2、通过本次的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就要有一颗感思的心,要一直心存感谢。 活动准备: 彩色有花纹和无花纹卡纸、白色卡纸、胶水、水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首先做好的火鸡贺卡,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就是感恩节了,我们和其他的小伙伴都开开心心、友相亲相爱的坐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款好看的贺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2、老师引导幼儿实践、 (1)老师引导幼儿认识所用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老师按步骤操作,幼儿与老师同进行,老师边操作边提醒。 ①拿出彩色有花纹的卡制作底板。 ②将红色、橘色、黄色卡纸剪成长条。 ③把纸条对握按弧形分三层粘贴在有花纹的卡纸上。 ④用褐色彩笔在白纸上画火鸡身体并涂色。 ⑤把火鸡身体粘贴在最中间,漂亮的火鸡贺卡就完成了。 (3)集体展示。 小结 自己制作的火鸡贺卡是满载着祝福和感恩的,我们回家之后要把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是无私无止境的',我们也要心怀感恩和感谢,用更多的爱去爱他们…… 活动反思 小时候听老师说:“多动手则心灵手巧”,这话一点都不错。多动手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能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智力潜能,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手工活动教学实践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刚开始学习粘、折、剪、画时,难免做得不好或不完善,到了中、大班孩子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给幼儿讲解语言描述要准确,简短,易于幼儿理解。而更重要的是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能因为他们慢帮做或替做。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动手,不管做的好否,只要动手做了就是好的。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力争做到选材合理、准备充分、明确目标。认真做好讲解和耐心指导工作,给孩子们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一双双小手变得灵巧起来。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1活动生成 我所在幼儿园实施的“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里,名画欣赏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盲女》就是其中的欣赏内容之一。此画是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密莱(1829—1896)所作。这是一幅表现乡村现实生活的油画。密莱运用古典画法,一丝不苟地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的神态:盲女聆听着小伙伴对大自然的描述。我所带班级中的孩子,以前美术活动中名画欣赏接触不多,而且作为老师的我,这方面的知识也有限。名画欣赏应该从哪一点入手?如何让幼儿感受名画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欣赏活动,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欣赏名画?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活动,提升孩子和老师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帮助孩子和老师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盲女》,领会画面中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沉静的自然之美。 2.在由音乐与环境烘托出的艺术氛围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经历与人物的{情感。 3.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愿意给予生活中的盲人关心与帮助。 活动准备 1.柔美的音乐一段——班得瑞的《迷雾森林》,眼罩人手一份。 2.操作纸,各色彩纸,剪刀,胶水。 3.教学图片:《盲女》 4.幼儿戴着眼罩做一些日常活动,感受盲人的生活。 活动过程 一、幼儿用眼罩蒙住眼睛,体验黑暗中的感受。 师:眼睛看不见,会有什么不方便?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放班得瑞的音乐《迷雾森林》。幼儿听音乐,用心感受大自然发出的美妙声音,体验只用耳朵去聆听的那一份宁静。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音乐带你到一个什么地方? (分析:让幼儿亲自体验看不见感受,用心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带幼儿进入浓浓的艺术氛固之中。) 二、出示《盲女》图,师幼一起欣赏。 1.启发幼儿观察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地上有什么?远处有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2.与幼儿讨论画面中人物的关系。 师: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 3.帮助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用心体验盲女的感受。 师:看看她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呢?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围美丽的景色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4.与幼儿一起感受整幅画面的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 师:请你告诉盲人姐姐,在她的周围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是什么颜色的? 5.鼓励幼儿给画面起名字。 师:你喜欢这幅画面吗?请你为它个名字。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内容,体会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理解画面所反映的内涵。老师和孩子一样是观察者、聆听者、学习者,共同理解和体验画面带给人的心灵感受。通过给画取名字,促使孩子对整幅画面有个全面的概括,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引导幼儿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1.师:请你来学学画面上的盲人姐姐,用耳朵聆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请幼儿带上眼罩,听着音乐,静静地听老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人物感情。 师: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来到这里,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小草了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蓝蓝的.天空下还有一道明亮耀眼的彩虹,柔嫩湿润的青草在微风吹动下闪着灿烂的阳光,盲姑娘仰起的脸上发出红润的光,她是那样的平静,……(老师可以根据当时幼儿的回答自由创编)。 (分析:让幼儿学做盲人姐姐听老师的描述,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涵,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充分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天籁般的音乐、轻柔的语调、优美的词语表达、浓浓的艺术氛围……这些对孩子和老师无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四、创设游戏《穿过树林》,激发幼儿给予“盲人”帮助和关心的愿望。 1.师幼商量创设树林场景(用小椅子摆成树木丛林)。 2.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帮助“盲人”同伴穿过树林。 3.自由结伴的幼儿交换角色各穿过树林一次。 4、游戏过程中,音乐始终围绕画面呈现,老师去聆听孩子在帮助“盲人”穿过森林时低声的提示语。(例如:“小心。这里有小河!”“注意,别踩着小花!”等等。) (分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永远不变的主旋律,更是孩子喜爱的学习形式。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这次活动,通过对名画的理解和欣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活动中的“穿过树林”游戏,从画面走向“生活”,从抽象到具体,又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出现,使幼儿知道生活中应该主动关心盲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心去创作一幅自然美景。 