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范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通用10篇)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1

中等职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职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普遍存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上了职业学校,不好意思见人;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个别学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父母对他们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对他们的表现却无可奈何。

二、对学习存在惧怕心理,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的惧怕心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对整个学习生活的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通常是普通高中上不了;直接参加就业,既缺乏技能,年龄也太小;呆在家里家长也嫌烦,所以在家长的逼迫下来到职校;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程存在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如英语、数学等课程经常使他们无所适从。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烈

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其次,职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管不得,惹不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往往凭感情办事,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形成任性和逆反心理。

第三,职校的学生在初中时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游。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级中学在升学率、重点高中录取率的压迫下,老师花大精力用在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致使这部分孩子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他们平时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在学习成绩面前,“老师不疼,家长不爱”;久而久之,酿成了他们纪律散漫,吸烟、喝酒,甚至骂人打架,自我控制能力差。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这几年的职校生活,也将是他们踏上社会,直面人生之前提高心理素质和陶冶良好人格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2

【摘要】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心理的健康。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在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心理疾病呢?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重任我们社会、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学生本人兼而有之。

【关键词】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对策

何谓健康.健康有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大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是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毅力,所以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普遍就被认为“成绩差、没出息”。老师的阳光不会照射到他们那个角落。家长也普遍认为孩子成绩这么差,考不上高中给自己“丢了脸”。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脑子笨”,这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放大自己的不足,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说就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我非做不可。我所教的商贸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下课铃响后没有及时下课,班里一名学生大声喊“下课了”,见老师没理他就又大声喊“下课了”。老师让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反而和老师顶撞起来。事后,这名学生表示他其实不想这样,但每次都很烦,想发火,甚至把事情闹大才痛快,但事后又总后悔。像他这种明显有冲动性、敌对性特点的行为,即青春期逆反心理所引发的行为。中职学生普遍都处在17~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处在青春期,有易冲动和易焦虑的特点,从而导致某些逆反行为的发生。

3.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我教学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我叫其回答问题,他必定会低着头站起来小声说句“我不会”。如果我一步一步的启发他、诱导他,他也能一步步的解决问题。但下次再叫他回答问题时还会出现“我不会”的情况。其实,他不是不会,而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在学习结果尚未出现之时就抱有负面的期待,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放弃努力,躲避学习行为,使学业更加落后,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又进一步的催生了他们的厌学思想,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4.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学生来说,职业学校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较以前更加宽松灵活。面对新生活、新环境,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的由此产生厌倦和烦闷情绪;有的则表现出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

二、积极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评价自我

人生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勇敢迎接挫折和困难带来的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学会科学的评价自己,尤其要扬其所长,消除不良情结,换个角度看待自身。虽然我们不少职专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同样能做出惊人的贡献。 2.转变观念,加强交往,密切感情

首先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主动与学生亲近,用亲情唤起学生的信任。其次,家长要转变思想,要明白学生上中职学校不是丢父母的面子,事实上只是分工不同,并无地位的差异。再次,还要逐渐转变社会上的偏见。上中职的孩子并不差,他们可能在语数外上成绩差,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逊色于其他孩子。每个学生都有值得人们去认可、去赞许的地方,人们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支持、鼓励他们。我们应该学会体会每个人心中那份渴望被关注、被呵护的心情。

3.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使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和追求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也要看到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如不分是非,盲目冲动等。如果逆反心理过重,而自己又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身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与家长、教师、亲朋好友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对于逆反,我们中职学生要学会接纳,但又要学会调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其化为成长的动力。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教师也要努力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的成长环境,帮助其顺利走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4.在职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解室

在职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但增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由我校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从医院聘请了心理医师定期来我校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造成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应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如春风化雨一般,不着痕迹的、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使他们最终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

参考文献

[1]付金霞.职业中专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对策[J].水产职业教育,2004(4):39.

