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陋室铭教案 |
范文 | 陋室铭教案范文(通用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教案 篇1课件简介: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座右铭 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鸿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牍dú 解释下列字词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陋室铭教案 篇2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字方法: 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铭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押韵──追问: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请同学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录音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题,理解中心、写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铭教案 篇4陋室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 2、 诵读教学法 3、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 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 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 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 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铭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4、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5、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6、提问:苔痕 相对? 7、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8、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9、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0、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1、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12、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3、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4、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五、总结全文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教后反思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铭教案 篇6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 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 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整体把握 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物质——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态度——不陋 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为课文划分层次 四、逐层理清 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 重点在于“仙”“龙” (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 (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 (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 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环境幽雅: (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 (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 交往风雅: (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 (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情趣高雅: (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 (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 (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 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 (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却为何宕开一笔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 (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 (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 小结: 本文虽然短小,但结构层次鲜明,体现了中国写文章强调“起承转合”的特点。 用清晰的思路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这是一篇韵文,要反复朗读,感受体会音韵之美 朗读指导:找出对偶句,中国人喜爱的对称美 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灵动 圈划押韵的字词,感受音韵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乐的语调 陋室铭教案 篇8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能力目标 3、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用具、程序 备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中,极目远眺,所见皆是高楼大厦,我们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这时给你一间茅草屋我想恐怕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去居住,可是我们唐朝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却不仅住着陋室,还提出“陋室不陋”的观点,为何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帮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铭》便就此所作。 (二)在学习《马说》时我们了解了“说”这种文体,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铭”这种文体。“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三)析文 1、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2、师: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 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3、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4、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生发言) 6、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 (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生发言)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生发言)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昏庸皇帝当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生发言) 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生发言)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生发言)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四)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陋室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作业:背诵课文,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雅致澹泊、豁 教学后记 陋室铭教案 篇9《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 篇10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媒体显示) 七、小结 作者先用比兴、对偶,引出“陋室不陋”,又从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那么,大家是否同意作者这种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刘禹锡,你在当时被排挤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十、作业 讨论题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台痕上……环境之雅 山仙 水龙德馨谈笑有……交往之雅南阳、西蜀 (起兴、比喻、对偶)(类比) 可以调……情趣之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托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后相呼应 陋室铭教案 篇11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四)作业布置 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的原因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 篇12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设想 1、疏通文意与对内容、写作的分析结合进行。 2、可由《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课上尽量多给学生朗读时间,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内容,点拨写法。 2、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1、引入 提问:我们曾经读过莫泊桑写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的宿舍和刘禹锡的陋室,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 归纳:都很简陋:福楼拜的“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刘禹锡住的“斯是陋室”。他们都有很多高尚博学的客人:那一篇写了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篇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者表达了相近的情趣,但写法不尽相同。前一篇描写细腻,是写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记物的铭文。 2、体裁:铭。 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请找出本文的韵脚。 归纳:韵脚共八个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3、作者:刘禹锡。 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 二、分析课文。 1、范读全文,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2、提问: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归纳: 之①、②,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 名①,形容词,著名;名②,动词,命名。 鸿①,形容词,大;鸿②,名词,大雁。 是①,判断动词,是;是②,指示代词,这。 3、讨论、讲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至“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到结尾)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提问:开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 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指名背诵第一层。全体背诵第一层。 (2)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苔痕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 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 归纳:表达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定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 指名背诵第二层。全体背诵第二层。 (3)请学生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提问:在描写陋室时,突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的以古贤自况,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 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全文,有什么好处? 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诵全文,全体反复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 2、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