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诗经采薇的意思和表达
范文

诗经采薇的意思和表达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下面的是诗经采薇的意思和表达,希望能帮助到你!

诗经采薇的意思和表达

《采薇》一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四言,它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是周宣王时期出征豜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是一首描写士卒生活的诗。

《诗经》是反映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部扣人心弦、丰富多彩的诗集,富于现实主义。它真实生动地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出各个阶层、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鲜明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风貌。《诗经》中的作者,包括当时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无主名的诗。尤其是风诗;二是有主名的诗;三是对诗的作者有争议的诗篇。《采薇》虽是《雅》诗,但其风格颇像《国风》,抒写了久戍在外的士兵们既爱国家、勤王之急,又怀念家乡亲人的情怀,作者应该是士卒中的歌手,属于无主名的诗。关于它的`时代背景,《毛诗序》中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豜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的末年。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中运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再现从军生活的艰苦、悲伤,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层次地表达了行役之苦。

诗的前三章均以“采薇采薇”开头,用一唱三叹的复沓形式,来反复吟咏,“以采薇起兴”(朱熹)。第一章描述一个久戍在外的士卒,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采薇而食,如此的饥渴劳苦,让他渴望与家人团聚,说要回去说要回去,一年快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到家,有家归不得,等于无室无家。从军出征,疲于奔命,无暇休息,对此,难免产生怨嗟之情。但这位士卒是识大体的,他知道之所以离家远戍,是为了征伐豜狁的缘故。前人常说“小雅怨悱而不怒“,于次可见一斑。诗人将怨愤的感情归结到豜狁的入侵上,而不指责周天子和将帅,将满腹的怨,表达得委婉含蓄,反映了士卒们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叉的情况下的态度。在阶级矛盾中,奴隶主贵族阶级是奴隶阶级的直接冤头,而在民族矛盾中,经常犯边侵略的豜狁又是国家民族的死敌,因此这些士卒既有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的爱国思想,又有恋念故园、自伤离乱的悲跄情绪。

二、三章的写法,大体也与第一章相似。前四句有的用首章原句,有的或易一字,或该一句。后四句基本上是用不同的语言和形式,转而表现新的感情和新的生活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反复吟咏复沓,有的虽然只换一字,却表现出多层次的递进。如“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作”、“作”、“刚”三字显示了薇生长期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由刚破土而出,到幼苗的柔嫩,再到成熟期的粗硬,这在时间上是递进的,它象喻着士卒的久戍不归。同样,“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从“岁莫”到“岁阳”,时间的流逝,不知给征人带来多少痛苦。首章的“曰归曰归”,已有“岁亦莫止”的感慨;第二章在“曰归曰归”后加上“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表现士卒强烈的痛苦,倍感久戍无期,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难卜的痛苦,痛苦之状比首章更进一步,感情波澜更为强烈。

第三章的描写更进一层,进一步描写士卒的痛苦,且有增无减。士卒远行在外,久而不归,而变得“忧心孔疚”了。

四、五二章追述的的是从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彼尔维何?维何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四句自问自答。“尔”同“荋”,花盛开的意思。这两句话说: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啊?那是常僳的。这两句是“兴”,以引起下文的“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意思是:那高高大大的车子是谁大呀?那是主帅的兵车啊!“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两句,则写出了战斗的频繁奔波劳苦。

第五章描写的战斗场面,主帅乘坐四匹雄马并驾着的马匹,步兵随在车后借以隐蔽身体,并准备随时出击。

第六章写士卒在归途中抚今追昔,充满着痛定思痛的悲哀。回忆起昔日从军时,正值阳春三月,杨柳迎风飘摇;今日归来,却碰上雨雪霏霏的冬天,虽已踏上归途,归路漫漫,还要忍受“载饥载竭”的生活,想到战斗中的出生入死,和归途中的艰难困苦,忧念久未联系的家人的情况,忧伤的心情不由涌上心头,“莫知我哀”,形象的写出了歌者的忧伤。

《采薇》体现了爱国思想,反映了周宣王时外患日急,表现了忧时忧国的心绪。此诗抒写了士兵能急国家之难,当豜狁入侵时,不顾安危,忍受了饥饿劳顿、背井离乡之苦,为国御侮。虽然辛苦艰难,达到了“不遑启齿”的程度,虽然对将帅有些不满,但士卒们却有着清楚的认识:防御外族之侵,责无旁贷。这是难能可贵的。

《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它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但是这首诗能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还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功。

它真切反映了当时豜狁犯边的危急局势,出征者的征战过程,以及他们在归途中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不愧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篇,这是其一。

其二,是第六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佳句。“杨柳依依”四字,表现杨柳之态,情貌无遗,物中有我,景中含情。千百年来,人们常用折柳表示送别时的不舍,又常用“依依”二字,表示惜别之情。“杨柳依依”的意想,一经创造出来,就被人们广泛引用,流传千古,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正因这个原因,《采薇》一诗成为了《诗经》中的名篇。正如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

其三,是善于运用景物的渲染烘托对比,突出其哀乐。出征时,杨柳依依,旋归时,阴雨霏霏。这不仅概括了漫长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以“杨柳依依”的大好春光和“雨雪霏霏”的严寒隆冬分别映衬战士们出征时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和凯归时自知重险困厄之中的殷忧深愁。天地之大,有谁同情社会地位卑微的士兵呢?!他们把犯边的豜狁驱平了,又要回到奴隶主的田地上流血流汗,再落入苦难的深渊。这些士兵们非但未因胜利的喜悦而激动,反而深味着无尽的空虚和悲凉。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着实令人动容!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