[2]戴巍.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其自我调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110.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3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 15 到 18 岁间, 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 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中职学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重视。 中职院校、教师、社会及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建立健康、向上、乐观的青春期心理。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4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对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影响。中职学生中也有这样一些迷茫的少年,他们是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后的“淘汰产品”,他们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变形记》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南风效应”——用和风细雨打动人心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二、“四颗糖果”——用宽容替代惩罚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尔赫效应”——发现学生的长处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四、“门坎效应”——循序渐进,慢慢地将学生引入健康轨道

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转变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可以借鉴“门坎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综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漫长的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施教时,要耐心、细心,同时还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为能力。如果你把学生看作恶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5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使得中职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而且使得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为了更好地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管理,就需要不断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经过实践发现,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

积极心理学主要应用在对人们身上的正能量进行研究,使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由病态转变成了人们的积极行为,使心理学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主观的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更重视人的主观行为和体验,以对人类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等积极生活态度的探讨,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积极地面对未来生活,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2、从个人成长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相比,更重视对人类的积极心理进行研究,例如人类的善良、宽容、勇气等心理状态,从而使人类更加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增强对生活的审美体验。

3、从群体的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主要对群体的社会性进行分析,包括人类的道德品质、奉献行为、职业操守等,使人类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培养人类的社会责任心和岗位意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问题

1.学生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很多教师的印象中,中职学校学生都较为顽劣,缺少道德品质,在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管理时,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常常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若是学生犯了错误,也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批评和教育。甚至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而采取了军事化的办学方式。这些做法虽然看起来使学生变得乖巧和听话,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使学生产生了更严重的逆反心理。

2.缺少对学生发展的重视程度。由于中职院校更重视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所以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会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意外事故。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使得学校更加要求学生的顺从和听话,反而导致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受到了局限。加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容易出现偏差,而且评价的标准没有与时俱进,在很多中职学校中仍保持着以“三好”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其中“学习好”是对所有同学的要求,“品德好”常常被学校认为是服从管理,“身体好”则被认为是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3.传统心理学理念影响较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但是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得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流于形式。及时聘请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他们也只重视学生的心理疾病,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潜力的发掘。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调整心理学理念,提高积极意识。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就要打破传统心理学的病态模式,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也不仅仅是避免他们出现问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以学生的优点为动力,发掘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调整心理学理念,提高对积极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将心理学病态模式转变为健康模式,以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去对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的个人魅力。

2.开设心理学课程,重视积极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相互融合。首先,就要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点,从而与同学更好地相处,培养集体凝聚力;其次,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3.增强心理学渗透,培养积极品质。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积极心理学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具备积极的道德品质。为此,学校可以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进行重点传授,使学生感到自己与积极心理学的距离并不遥远,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给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重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让学生将教师作为朋友,从而主动地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不仅有利于积极心理学的贯彻和落实,更可以使学生树立积极意识,从而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思想和理念,它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心理学的理解,使心理学界受到了极大冲击。经过实践发现,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和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6

摘要】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健康范畴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学习。本研究就对中职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育;心理健康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中职体育教育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其能使学生的体能得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本研究就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进行民主体育教学平台的构建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民主教学平台的设置,以此来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人是一种较为感性的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所以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对对方的感受有真切的体会,能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之后自己也会对别人好,这样的道理在教育中也一样适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待每位学生都应该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嫌弃后进生,也不偏爱优等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放下感情色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不良情绪之后,如果学生不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不及时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学生之间的差距得到弥补,进而促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二、积极开展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

为了能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采用多媒体设施开展有效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体会。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向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发展史进行讲解,让学生的文化常识得到丰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这是一种能将课堂教学模式突破的教学方式,其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使学生的体育教学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外交替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课内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下一次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等,然后鼓励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开展活动,以此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心理教学具体化,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以及健康的成长。

三、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和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使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中看到的体育活动,在上课的时候能通过这些活动开展热身运动,并且能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项目的拓展,以此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参与体验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得到提升,并且增强自信心。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突破口头上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团体性活动。像乒乓球运动,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男女混合双打或者单打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以比赛的形式选出累计分数最高的小组。通过这种活动,能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到增强,还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并且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使自身的体育技能得到增强,在通过尝试参与各种运动之后,还能将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出来,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情况,采取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帆.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文存阅刊,2017,(8):67.

[2]曹雯丹.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22.

[3]廖忠军.浅谈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拳击与格斗,2017,(24):29.