2.在晴朗的日子里组织幼儿去安静又美丽的自然界中写生。 活动后反思 可取之处 1.精心选择的乐曲增加了本次欣赏活动的艺术氛围。 我精心选择了班得瑞优美宁静的乐曲《迷雾森林》。一开始,孩子们蒙着眼睛,轻柔优美的音乐似乎把他们带入了神秘的森林里,那里有花有草,有潺潺流水,有唧唧鸟鸣,孩子们只用耳朵去静静倾听,细细感受。这样的艺术氛围,为第二步骤的名画欣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活动的主要部分——欣赏部分和活动的结束部分——游戏部分,这段优美纯静的音乐都烘托出一个浓浓的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似一只只随风起舞的风筝,自由飞舞,充分体会、理解、感受这幅名画。 2.游戏在欣赏活动中灵活运用。 整个活动,有幼儿蒙眼睛的体验,有开放式地探讨画面,有梦幻般的叙述,有 体验盲人活动的游戏……游戏在活动中的灵活运用,使得感受作品变为真实的生活 体验,跳出了单纯为了欣赏而欣赏的模式。 不足之处 1.作为艺术活动,太注重了艺术氛围的创设,而忽略了对孩子语言的引导。孩子由于年龄小,语言不连贯,常使用单个的词,或者非常简短的句子。在孩子欣赏、叙述画面的时候,注重了使用优美的词句,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这是要特别改进的地方。应该将语言和其他各领域目标恰当地渗透进来。 2.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对游戏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画家突出的是姐妹俩的流浪生活和周围美丽景色的对比,突出盲女向往光明的平和心态,让人们对盲姑娘产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觉得蒙着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带着好玩的心态去体验,没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无奈心情。这是本次活动的遗憾之处。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2设计意图: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自我表达与创造的满足。此次的手指活动作为艺术领域中美术活动的一种创作方式,需要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用指纹印画、添画来完成。大班幼儿的想象绘画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自己来创作画面,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在指纹画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幼儿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画纸,印泥(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发现图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请幼儿猜一猜这些画到底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二、老师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老师: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这些美丽的作品是用我们的手指画出来的吧?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指作画! 2、认识手指印画需要的材料。(白纸、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欣赏视频:手印画的制作过程 三、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老师:这幅画是画的是什么?边欣赏范画边说明手指印画的注意事项! 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帮助。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来画一幅指纹画,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独立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为: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开展的过程跟设计时有一定的出入,活动中的操作环节,我没有请幼儿进行分组操作,而是请幼儿逐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尝试印画,通过手把手的逐一指导来巩固印画中卷衣袖、蘸颜料、抖颜料以及印画的技巧。 虽然存在着一个幼儿在操作,其余幼儿在观看的现象,也少了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乐趣,但是我想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活动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要比单纯的掌握手印画的技巧来得重要。从活动效果来看,今天的活动中,他们不但掌握了手印画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玩色游戏的规则,这就为以后的玩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中,幼儿还合作完成了手印画“大树”,树上每增加一个手印,孩子们便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最后我们一起将大树贴上主题墙,孩子们站在树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叹手印画的神奇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当然,活动中还有较多不足,如:当孩子印画出不同形状的手印时,作为老师还可以用语言引导来提示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如:“哇,这个手掌真像一棵大树的树枝!”“这个手掌像什么?”并可尝试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添画,相信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于玩色活动的兴趣,能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3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蛋糕制作的步骤; 2、让幼儿体验制作过程;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太空泥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2、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吃蛋糕吗?你们会做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制作蛋糕,好不好?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圆球,再用手掌按压成厚饼状,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揉圆按压成薄饼状贴在上面做奶油层。 4、进行小猪蛋糕的主题制作“小猪”选择位置将做好的小猪放置在上面。 5、下来进行最后的装饰部分:用圆球、长条和喜欢的水果(草莓)装饰剩余的部分,让你的蛋糕看上去更丰富、更精美。 三、结束部分 1、相互欣赏做好的蛋糕。 2、教师总结。 四、活动反思: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学习指导: 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 配套资料: 课件、小猪蛋糕 制作技术介绍: 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4设计意图 幼儿园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由于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欣赏能力、理论知识的限制,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仍普遍以绘画、手工为主。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也从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我将美术欣赏活动逐步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能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3、乐意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感知作品的用色风格和构图特点。 活动准备 1、PPT: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代表作品。 2、视频剪辑: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边日常用品,材质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颜料、笔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构图的特点。 1、游戏导入,说说生活中带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与众不同的格子画,感受其色彩和构图风格。