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除法教案 |
范文 | 人教版二年级除法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除法教案1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人教版二年级除法教案2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 ÷ 4 =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每份2个,分成了( )份。 12 ÷ ( ) = ( ) 12个,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2个,每份6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 ÷ 5 = 2 15 ÷ 3 = 5 18 ÷ 2 = 9 48 ÷ 8 = 6 56 ÷ 7 = 8 28 ÷ 4 = 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 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 ( ) = (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 ( ) = (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 ( ) = (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 ( ) =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6把萝卜,每把5个。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 ÷ 2 = 5 10个海螺 15 ÷ 3 = 5 15只纸船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 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 ( )× 2 = 4 4 × ( ) = 12 3 × ( ) = 6 三( )十二( )× 4 = 20 2 × ( ) = 8 ( )五二十五二( )十二二( )一十 5 × ( ) = 15 ( )三得九四( )十六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 (2)、全班交流汇报。 (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 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 ÷ 7 =( ) 8 ÷ 2 =( ) 18 ÷ 9 =( ) 24 ÷ 6 =( )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 4、数学知识分享。“你知道吗?”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