[4]韩军.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未来英才,2017,(1):230.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7

【摘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乎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根据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提出强化引导,通过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等途径,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学生;思维方式;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素养较高且技术水平强的专业化人才,这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学生作为职业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除要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外,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发展现代职教的重要子环节。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社会安定和谐、学校稳定发展、家庭和睦幸福和学生个体积极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般表现

1.青春期来临,适应能力不强

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处在15-18岁之间,这个期间的未成年个体不仅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生理剧变期,表现为身高体重的继续增长和性别特征日益明显外,还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心理剧变期,表现为心理活动的日益丰富和情绪情感需求的外露与内隐等。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要选择离开家庭,减少对父母依赖,转变为依靠还未独立的自己,重建新的人际环境,是一个从青少年向青年转变的人格发展过渡阶段,所以有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无所适从,觉得适应有困难等情况。

2.思维方式单一,自信心缺乏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深层的心理结构,是体现一定价值标准、思维视野、思维方法和一定思想观念的思维模式。中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生活中,由于自身所受家庭教育的缺陷和长期应试教育注重成绩的导向,学生中有有思维表现单一的情况。他们自身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拥有与一些家长、老师和学校一致追求的唯“成绩”第一的评判认知,把成绩当作是自己价值的评价标准,形成单一的学习观和认识观。缺乏除学习之外积极评价自我的思维方式,对重新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我的自信心不足。

3.学习习惯差,厌学情绪严重

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方式影响着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对个体的健康观念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受自身思维方式里唯“成绩”第一的影响,认为自己学习不好而否定身上的其他优秀品质。因而在中职学习阶段,仍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习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动脑,记忆力减退等;在课后表现出不及时完成作业或完成作业效率低,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喜欢拖延等毛病;加之受当前网络的广泛影响,在课堂内外成为随时低头的手机控群体,认为手机里的世界远比枯燥的学习过程精彩,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习产生抵触、躲避等不良的厌学情绪。

4.家教不严,意志力薄弱

中职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时被父母过度呵护,溺爱程度严重,能让其独立的却被包办替代。所以在他们身上存在胆怯、脆弱、懦弱、害怕困难、缺乏毅力、逃避问题等诸多负性意志品质。同时,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让其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缺少磨练意志品质的机会。所谓的勇敢、给予、担当、创造、坚韧、持之以恒、刚强等正性意志品质有退化倾向。

三、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应对中职学生的青春期

教育部在2004年8月印发文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4]可见,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层面来说,应高度重视与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其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同时,要努力构建一支由心理学专业教师牵头、各学科任课教师渗透、德育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队伍,积极应对中职学生青春期,帮助中职学生解决青春期适应问题;辅以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让学生顺利平稳地渡过青春期。

2.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主动的信息探求者,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环境刺激而产生反应的被动个体。个体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的行为、动作的产生以及言语活动等都受到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5]因此,要积极加强中职学生认知方式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的已有缺陷。由于中职学生受个体所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和知识储备有限的影响,已形成他们独有单一、不够成熟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冷静,喜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等,尚未形成多向、发散、全面的思维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和评判,必要时与学生展开讨论,克服不良思维定势影响。通过多次训练,长期反复进行,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看待问题,从而为解决心理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3.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在做中学”的核心理念,强调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样地,可以把“在做中学”的理念引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思考,在做中获得锻炼,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各科任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总体联系的教学片断,如当前与网络联系较为密切并推广的微课、微讲堂等等,把整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精简生动的系列微小视频,让学生喜爱并愿意投入学习。其次,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训活动,让学生能结合课堂所学,引发对实践探索的兴趣,解决专业实践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表现自己的自信。再次,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可以设置多种困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克服困难,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重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磨练坚不可摧的强大心理和意志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保持与家长的不定期联系,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导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家教则成为孩子受教育受启发的重要源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与家长的引导相关。由于中职学生还未成年,他们当中的很多都属于“问题”学生,身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的心理障碍都与所受的家教有关系,家长们不能因为觉得孩子问题多就往学校送,寄改善孩子的全部希望于学校。毕竟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不能只依靠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矫正和解决,还得依靠家长的参与配合,继续发挥家教的育人功能,严格教育孩子,与学校教育方向一致,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

[2]罗丽静.思维方式缺陷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5(.2).