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特别的格子世界,看到这些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的.话匣子,根据生活经验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3、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颜色? (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这些红、黄、蓝色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除了这些色块,你还看到画面中有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有变化的,哪里不同? 师:画上所有的黑线条都是什么线? (这是重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是容易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让幼儿伸出小手,比划画面中的线条画一画,感受水平横线和垂直竖线的特点对蒙德里安作品构图能准确体验、表达。) 4、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风格和构图的理解。 师:不仅是这几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现出这种风格。 (通过欣赏画家的系列作品,进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 二、情感迀移经验提升 1、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发现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风格的设计出的作品更加的时尚前卫。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鼓励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2、现在通过一个视频小短片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看看人们从格子画中得到了哪些灵感,都有哪些创意? (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过欣赏他人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引导幼儿了解实用美术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的兴趣。) 三、幼儿讨论尝试进行美术创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选取幼儿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创作材料,让萌发幼儿对艺术、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联想) 师:现在请大班的孩子做设计师,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根据蒙德里安画的风格进行设计。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师:说说看,你想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设计?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粘贴和绘画。)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动功能导入电子白板,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引出活动的主题。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这些画看上去像什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构图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观察思维敏捷,相当非常仔细。他们结合自己的不同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蒙德里安其他作品的欣赏系列作品,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了画家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当他们看到人们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是那么美观、实用、贴近生活时,个个都从内心发出一声声惊叹!体会到艺术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5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和外国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对各种经典的建筑感兴趣,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提前阅读中外建筑的相关资料,便于及时引导与梳理。 2、课件准备:“中国建筑”组图;“中国建筑局部”组图;“外国建筑”组图。 3、材料准备: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讨论关于“建筑”的话题,激发活动兴趣。 ——除了我们平时住的房子,你还见过什么特别的建筑吗? ——那些建筑有名字吗? ——有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二、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中式建筑的风格。 ——你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字吗? ——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它们的名字叫布达拉宫、故宫、天安门和天坛,这些建筑都非常古朴、宏伟、有气势。 三、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局部”,通俗介绍中式建筑的特点,带领幼儿感受中式建筑的'美。 ——中式建筑的屋檐是什么材质?什么造型?(木质、反翘) ——中式建筑大多是什么色彩?(古朴或吉祥色彩) ——中式建筑多以什么为装饰图案?(龙、凤、狮等) 四、出示组图“外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外国建筑的风格特点。 ——这些建筑和前面的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你觉得它们漂亮吗? 小结:中式建筑多以木瓦为主材,外国建筑多以砖石为主材;中式古建筑楼层大多不高,外国建筑喜欢“顶天立地”,所以大多都很高。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建筑风格不一样,但都很漂亮。 五、讨论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你最喜欢哪座建筑呢? ——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小结: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所以喜欢的建筑物也不一样。 六、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你还记得你喜欢的建筑吗? ——试着把它画出来吧!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中外建筑的照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外建筑的风格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附【小知识】 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有四大特点: (1)大气: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扑朔欲飞,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凝固中体现灵动。 (3)富丽: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显得富丽堂皇。 (4)重山林风水: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的宜于人类生存的最佳选址。 中外建筑的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 外国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而中国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偏向高空发展。 3、建筑的发展不同 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演得比较急剧。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隆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劵、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装怖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変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建筑价值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外国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