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闻的写作方法 |
范文 | 新闻的写作方法 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新闻导语的写作必须改革创新。目前,一些个性化的导语的创新实践,正在影响民生新闻的写作。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新闻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1)、散文式导语 导语写作散文化,要求现实事件在记者笔下不直接进入导语,而是通过记者调动全部感官进行思维过滤和创造,将新闻信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散文化导语写法体现新闻的特定立场或情趣,使受众在语言美和结构美中寻思新闻信息的价值,并通过受众喜欢的文字,巧妙的形式悄悄流进或者撞击受众的心田。 新华社一则新闻《开发中国的风》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当清风吹起你的黑发,你可曾想到风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能源呢?”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国际能源专家聚集北京研发中国风能的情况,导语用散文笔触,清新而有动感,颇具吸引力。 (2)、导语镜头化 镜头式导语就是向受众展示一幅准确的、完整的有关新闻主题的画面,让受众知道后面将要说哪些事情。要求记者以事实为基础,也就是用真实事实说话,用客观冷静的白描和叙述向受众刻画事实现状,就像用镜头去捕捉一个画面一样。 《中国青年报》一则学校门口开网吧的新闻导语是这样的: 简简单单的砖砌围墙,屋顶靠几根木头支撑,塑料片、石棉瓦一盖,简陋的工棚摇身一变就成了网吧。4月17日中午,记者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北门的马路边,找到了三家这样的网吧,几乎每个网吧都爆满。” 这则新闻的开头就是镜头式的,对现场进行了白描展现,通过可观可感的现场情景,主动唤起受众注意和思考。 (3)、导语故事化 这类导语的写法,通常由引子引出一个个例子,浅显而能轻而易举的抓住受众的阅读胃口,然后转入正文的深度解读。 2007年4月16日《参考消息》题为《中国村民奋战在抗击沙漠化最前线》的导语: (据香港《南华早报》)村民张振库站在河北省一座毫无生命气息的山上一棵齐腰高的松树旁,说,他的种树工作每天的报酬差不多是40元。 现年52岁的万泉县农民张先生早晨7点钟开始干活,在日落前常常能够种下十多棵树。他说,与玉米地里干活相比,挖坑、护苗和浇水没有多大不同,薪水也够高,以致吸引了仍然住在村里的大多数人参加。他说,他挣的钱比在北京一家餐馆做女服务员的现年20岁的女儿要多。 导语用了一个个例子,比较吸引人。 我们还发现,这种新闻报道的导语已经不是新闻报道最前面的”第一段,而是前一部分,所以,它对导语概念在新的环境下的拓展给予了实践观照。 (4)、导语动态化 要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的阅读欲望,导语就要自觉带给读者一种轻松和动感。而动词是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导语动态化,更多的是通过受众乐意并且欣赏的时尚动词把导语包装得充满魅力,充分调动起受众的眼球注意。 《光明日报》的一则新闻《北京民工泡”书店》,导语如下: (本报讯北京电)在北京,民工在书店只看不买也受欢迎,北京的书店敞开大门任民工前来‘泡’个够。” 短短三十余字的导语中用了敞开”、泡”两个动词,形象而生动,表明北京书店对民工只看不买的宽容和热情,意蕴十足,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5)、导语标题化(无导语式) 这种导语写法或许是未来导语写作中最为经典的写法。 手机新闻是一句话新闻或者是超短新闻的电子化。 很多消闲性新闻都将会沿着受众的诉求进行策划,将会向着标题和导语二合一”的方向发展,消息的核心信息全部由导语承担,正文只是相关新闻信息的链接。 这样可以节约版面,避免导语与标题在意义和内容上的重复,这也是当前网络新闻报道最常用的形式。 主体——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是民生新闻在写作上的要求之一,这使民生新闻在结构、情节、讲述与描写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新闻事件和人物因素,分别被真实记录、现场模拟、人物串接式讲述,主持人现场采访评说等形式加以综合运用,突破了以往新闻对时间长短固定的框框,甚至跨越了历史、资料运用上的一些界定。 1、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对于传统新闻报道,故事化新闻具有以下叙事特色: (1)、传统新闻以事件为关注点,故事化新闻关注焦点是人; (2)、传统新闻较为关注事件结果,故事化新闻写作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 (3)、擅长展示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牢牢地吸引观众; (4)、故事化新闻注重对现场的写作,对话在新闻中成为主体,成为结构新闻、推进故事发展的支撑点: (5)、传统新闻注重按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来决定叙述的先后次序。