[3]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2).[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8

【摘要】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他们的情绪变化较大,出现偏激,也容易走向极端。如果老师、家长或同学不能理解他们,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态度变得消极。这种压抑使他们不愿意与人进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时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遭受过严重挫折的学生,对什么反应都冷淡,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心态。这对于成长中的中职学生来说,是害大于利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职在我国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一直受到老师的歧视,导致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作为从教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师,我一直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到我的课堂教学中,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中职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情感缺失问题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习遇到阻力或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情绪容易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偏激,其行为也容易走极端。如果老师、家长或同学不能理解他们,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态度变得消极,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这种压抑的状况使得他们不愿意与人进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时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遭受到严重挫折的学生,对什么反应都非常冷淡,产生了消极避世的态度。情感的缺失使得中职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时常自卑,这就导致很多有自卑感的中职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逐渐沉沦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1]。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精神的支柱,很多中职学生面对自己的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另外,中职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差,对各种社会现象没有清醒的认识。因而,很多学生的性格孤僻,脾气暴躁,难以让人忍受,长期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他们情感缺失,人格越来越不健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二)学习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心理问题。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降。这部分中职学生大多自满自傲,不思进取。他们没有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学习中缺少正确的方法,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他们身在学校心在外。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学校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2]。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学习不感兴趣,行为上逃避学习,无论如何学习成绩也不会名列前茅。这些中职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说教听而不闻,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常常逃学,甚至出现了害怕进校的心理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畏缩不前。

(三)就业现实问题

我们平时关注的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处于择业就业期的中职学生,同样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就会拥有美好的就业前景。由于学生对各行业工作的一无所知,使他们迷茫无措,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择业就业机会。因此,这时期的中职学生心理往往是复杂的,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对现实又具有紧张忧虑感。因为中职学生的依赖性太强,往往造成他们对就业的要求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如果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明白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中职学生的心理就会处于极度矛盾的状态[3]。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中职学生的性格、情感造成的。如果中职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完美的性格,他们就会理智地处理好自己的择业就业问题,而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树立中职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均衡地发展,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健康的社会人才,而不仅仅是一个职校学子。

二、语文教学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要解决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上的问题,职校就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引导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

(一)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指导。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职学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语文学科只有着重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才,职校不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各个时期正确对待得失,避免偏颇[4]。残缺不全的个性只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达到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语文教学,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如果学生缺乏情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心不在焉,一事无成。可见,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渗透情感教育。

(二)唤醒学生的情感

在长期的中职生活中,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感到对前途的无望或者遭受各种挫折而自甘沉沦,待人冷漠。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爱,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怜悯,懂得慈悲,去唤醒他们的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和日常的活动中,让中职学生学会感动,提升他们对各种情感的认知能力,以避免他们面对纷繁的社会处于麻木不仁状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就要让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受到精神和文化的启迪,在各种情感活动中逐渐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爱生活、爱他人的高尚社会品德[5]。中职语文教学,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明白作品中的启迪和智慧,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在体会到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同时,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被感化、被吸引,学生的情感也就得以唤醒。充满感情的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困扰的时候,都会勇敢地去面对,不会退缩不前,更不会茫然无措。他们会理智对待困难,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通过这样的语文教学,他们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他们的性格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趋向良好。中职教育肩负着家长的厚望、人民的重托。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地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是文化的精髓,具有高超的人文内涵,中职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了培养心理健康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论中职生自信心的缺失与重建策略[J].广西教育,2009(33).

[2]庄伟强,刘爱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2(4).

[3]博淑芬.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4]温俊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成因分析及新途径[J].魅力中国,2009(6).

