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范文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墨竹如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

重点难点:

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

1、解词: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2、交流材料: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四、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

第三(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板书:默竹)

二、读文,练说: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__________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

(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

(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

(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

3、真是画其人啊!(在课题“墨竹”生读书“如人”)

四、廷伸拓展:

1、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2、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看是否还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板书设计:

24墨竹如人

墨竹郑板桥

峥嵘潇洒勤俭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瘦劲挺拔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竹)如其(人)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6 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 、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 、试着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难点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板书:墨竹)

二、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 、绰”读“chuo " ,不要读成“zhuo ' ' ;

“诣”读“yi”,不要读成“zhi。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娠济、溢于言表、造诣:

三、读文,练说

1 、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 、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从

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

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四、赏画、感悟

1 、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竹的形象特点。

( l )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夜劲、劲节的感觉。

( 2 )挺拔修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二

( 3 )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坦荡从容之感。

( 4 )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 、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触合。

3 、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里竹’后续书‘如人”】

五、延伸拓展

1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迷一两件事吗,

2 、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认真体会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