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讨性的学习论文 |
范文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讨性的学习论文 摘要: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