[5]袁海英.中职单招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智慧[J].职教通讯,2011(12).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9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面临各种社会压力,存在适应性不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的人都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所以,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心理素质,对存在心理问题人群进行干预调整很有必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各方面素质飞速发展的青春期,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其一生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相关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适应社会发展,其情感、行动等都符合常态,且可根据环境做出调整的能力。衡量个体是否具备健康心理的基本标准是拥有自知能力,并依自身能力及需求、环境对其要求选择恰当行为,以保证其心理的持续健康发展[1]。由此可见,个体的适应性是其能否得以健康的关键因素。为使个体心理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对适应性进行培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日趋增大,亚健康人群数量在不断增多,使得罹患心理疾病的潜在人群数量急剧增多。于是,必须加强对现代的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旨在帮助现代人关注自身心理、并及时调整,减少发生疾病的可能,以保持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使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首先要确定衡量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有关专家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分为以下几点:足够的安全感、价值感;对其行为适度自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具备客观、理性的认知能力,有能力面对挫折;清楚了解自身需要及适度满足需要的方法;充分了解自身行为动机及其能力范围;具备适应社会标准的人格特征,并可集中精力进行社会劳动;能够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可以在环境中学习成长;能够在人际互动中保持独立个性的同时关爱他人。衡量青少年是否具备健康心理的标准是:智商正常,具备控制及管理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良好,良好的反应力和行为能力,具备与实际年龄相符的心理成熟度,自控性良好,人格特征符合社会标准,有自信,耐受力佳。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现状

(一)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较强的独立意识。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是形成其社会适应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接触社会并形成独立个体。

2.探索欲望强烈。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教育者进行引导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特点,促进各种优良品质的发展,如积极主动、乐于学习思考、勇敢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3.对性的好奇与困惑。中职学生身体发育迅速,性发育也日趋成熟。但目前性教育的落后会导致他们对性存在认识不足。所以,教育者要通过引导帮助其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具体说来,教育者要依学生自身特点及其环境背景,进行适当引导,使其能够拥有正确的性道德意识,并致力丰富青少年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等。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总体焦虑。总体看来,中职学生焦虑程度不太高。首先,二年级学生焦虑值最低。原因是: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中职,需要花费精力适应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三年级学生即将面对社会生活,有较大压力;其次,女生焦虑值更高。她们在处理寝室关系、人际关系中存在适应不良;再次,城镇学生焦虑值更高。不同于农村学生,他们有着更大就业压力,不然难以维持生存;最后,单亲家庭的学生压力值更高。

2.学习焦虑。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障碍,原因有:第一,基础薄弱导致接受知识能力差;第二,因以往成绩差导致自信心不足;第三,自身学习兴趣差和课程枯燥导致厌学;第四,被迫选择中职或对前途悲观导致学习动机不强;第五,因玩游戏等其他活动干扰学习。

3.人际焦虑。一些中职学生存在人际焦虑,原因是:第一,因其在心理上有强烈愿望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并希望得到别人认同、获得安全感。但集体生活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背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善于交往的学生易与他人缺少交流,造成人际焦虑;第二,中职学生的自主性强,若缺乏良好的人际交流易导致封闭;第三,缺乏交往能力。学生若认识到人际交往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却不知如何行动,更易导致交往受挫及社交恐惧的发生。

4.自责倾向。如果个体遇到一些挫折,往往归责于自己,产生恐惧情绪,即具有自责倾向。一些中职学生的自责倾向表现在:因成绩差觉得愧对于家长,甚至认为什么都做不好、价值感差等。一些调查显示,城镇学生因与同学相比落差大易导致自责;一些单亲学生因现实情况与迫切独立报答父母愿望间的落差大自责强烈。

5.过敏倾向。一些中职学生会出现过敏倾向,即对声音过于敏感、恐惧亲人得病和死亡等。原因在于:中职学生因就读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差距易导致自我评价低,自我否定强,甚至自暴自弃,造成明显的过敏倾向[7]。

6.身体症状。部分中职学生会因焦虑出现心跳加快、头晕或因长期焦虑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或对身体过分担心。身体症状发生的原因在于学生存在多方面心理焦虑,此处不再过多分析。综上所述,一些中职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及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问题发生概率并在出现后协助解决。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足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呈逐渐增多趋势,但在开展健康教育上却存在着很多难题,比如学校重视度差、资金投入少等。必须要对现状加以改善。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中职学生顺利成长。机关政府要采取措施创建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利于青少年发展。同时,学校也要在此方面足够重视。

(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首先,要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提高该工作的专业性。校方领导应该充分了解到对学生心理问题展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并切实支持该工作的开展。心理老师应该学习专业的心理知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充分了解并以现代心理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学校也要采取措施对心理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能力。其次,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