故事化新闻则讲究叙事结构,要求结构紧凑,以起伏跌宕的节奏变化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 有3种技巧故事化新闻: (1)、现场描写:依靠大量的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2)、逸事回顾:在新闻的导语或文中使用逸事,利用过去发生的某件逸事,来讲述现在的事件,往往是选择那些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悬念的故事。 (3)、事件叙述:如果是一件能激发读者极大兴趣的新闻事件,干脆就直截了当地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讲述故事。 2、人物化 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 现在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 在选题理念上要关注悲欢沉浮,并注重故事人物”的选题是否具有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事件,是否具有调查的空间,是否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否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在采访写作上要完整塑造人物,故事人物”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一切言行、举止都在出现记者面前展开,也同时在读者面前展开,因而必须全面,是其在自然生活中的真实再现; 在悬念结构要突出个性特征,巧妙地运用悬念,在悬念中叙事,在悬念中对故事人物”进行个性描绘,以抓住受众眼球、展示故事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事实真相的又一重要手段; 在细节捕捉要体现人文关怀,善于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努力捕捉与故事人物”相关的生动细节,并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即便是非常宏观的选题,也能够做到和故事人物”、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出最根本的人文关怀,从而使得故事人物”愈加丰满、新闻事件更为生动,对主题的诠释也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价值取向上要追求理性思考,正是因为有了对选题中故事人物”的精心把握、全面叙述和个性描绘,使新闻在探寻事实真相过程中,处处透视着人伦精神和理性思考。 3、情节化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节的解释是:事情的变化或经过。”只有对结构的精细安排和布局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实际上也就是新闻故事情节的安排。 (1)、起。起”,指文章的开头,主要有原因起和结果起两种。原因起”一般先介绍引子、提出疑问,这样就能够使观众产生悬念,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结果起”就是故事首先就交代结果,然后在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从而揭示出事件的社会意义。 (2)、承。承”,即承上启下或过度,在新闻中往往起到铺垫的作用。 (3)、转。转”指转折,这时候新闻开始进入高潮。 (4)、合。合”,指新闻的结局。结尾画龙点睛,使主题得到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 4、细节化 情节细节化是指情节要落到实处和细节上去。精致细微的细节描写,可以成为一篇新闻报道的亮点,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形象化的细节也能画龙点睛地传达人物的本质特征和呈现出事物的真实面貌。 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 在形式类分上,新闻细节与文学细节一样,分为外貌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语言细节和环境细节等。 细节犹如珍珠,镶嵌到新闻里能产生光泽、动感、形象,有利于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使新闻更有说服力、感染力。那么,在新闻中该怎么样写好细节呢? 其一,根据新闻体裁的特点和写作规律来处理。 消息写作要求简洁,写细节也必须精当。因此,在消息中写细节不能像通讯、特写那样展开,要惜墨,不要泼墨,从行文到选材都须下一番锤炼的功夫。美国新闻学者肯?梅茨勒说过的话:写细节很容易收不住笔,细节叙述过多,会把整个报道写得使人望文生厌。” 其二,从形象出发,化虚为实,是新闻中写好细节的又一招。所谓从形象出发,化虚为实,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细节演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 其三,用白描语言写细节,最适合消息写作的要求。白描系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谓之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