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辅导员的要求论文 |
范文 | 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辅导员的要求论文 心理辅导相较于其他工作,更需要与人的心灵相触碰,而良好的心理辅导则应该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辅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面对广大学生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大多会表现出一种隐秘而封闭的特点,他们不会轻易向教师和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时,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就要在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辅导者要注重用语言传达接纳与共感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者要努力掌握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接纳、共感传达给来访学生的能力。首先,感情的反射。简单地说,就是辅导者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给予及时反馈。这个时候的反馈其实可以不需要仅局限于语言上,同时还可以包含一些非语言的表达。例如,在学生讲述自己痛苦的经历时,辅导者也可以做出较为痛苦的反应,并说出一些类似“这简直让我太伤心了……”的语言。其次,感情的明确化。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比较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对一件事情的感情是模棱两可的。这个时候,辅导者就可以借助语言,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情感理出头绪,使其感情明确化。再次,内容及问题的重复。例如,在学生说“我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时,辅导者可以说:“感到一片空白了。”这样的重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者正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表达出辅导者的理解和共感。 二、辅导者要做到热情友好与温和相待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心理咨询辅导关系,同时还具有师生关系,这一层关系的特殊性就使得学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走进心理辅导教室,向辅导教师进行倾诉。由此可见,在心理辅导的初始阶段,辅导者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进行倾诉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辅导者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一种热情友好、温和相待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具体的过程为:当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到心理辅导教室的时候,辅导者可以先让学生坐下来,并与学生保持一种适中的位置进行交谈,例如,作一些日常的问候,或是从来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以温暖、亲切的语言来慢慢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他们产生亲切之感。当辅导者感到学生已经开始缓解心中的拘束,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可以将话题慢慢引向辅导的主题。当然,这种热情友好态度的表现程度还需要辅导者自行把握,切不可太过亲近和热情,以防物极必反。 三、辅导者要坚持保密原则进行辅导 在辅导开始之前,辅导者就需要向学生说明保密性的问题,并对整个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记录给予明确的说明,对学生所说内容的保密做出肯定的承诺,以此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担忧和戒备,进而使学生的自我探索得以顺利开展。在校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社会交际之上的,这就使得辅导关系的深度和密切的程度都超过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友谊关系,这种建立在特殊环境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及隐蔽性。例如,一般未经学生允许或是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辅导者不能暴露学生的信息和秘密,如果是因专业需求或是其他的原因,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探究讨论、科研写作、教学引用,就必须要隐藏能辨别出学生身份的相关信息。在校心理辅导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辅导场所,辅导者还可以将辅导的场所延伸到互联网上,以此来获取更多与学生有关的情况,但是这同样需要辅导者坚守保密原则。例如,辅导者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不需要问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在网络上能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对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困惑等要及时分析、指导。如果辅导者在网络上发现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时,就要在不暴露学生信息的情况下,将这一问题向相关的教师进行说明。 总之,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贯穿于心理辅导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被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心理辅导开始的时候,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的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总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2] 林于萍,叶艳。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昌路小学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3-17.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