1.设置心理教育课。为 使学生对 心理学知识充分 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学思维能力、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课程进行心理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心理教育大纲要求,并由专门的心理老师进行授课。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对新生的入学辅导、2 年级生的人际互动辅导和 3 年级生的就业辅导。

2.其他课程的设置应辅助心理教育开展。其他课程的设置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涉猎。要设置关注点,有:创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倡良好班风使学生的动力增强、提高交往能力等。

3.组织各项活动。中职学校应该在课外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具体活动应依学生心理特点,以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拓展,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4.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互联网技术已经使全世界发生深刻变革,在当代各领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心理知识、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超越地域限制、时间限制高效获取信息,优势明显。很多疑难杂症已通过互联网上的专业咨询师获得了解决,通过网络学习心理知识也具相当的便利。

5.建立学生档案和心理咨询室。心理教育应该对每个学生情况都加以了解并及时归档。同时,为满足学生及时解决心理疑惑的需求要设立专业的咨询室。这样,心理老师可以更方便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减压训练、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帮助暂时有困扰的学生尽快脱离困境,适应学校生活、更为顺利成长。

(三)家长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最大的。所以,中职学生的家长应该采取措施支持心理教育的开展。首先,家长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空间,调整为人处事方式、积极关注孩子,与其进行良性沟通,利于孩子的成长;其次,对一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拒绝上学等现象,校方应当采取办法,请专家、咨询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家长进行辅导、帮助开展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

(四)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当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我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加强对 学生 情商的培养。在一 个人 的社会发展 中,情商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是否顺利,其重要性大于智商。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往往都具备着较高的情商,但不见得拥有很高的智商。所以,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加强培养学生情商,使其拥有受人欢迎的性格、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力不仅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还会大大促进其终生的社会发展。中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若在这个时候重视情商培养,提高控制及管理情绪的能力,形成良好个性,会对其以后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2.组织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一个人各项心理能力的成长与发展都要在社会中进行。因此,中职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合作、探索、思考、创新等,提升各项素质。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源于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加之与普高学生的对比、严峻就业形势和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导致的自卑、悲观等情绪发生。若不足够重视,易引发更大问题,阻碍学生一生发展,不利于国家建设。所以,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列举了各项心理教育的措施。学校应在本文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适方案具体落实。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还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原则,力争找到适合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体系。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在各种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立跟踪反馈矫正系统;设立心理信箱,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与咨询;设立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在学校开展活动时,经常将心理教育德育化,将性格、情绪问题归结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各地情况不一等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在中职学校改革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应当成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学生的良好品德就很难形成。心理健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具体开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二、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原则

(一)课程的特点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它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它是中职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学生只有通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二是,强调体验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解决个体自身心理发展的问题,它需要以个体经验为载体。这种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活动中体验获取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感悟。三是,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的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

一是,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他们都是受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课程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差异性原则。中职学生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而是要使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三是,主体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程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课程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的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情感,发表观点、探索办法,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姿态出现。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一是,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每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遵循中职学生身心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发掘和利用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在德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形成一股整体合力,全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三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教育性活动、个体性活动、文艺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要明确理念。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理念的确立,有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其次进行需求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中职学生需求来进行的,这样的校本课程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再次,要考虑到学校的资源条件。包括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决定作何种程度的开发。第四,组织与实施。开发课程的目的是实施,学校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教师,全员参与。最后是评价与改进。教师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反映出的情况,不断反思调整,使其不断完善,使其得以改进。

(三)开展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研活动,也应该与其他学科类似,由学校教研组组织和安排,一般每周或间周活动一次,内容可以有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案例讨论、公开课或研究课探讨、教育理念的学习,形式可以有讲座、小组讨论、讲课、听课、评课、赛课、参观等。这样才能确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才能更有利地保证整个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待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可以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全民家庭教育水平。总之,要做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知识;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对心理健康知识与中职学生个人认知进行内在的整合;同时要确保实现心理教育课程的综合化。

参考文献:

[1]胡钦龙.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3(05).

[2]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

[3]吴建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3).

[4]俞冬梅.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14(12).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